

1.
雜色牛。
1.出自《雜諷》詩斯為朽關鍵,怒犖抉以入。
2.
文彩交錯貌。參見“駁犖”。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赤瑕駁犖,雜臿其閑。
2.出自《水經注·淹水》故楊氏《南裔異物志》曰:“髯惟大蛇,既洪且長,采色駮犖,其文錦章。”
3.出自《納涼聯句》大壁曠凝浄,古畫奇駁犖。
4.出自《志雅堂雜鈔·圖畫碑帖》苔駁犖兮草夤緣,芳羃羃兮水濺濺。
5.出自《訄書·訂禮俗》夫其四冕皆帛衣,獨雜以罽,非好為駁犖也。
3.
明確,分明。參見“犖犖”。
1.出自《曲海一勺·駢史下》謂予不信,更為犖舉。
4.
嶙峋貌。參見“犖確”。
1.出自《山石》詩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2.出自《納涼聯句》炎湖度氛氳,熱石行犖硞。
3.出自《墨竹賦》山石犖埆,荊棘生之。
4.出自《長安客話·石鼓》何物犖確蟠素壁?云是石鼓流遺蹤。
5.出自《靈巖神寶寺訪碑》詩犖峃復犖峃,驀山履絕壑。
6.出自《淞濱瑣話·魏月波》循山石犖確而行,得一洞。
5.
堅硬貌。參見“犖確”。
1.出自《野獲編·外國·夷人市瓷器》試投之犖確之地,不損破者,始以登車。
2.出自《犁田行》春泥犖埆苦堅硬,犁深入土三尺強。
3.出自《號聲·沉船》沿山小徑,全是犖確碎石與叢生的青莎。
6.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淮陽縣西南。
1.出自《左傳·僖公元年》秋,楚人伐鄭,鄭即齊故也。盟於犖,謀救鄭也。
1.刀鞘上的裝飾物。也指刀鞘。
1.猶鞞琫。刀鞘上的裝飾。
1.鞴靫。盛箭器。
1.刀鞘和蔽膝。芾,通"韨"。借指達官貴人。
1.鼙鼓。
1.古代用于祀神之鼓,屬六鼓中雷鼓一類。
2.古代軍中所用之樂鼓。
3.借指戰事。
1.梵語。疾風;暴風。
1.琵琶的別名。
1.即《鞞舞》。
1.小鼓和木梆。軍中用于打更巡夜。
1.古舞名。舞人執鞞鼓于前(或兩旁)導舞,故稱。未詳所起,漢已用于宴享,隋猶存,但已不執鞞。舞時有歌,三國時歌詞已散失。
1.即古代天文學家所倡的蓋天說。因出自《周髀》,故稱。
1.亦作"?骨"。
2.胯骨。
3.指股骨。
1.大腿和臀部。借指下肢。語本《漢書.賈誼傳》"至于髖髀之所,非斤則斧。"
2.謂解剖﹑肢解。
1.馬鞍上的皮帶。亦為馬桶上篾箍的諧音。
1.大腿上的肉。亦為"髀肉復生"的簡縮。
因此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安逸,無所作為。
1.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狩獵用具。亦為一種游戲器具。
1.亦作"?樞"。
2.髀骨外側的凹陷部分。也稱髀臼。
1.即髀石。
1.勃發。
1.肆亂。
1.憤怒。
1.見"奰屃"。
1.璧玉與絲絹。謂珍貴的禮物。
1.亦作"璧彩"。
2.比喻月光,月色。
1.見"璧采"。
1.古代學宮前半月形的水池。借指太學和皇帝的選士之所。
1.玉除。用美玉砌成或裝飾的臺階。
1.即壁帶。壁中橫木,其露出的部分,形狀似帶,故稱。璧,通"壁"。
1.屋椽頭的裝飾。以璧飾之,故稱。《文選·司馬相如》"華榱璧珰,輦道纚屬。"郭璞注引韋昭曰"裁金為璧以當榱頭也。"張銑注"璧珰,以璧飾椽首也。"一說指瓦當。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貞索隱引司馬彪曰。
1.用璧玉裝飾的豪華宮殿。
1.宮室壁帶上的環狀金屬飾物。
1.猶璧還。
1.以璧玉裝飾的房屋。泛指華美的房屋。
1.玉璧與羔羊。
1.刻在璧玉上的誥文。
1.用美玉裝飾的宮殿。
1.見"璧珪"。
1.亦作"璧圭"。
2.璧與珪。古代帝王﹑諸侯用作禮器和符信。
1.猶璧池。太學的美稱。
1.兩璧相合。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結合在一起。
1.亦作"璧合珠聯"。
2.謂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古人認為是一種顯示祥瑞的天象。
3.比喻眾美畢集,相得益彰。
1.見"璧合珠連"。
〈書〉敬辭,用于歸還原物或辭謝贈品所借圖書,不日~。
1.喻日﹑月的光輝。
1.猶璧還。
1.古代祭祀時所用的玉爵。
(marypickford,1893-1979)美國電影演員。女。1909年從影,至1933年退出影壇,共主演默片二百余部。是默片時期好萊塢著名女演員。因主演《俏姑娘》曾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主演影片還有《蝴蝶夫人》、《小公主》、《水晶鞋》等。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創建人之一,1975年獲該院頒給的奧斯卡特別獎。
1.壁宿與奎宿的并稱。舊謂壁奎是主文章之星。璧,通"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