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欒樹,落葉喬木,羽狀復葉,小葉卵形,花黃色,蒴果長橢圓形,種子球形。葉子可制栲膠,花可做黃色染料,種子可用來榨油。
2.
名詞
(Luán)姓。
1.
木名。即欒華。參見“欒華”。
1.出自《山海經·大荒南經》大荒之中……有木名曰欒。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欒,黃本赤枝青葉,群帝焉取藥。
2.出自《白虎通·崩薨》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大夫八尺,樹以欒。
2.
古代樂器鐘口的兩角。
1.出自《周禮·考工記·鳧氏》鳧氏為鐘,兩欒謂之銑。
2.出自《新唐書·楊收傳》涔陽耕得古鐘,高尺余,收扣之,曰:“此姑洗角也?!奔裙问?,有刻在兩欒,果然。
3.
建筑物立柱和橫梁間成弓形的承重結構。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跱游極於浮柱,結重欒以相承。
2.出自《明堂賦》云楣立岌以橫綺,彩桷攢欒而仰天。
3.出自《次韻王平甫見寄》幸時構明堂,愿為櫨與欒。
4.
瘦削。參見“欒欒”。
1.出自《宋孝武宣貴妃誄》純孝擗其俱毀,共氣摧其同欒。
2.出自《望江南·詠鼓》詞江南鼓,梭肚兩頭欒。
5.
猶圓。方圓之圓。
1.出自《登永嘉綠嶂山》詩澹瀲結寒姿,團欒潤霜質。
2.出自《履園譚詩》故知瓊花吐艷,惟爛漫於芳春;璧月含暉,只團欒於三五。其義一也。
6.
古邑名。春秋屬晉,故址在今河北省趙縣西北。
1.出自《左傳·哀公四年》國夏伐晉,取邢、任、欒。
7.
通“孿”。雙生子。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薛公知之,故與二欒博。
8.
通“鑾”。指古代帝王車駕所用之鈴。詳“欒車”。
1.出自《史記·封禪書》唯雍四畤上帝為尊……畤駒四匹,木禺龍欒車一駟,木禺車馬一駟,各如其帝色。
9.
姓。漢有欒布。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欒氏,姬姓。晉靖侯孫欒賓食邑,趙州平棘西北十六里古欒城是其地。以邑為氏。欒氏,世為晉卿。又齊有欒氏,姜姓,齊惠公之后,惠公子堅字子欒,是以字為氏者。漢有欒布,又有尚書欒巴,望出西河魏郡。
1.猶宦者。
1.監督統管。
1.監守的士兵。
1.監督制作。
1.箋記﹑表章。
1.古代細布名。即筒中布。
1.用于書寫的紙和彩帛。泛指精美的紙。
1.文書的草稿。
1.注釋﹐解說文義。
1.猶箋書。給長官的信札文書。
1.回信。以箋札回答。
1.文書。
1.箋紙﹐信箋。
1.謂紙和筆。
1.紙筆。
2.書翰。
1.紙筆。
1.比喻美妙的詞章。
1.古代文體之一。給長官的書啟。
1.淺小貌。喻見識淺狹。
1.文書。
1.泛指精美紙張。
1.指將印有圖畫等的華美箋紙歸類整理匯編成的簿冊。
1.下達上的箋記﹑書啟。
1.猶箋注。
1.信札﹐文書。
1.章奏;書信。
1.猶著述。
1.求告之文;訴狀。
1.紙和白絹。泛指信紙。
1.銓釋﹐探討。
1.指越中以青藤為原料制成的紙張。
1.行文以祭告上天。
1.印有花紋的信箋。
1.猶箋記。給上級官員的書札。
1.香木名。
1.謂修書致意。
1.箋注訓釋。
1.在箋紙上題詠詩詞。
1.指書信。
1.用于寫信﹑題寫詩文的特制紙張。
2.泛指優質精美的紙張。
1.書札﹑奏章。
1.菅履,草鞋。
1.草席。
1.用菅草編織為鞋;草鞋。古代服喪時著之。
1.草鞋。
1.亦作"菅?"。
2.茅草之類??删幚K索。
3.喻微賤的人或物。
4.指草鞋。
1.水草。
1.泛指獸崽。
1.薦拔。
1.指改過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