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助詞
助詞,意思相當于“啦”(la)。
1.
助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面,表示動作或變化已經完成。用于預期的或假設的動作。
1.出自《大刀記》鎖柱啊,我縣的縣城很快就要解放嘍!
2.
表示疑問的語氣。
1.出自《人民文學》那么說……回顧過去是不應該的嘍,作家同志?
3.
助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面,表示動作或變化已經完成。用于實際已經發生的動作或變化。
1.出自《龍須溝》還用你囑咐,前三天我就預備好嘍!
4.
表示提醒注意的語氣。
1.出自如:走哇,上車嘍!
1.謂開國受命之王。多指周文王﹑周武王。《書.大誥》"用寧王遺我大寶j,紹天明。"孫星衍注引鄭玄曰"受命曰寧王。"孫星衍疏"鄭注見《書》疏,云'受命曰寧王'者,《君奭》云'惟寧王德',鄭注云'寧王者文王也'。又注《洛誥》云'周公謂文王為寧成王亦謂武王為寧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一說,寧王指文王,"寧"當作"文"。參閱曾運干《尚書正讀》。
2.指唐李憲。睿宗長子,封寧王。善音律。死后,玄宗封為讓皇帝。
3.明朱權。朱元璋第十七子,封于大寧,稱寧王。自號舑仙,又稱涵虛子﹑丹丘先生,著《通鑒博論》﹑《漢唐秘史》﹑《太和正音譜》,以及雜劇十二種。
1.謂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
1.見"寧為雞口,無為朋"。
1.見"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1.謂帝王視朝時所居之位。
1.見"寧武子"。
1.亦稱"寧子"。亦稱"寧生"。亦稱"寗生"。亦稱"寧武"。
2.春秋衛大夫寧俞,謚武子。《論語.公冶長》"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邢昺疏"若遇邦國有道,則顯其知謀;若遇無道,則韜藏其知而佯愚。"后以寧武子為國家有道則進用其智能﹑無道則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
①安寧邊事寧息。②安定休息晝夜辛勞,不得寧息。
即銀川平原”(1049頁)。
1.安心;耐心;靜心。
1.晉宋時的俗語,"如此"﹑"這樣"之意。
寧馨這樣”的意思。晉宋時俗語,好比今天說的這樣的孩子”,后多用于褒義。
1.如此;這樣。
1.安定;平靜。
1.舊時迷信者謂車的精靈。
1.安心從事其所為之業。
1.亦作"寧壹"。
2.安定統一。
1.見"寧一"。
1.使之安心。
1.安定富庶。
1.謂生活安定富裕。
1.安定的區域。
2.指固定的住所。
明與后金之間的戰役。天啟年間,努爾哈赤率后金軍攻掠關外各地,直逼寧遠(今遼寧興城)。1626年明守將袁崇煥率兵固守,并用巨炮擊退后金軍,努爾哈赤受重傷,退兵后病死。次年皇太極再攻寧遠,又被擊敗。
1.表明兩者相較,情愿選取某一方面。
1.安居。
1.寧可折斷也不彎曲。比喻寧可犧牲,絕不屈服。
1.安樂。止,無實義。
2.安處。
3.謂所當止。
1.安定太平。
1.見"寧武子"。
2.見"寧戚"。
1.用手指扭拉皮肉。
2.猶糾纏。
1.猶言抱成一團。謂使彼此關系緊密﹐不能分離。
1.方言。謂鬧別扭﹐發生沖突。
1.個性倔強。
1.性情倔強的人。
1.扭轉﹐轉過。
1.兇狠惡毒。
1.猶野蠻。
1.猶兇悍。
1.猛叫;狂呼。
1.猶炸雷。
1.猶言兇惡可怕。
1.丑惡;頑鈍。
1.惡魚。
1.兇惡地注視。
1.指兇狂之人。
雙子葉植物,蕓香科。常綠小喬木。葉長橢圓形。花帶紫紅色。果橢圓形或卵圓形,黃色,皮厚而香。中國南方各地均有栽培。果肉極酸,可制檸檬汁和檸檬酸。
1.一種長條的楮樹。
1.罵人之語,猶言孱頭。
1.懦怯庸劣。
1.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