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頂上有路可通行的山。
2.
名詞
山脈。
3.
名詞
特指大庾嶺等五嶺。
4.
名詞
(Lǐng)姓。
1.
亦作“阾”。
2.
頂上有路可通行的山,亦泛指山峰。
1.出自《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2.出自《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群仙長嘆驚此物,千崖萬嶺相縈郁。
3.出自《臥游錄》阮籍往觀,見其人擁膝巖側。籍登嶺就之,箕距相對。
4.出自《三國演義》前至一嶺,名摩天嶺,馬不堪行,艾步行上嶺。
3.
相連的山。
1.出自《魯靈光殿賦》崇墉岡連以嶺屬,朱闕巖巖而雙立。
2.出自《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或倒景於重溟,或匿峰於千嶺。
3.出自《山水純全集·論山》洪谷子云:“尖者曰峰,平者曰陵,圓者曰巒,相連者曰嶺?!?/p>
4.出自《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4.
高大的山脈。
1.出自《漢書?西域傳上》東則接漢,阸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
2.出自如:蔥嶺、秦嶺、興安嶺。
5.
特指五嶺。
1.出自《史記·南越列傳》會暑濕,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嶺。
2.出自《送鄭尚書序》嶺之南,其州七十。其二十二,隸嶺南節度府。
3.出自《老學庵筆記》紹圣中,謫元佑大臣過嶺。
6.
山道。
1.出自《說文·山部新附》嶺,山道也。
2.出自《登上戍石鼓山》日末澗增波,云生嶺逾疊。
1.煙霧蒙蒙的小路。
1.亦作"煙酒"。
2.煙與酒。
3.即煙草。
1.亦作"煙具"。
2.指抽鴉片煙的煙槍﹑煙燈之類用具。
1.猶云集。喻聚集之多。
1.如煙之相聚,波之相接。比喻接連而來,聚集甚多。
1.亦作"煙卷"。
2.卷煙;紙煙。
1.云中之屋椽。形容樓之高。
1.亦作"煙客"。
2.仙人。
3.道士。
4.隱士。
1.亦作"煙空"。
2.高空;縹緲的云天。
1.形容疲軟無力。亦指下垂。
1.亦作"煙嵐"。
2.山林間蒸騰的霧氣。
1.猶煙波。
1.亦作"煙壘"。
2.煙霧中的堡壘。
1.祭天燔柴的煙火。
1.形容被煙熏過的氣味。
1.煙霧籠罩的樹林。
1.煙波中魚的鱗片。
1.亦作"煙嶺"。
2.云煙繚繞的山嶺。
1.亦作"煙柳"。
2.煙霧籠罩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樹。
1.亦作"煙樓"。
2.聳立于煙云中之高樓。
3.煙囪。
1.煙霧露水。
1.白色駿馬。
1.搽臉的香粉﹐色白﹐故稱。
一種非油膩性的護膚化妝品。涂在皮膚上立即消失,類似雪花,故名。一般是硬脂酸和堿類溶液中和后生成的陰離子型乳化劑為基礎的油/水型乳化體。能使皮膚與外界干燥空氣隔離,調節皮膚表皮水分的揮發,從而保護皮膚,不致干燥、皸裂或粗糙。
1.即白銀。
1.見"雪花"。
1.喻月亮的光輝。
1.洗刷冤情而活人生命。
1.雪白的肌膚。
2.喻白色的花朵。
1.常年積雪的山地所產的一種雞。
1.雪亮的劍脊。
2.白色的屋脊。
1.雪凍結成的硬殼。
1.雪白的蠶繭。
1.昭雪冤情﹐減輕罪名。
1.極言其白﹐為雪所不及。
1.亦作"雪磵"。
2.積雪的山澗。
3.白色的澗水。
4.琴曲名。
1.見"雪澗"。
1.積雪覆蓋下的地窖。
2.借指酷寒和酷寒的地區。
3.比喻水珠飛濺的水潭。
1.指嚴寒的地區。也說冰天雪窖。參見"雪窖"。
1.竹節。竹節處有白粉﹐故稱。
1.積雪的區域﹔亦指終年積雪之地。
2.比喻白色江面。
1.指白驢或白騾。
1.下雪時或雪后的自然景色。
1.名酒名。
1.詠雪的詩句。
1.雪中來客。
2.鷺鷥的代稱。
1.曾坑出產的名茶。
2.雪地中的洼陷處。
1.明亮。
1.白色浪花。
2.指鮮白的茶水。
3.揚起的積雪。
4.指雪浪石。
1.有隱形波紋的白色宣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