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須發修長的樣子。
1.
鬢發長而下垂貌。
1.出自《全元散曲·端正好·相憶》翠裙寬腰更纖,綠云松鬢亂鬑。
2.
須發長貌。參見“鬑鬑”。
1.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一僧坐北牖上,其面橫闊,須鬑鬑如久未剃。
2.出自《隨使法國記·燹后巴黎記》外國男子二十余歲,髭須漸生,例不芟剃,聽其鬑鬑。
3.
須發稀疏貌。參見“鬑鬑”。
1.出自《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陌上桑》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
2.出自《聊齋志異·姊妹易嫁》私計女發鬑鬑,應為顯者笑,富貴后當易之。
3.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五姨﹞看見茍才的鬑鬑胡子,十分討厭。
1.晴朗美好。
1.晴朗和暖。
1.相傳青烏子著《相冢書》﹐后泛稱堪輿學著作為"青烏經"。
1.指墓地。
1.指堪輿術。
1.即青烏術。
1.傳說中的古代堪輿家。或說黃帝時人﹐或說秦漢時人。
2.烏鴉。
1.用青繒作里子的車蓋。
1.雜草叢生的草地。
2.形容雜草叢生貌。
1.梧桐。樹皮色青﹐故稱。
1.指大地。
1.霧氣﹐煙霧。霧色如紫﹐故稱。
1.亦作"青溪"。
2.碧綠的溪水。
3.古縣名。今浙江省淳安縣。北宋方臘起義于此。起義失敗后﹐縣名改為淳安。
4.古水名。指三國吳在建業城東南所鑿東渠。發源于今江蘇省南京市鍾山西南﹐流經南京市區入秦淮河﹐曲折達十余里﹐亦名九曲青溪。年久湮廢﹐今僅存入秦淮河的一段。
5.古水名。在今湖北省境內。以源出青山﹐故稱。 6.山名。在今湖北省當陽市。
1.見"青溪小姑"。
1.亦稱"青溪小妺"。亦稱"青溪妺"。
2.指漢蔣子文的三妹。
1.見"青溪小姑"。
1.即錫。錫色青灰﹐故稱。
1.鵲的別稱。
1.見"青盼"。
1.蝦的一種。產于淡水中﹐體長約二寸﹐表面有棕綠色斑紋。另有產海水中的﹐長四寸余﹐體面有淡黃﹑綠色細點。
1.猶青云。
2.喻高遠。
3.引申指高人雅士。
4.喻隱居﹔修道。
5.引申為隱居﹑修道之所。 6.指佛家的禪房。
1.《文選.江淹》﹕"郁青霞之奇意。"李善注﹕"青霞奇意﹐言志高也。"后因以"青霞意"謂高遠的志趣。
1.喻高遠的志趣。常指隱居或修道生涯。
1.即苔蘚。苔色青綠﹐故稱。
1.清弦。青﹐通"清"。
1.即青苔。
1.青色的車幔。
1.喻指植物的藤蔓。
1.青色和淺黃色。也指這兩種顏色的織物。
2.古代常用這種顏色的布帛作書衣﹑封套。因用以指書籍﹑畫卷等。
3.指青箱學。
1.見"青箱學"。
1.亦作"青箱"。
2.一名野雞冠。一年生草本植物﹐夏秋之間開花﹐花色淡紅﹐可供觀賞。種子叫青葙子﹐可入藥﹐有祛風熱﹐清肝火﹐明目等作用。
1.收藏書籍字畫的箱籠。
2.指青箱學。
3.指古代行藉田禮時裝種子的箱子。
4.指古代行冊封禮時裝封土的箱匣。
5.見"青葙"。
1.謂以史學為家學世代相傳。
1.能以史學傳家的人家。
1.《宋書.王準之傳》﹕"曾祖彪之……博聞多識﹐練悉朝儀﹐自是家世相傳﹐并諳江左舊事﹐緘之青箱﹐世人謂之'王氏青箱學'。"后即以"青箱學"指傳家的史學。
1.即青眚。
1.青翠而陡削。
1.青天﹔高空。
2.喻帝都﹔朝廷。
3.喻巍科﹐高第。
4.清朗的夜晩。
1.猶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
1.攀登云霄的步武。喻為掇取高第巍科而攀登。
1.通往青天的道路。喻高位或謀求高位的通途。
1.高翔云霄的羽翼。比喻獲取功名或高位的才能。
1.同"青云直上"。
1.竹簾。
1.亦作"青韕"。
2.指草鞋。
3.借指筆套。
1.借指隱士或平民生活。
1.即河蟹。殼呈青灰色﹐故稱。
2.海蟹的一種。也稱鋸緣青蟹。殼呈青綠色﹐螯足不對稱﹐棲息鹽度較低的淺海﹐亦為食用蟹類之一。
1.剛砍伐下的樹木﹑樹枝。
1.未熟的杏子。
1.即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