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以史學為家學世代相傳。
1.古代祭祀的一種儀式??v置其祭肉于俎以祭。
1.收兵;停戰。
1.見"縮減"。
1.縮其頸項。
2.畏寒貌;戒懼貌。
1.見"縮項鳊"。
1.古代祭祀時用菁茅濾酒去渣,謂之縮酒。一說,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滲下,若神飲之,故謂之縮酒。見《周禮.天官.甸師》"祭祀共蕭茅"鄭玄注引鄭大夫曰。
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官能團的單體分子相互間發生縮合生成聚合物同時析出小分子副產物的反應。如甲醛與苯酚發生縮聚反應生成苯酚甲醛樹脂,同時析出水分子。
1.亦作"縮栗"。畏縮戰栗。
2.草木萎謝貌。
1.為便利使用,由較長的語詞縮短省略而成的語詞。如"政協"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地方各級政治協商會議的縮略語。又如"彩電"是"彩色電視機"的縮略語。
1.日漸貧困。
1.畏縮藏匿。
1.謂畏縮而慚愧。
1.壓縮。
1.收斂氣焰。
1.收縮而蜷曲。謂不舒暢。
1.畏縮退卻。
1.戒懼貌。
1.根據卦象推算吉兇。舊時迷信活動的一種。
1.古代國家設立的學習算學的學館。
1.猶計劃﹐謀劃。
①計數你算計一下,一共多少錢。②考慮;籌劃做事一定要先算計好了,才不會手忙腳亂。③陰謀損害他人暗中算計|這幫強盜專門算計過往客商。
1.智謀;主張。
1.算學家。
1.亦作"算閑"。
2.謂稅間架。即征收建房稅﹐為唐代施行的一種雜稅。
1.猶結算。
1.極微小的數量也要算。謂苛斂錢財。
唐初國子監算學館規定《周髀算經》、《九章算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夏侯陽算經》、《張邱建算經》、《海島算經》、《五經算術》、《綴術》、《緝古算經》十部算經為課本,后世通稱算經十書”。它全面反映了中國先秦到唐初的數學成就。
1.猶計算。
1.謂預算計劃。
1.計算口糧。
1.計算起來;推測起來。
1.見"算歷"。
1.作罷;不再計較。
1.壽數和祿位。
1.擇取。
1.猶謀略。
1.古時稅收的一種。
1.漢代所行稅法之一﹐對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和車船所征的賦稅。課稅對象為商品或資產﹐"緡錢"為計稅單位。
迷信的一種。指用缺乏理性根據的方法以預測未來或描述個人性格。預測未來的算命方法有占星術、命理學以及利用紙牌、水晶球、骰子等物。分析性格的算命方法有筆體學、相術、顱相術、手相術等。在中國,一般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按天干、地支依次排列成八個字(稱為八字”),再以本干支所屬五行生克推斷人一生的命運。
1.即算袋。貯放物品的袋子。
用于珠算的計算工具。一般為長方形,四周木框,內貫直柱(俗稱檔”);中橫一梁,梁上兩珠,每珠作數5;梁下五珠,每珠作數1。運算時先定位,后撥珠計算。
1.算盤檔上的珠子。撥動珠子以計數的多少。
1.約計。
1.貯放算籌的器皿。
2.竹器。
1.謂繳納鹽稅申請販鹽。
1.計算人民丁口數目。
1.《太平御覽》卷七四引《魯連子》"淄澠之沙﹐計兒不能數。"《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后以"算沙摶空"謂駕御繁難﹐能人之所不能。
1.向商人征稅。
1.丁賦及徭役。
2.應作的頭等大事。
1.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