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水際。
1.出自《文選·潘岳〈西征賦〉》華蓮爛於淥沼,青蕃蔚乎翠瀲。
2.出自《東津歸催吳秀才寄酒》詩沙禽翅羽亦已好,爭趁午暄浮翠瀲。
2.
漂浮。
1.出自《藝文類聚》注天波於析木,瀲東極乎扶桑。
2.出自《文選·郭璞〈江賦〉》或泛瀲于潮波,或混淪乎泥沙。
3.
見“瀲灩”。亦作“瀲灎”。
4.
水波蕩漾貌。
1.出自《文選·木華〈海賦〉》浟?瀲滟,浮天無岸。
2.出自《郭處士擊甌歌》佶栗金虬石潭古,勺陂瀲灩幽修語。
3.出自《題應天寺上方兼呈謙上人》詩勢橫綠野蒼茫外,影落平湖瀲滟間。
4.出自《鳴鳳記·鄒林游學》湖光瀲滟接晴空,山色有無中。
5.出自《對新家醞翫自種花》詩玲瓏五六樹,瀲滟兩三盃。
5.
水滿貌。泛指盈溢。
1.出自《唐故衡州刺史呂君集紀》其色瀲滟于顏間,其聲發而為文章。
2.出自《續長恨歌》金杯瀲滟曉妝寒,國色天香勝牡丹。
3.出自《題畫》詩秋老芙蓉一夜霜,月光瀲滟蕩湖光。
4.出自《鳴鳳記·陸姑救易》郁金瀲滟光生彩,請君寬飲開懷。
6.
光耀貌。
1.出自《上巳日陪齊相公花樓宴》詩樹色參差綠,湖光瀲滟明。
2.出自《誤入桃源》楔子色籠茐,光瀲滟。
3.出自《明月篇》初照瀲灩黃金波,團圓白玉盤青天。
4.出自《明史·外國傳七·錫蘭山》海旁有浮沙,珠蚌聚其內,光彩瀲滟。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