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風吹水面所形成的波紋。
2.
形容詞
淚流不止的樣子。
3.
名詞
用于地名。
4.
名詞
漣水,水名。在湖南中部。
1.
水面因風吹而形成的波紋。亦指微波。參見“漣猗”。
1.出自《山居賦》拂青林而激波,揮白沙而生漣。
2.出自《太平廣記》遂下游於江畔,見江潭深凈,秋色可愛,輕漣不動,鏡涵遠虛。
2.
淚流不斷貌。參見“漣如”。
1.出自《玉壺吟》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
2.出自《蕭史青門曲》苦憶先皇涕淚漣,長平嬌小最堪憐。
3.出自《再生緣》每傷薄命芳心苦,常惜青春血淚漣。
3.
黏。
1.出自《敵后日記摘抄·七月二十八日》又棒頭計有二種,佳者名漣棒,粒小,桿細,性漣,可代糯米磨粉制餅。
4.
水名。在江蘇省漣水縣北,一名漣河,又稱沭水。流經(jīng)沭陽縣境,分中漣、東漣、西漣,潴桑墟湖,東入東海。參閱《元和郡縣志·泗州》、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四·淮安府》。
5.
水名。在湖南省中部,源出漣源市,東流經(jīng)湘鄉(xiāng)市,至湘潭市注入湘江。
1.出自《水經(jīng)注·漣水》漣水出連道縣西,資水之別……又東北至臨湘縣西南,東入于湘。
6.
水名。在廣東省南雄縣境內(nèi)。
1.出自《水經(jīng)注·溱水》漣水南流注于東溪,謂之漣口,庾仲初謂之大庾嶠水也。
1.以象牙為管的筆,或用作筆的美稱。
1.用象牙飾制的篦。
1.用象牙制作的馬勒。
1.陪葬用的假車假馬。
1.用象拉的車。
2.古人謂太平盛世,山林中產(chǎn)生一種圓曲之木,可以制車,以為瑞應之物。
1.象牙尺。
1.象牙。
1.語本《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謂象因有了珍貴的大牙而招致捕殺◇以"象齒焚身"比喻以財寶招禍。
1.象牙制的籌。
1.《周易》大傳(即《十翼》)中的上下兩篇,共450條。其中解釋64卦卦名卦義的有64條,稱為"大象";解釋386爻爻辭的有386條,稱為"小象"。解釋卦名﹑卦義的都以卦象為根據(jù),解釋爻辭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為根據(jù),因此題其篇曰"象"。也稱象辭。
1.亦作"象床"。
2.象牙裝飾的床。
1.《周易》解釋卦象與爻象之辭。
1.象的膽。
2.蘆薈的別名。
1.表達對道的認識。
1.謂象征德行。
2.謂以君主的德行為榜樣。
3.佛教語。指佛祖之德。
1.語本《老子》"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河上公注"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王弼注"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因以指天帝。
2.指老子。唐朝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故即用《老子》中語為老子的別稱。
1.象牙制作的席子。
1.草(皂)斗,即櫟實。其殼煮汁可以染黑。
1.指天象的度數(shù)。
1.以象為坐騎的作戰(zhàn)部隊。
2.以象運木的隊伍。
1.象牙制成的耳飾。
1.指國家的法律教令。
2.猶象教。
3.指攝影術(shù)。
1.養(yǎng)象之所。
1.古代后妃﹑貴夫人所穿的禮服,上面繪有各種物象作為裝飾。
1.傳說舜死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文選.左思》"象耕鳥耘,此之自與。"李善注引《越絕書》"舜死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樸,有舜禹時代的遺風。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河水一》"恒水又東徑藍莫塔,塔邊有池……此中空荒無人,群象以鼻取水灑地,若蒼梧﹑會稽象耕鳥耘矣。"宋無名氏《五色線.游仙記》"忽到一處,約在甌闌之間,乃古莽然之墟,象耕鳥耘,人甚知禮,既還復往,沓不可尋。"一說,耕者以象行為法,耘者如鳥之啄食。
1.猶言貌似恭敬◇多以喻巨奸大惡。
1.貌似恭敬。比喻奸邪。
1.以象骨為飾,或飾以象形花紋的酒器。
1.罌粟花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二.罌子粟》。
1.象牙制的筆管。亦指珍貴的毛筆。
2.指笛。
1.靈果,仙果。
1.象征天上的弧星。
2.用象牙裝飾的弓。
1.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較高的官員朝見君主時所執(zhí),供指畫和記事。
1.猶象教。
1.謂合乎情理。
1.象牙環(huán)。
2.刀環(huán)的一種。其形如象。
1.即象結(jié)石。象體內(nèi)的一種物質(zhì)。可用以制念珠。
1.借指毛筆。
1.見"象寄譯韑"。
1.《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韑,北方曰譯。"后稱翻譯為"象寄譯韑"。
1.象數(shù),遁甲。卜筮﹑占候之類術(shù)數(shù)的名稱。
1.象王之駕。喻指佛法。
2.指皇帝的車駕。
1.即象笏。
1.古代官員上殿時所佩作儀飾用的劍◇世以木制,裝飾華美。
1.象牙制的席。
傣、景頗、阿昌、布朗、崩龍等族的擊樂器。流行于云南地區(qū)。因形似象腳,故名。木制鼓身,羊皮蒙面。形制大小不等。多用于舞蹈時的伴奏。演奏時,斜掛肩上,用手拍擊鼓面,鼓聲宏壯深沉。
1.象馱的轎子。
1.釋迦牟尼離世,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為佛.以形象教人,故稱佛教為象教。
1.象棋的棋局。
1.以象騎列陣進行攻戰(zhàn)的軍隊。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