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相接,連續(xù)。
2.
副詞
連續(xù);接續(xù)。
3.
介詞
表示包括在內(nèi);算上。
4.
名詞
軍隊的編制單位。在營之下,排之上。
5.
名詞
(Lián)姓。
6.
介詞
表示強調(diào)(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應(yīng)),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
1.
古代一種人拉的車。
1.出自《管子·海王》行服連、軺、輦者,必有一斤一鋸一錐一鑿,若其事立。
2.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觸龍見趙太后章》〔太后〕曰:“老婦持連而瞏(還)。”
3.出自《周禮·地官·鄉(xiāng)師》與其輂輦
2.
聯(lián)合;連絡(luò)。
1.出自《孟子·離婁上》故善戰(zhàn)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
2.出自《上書吳王》淮南連山東之俠,死士盈朝,不能還厲王之西也。
3.出自《平淮西碑》始命討之,遂連奸鄰,陰遣刺客,來賊相臣。
3.
連接。
1.出自《左傳·襄公十八年》夙沙衛(wèi)連大車以塞隧而殿。
2.出自《題鄭駙馬林亭》詩東園連宅起,勝事與心期。
3.出自《兒女英雄傳》那公館本是大小兩所相連,內(nèi)里通著,外邊各開大門。
4.出自《送瘟神》詩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4.
連續(xù)。
1.出自《莊子·讓王》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於岐山之下。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下》上從晉陽連戰(zhàn),乘勝逐北。
3.出自《宋書·良吏傳·陸徽》歷宰金山,家無寶鏤之飾;連組珠海,室靡珰珥之珍。
4.出自《屯田郎滎陽鄭公墓志》七月,獲山寇四十有二人,郡將高惠連奏,署為司理參軍。
5.出自《北京人》那個看相的也說我現(xiàn)在正交鼻運,要發(fā)財,連夸我的鼻子生得好,飽滿,藏財。
5.
連綴;串聯(lián)。
1.出自《列女傳·珠崖二義》珠崖多珠,繼母連大珠以為系臂。
6.
牽連;連累。
1.出自《韓非子·制分》禁尚有連於己者,理不得相窺,惟恐不得免。
2.出自《后漢書·陳蕃傳》〔朱震〕奏濟陰太守單匡臧罪,并連匡兄中常侍車騎將軍超。
3.出自《元史·崔敬傳》獄有李秀,以坐造偽鈔,連數(shù)十人。
4.出自《獄中雜記》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書吏、獄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連,必多方鉤致。
7.
姻親關(guān)系。
1.出自《史記·南越列傳》〔呂嘉〕男盡尚王女,女盡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蒼梧秦王有連。
2.出自《贈朱啟文還鄉(xiāng)省親序》吳府伴讀王驥與啟文有連,遂以首簡請予序。
8.
指牲畜交配。
1.出自《呂氏春秋·明理》馬牛乃言,犬彘乃連。
2.出自《積微居小學(xué)述林·釋豖》余友沈君兼士告余:“今俗謂人之構(gòu)精為屬,獸之孳尾為連。”
9.
屬于。
1.出自《國語·楚語下》又有藪曰云,連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
2.出自《列子·湯問》均,天下之至理也,連於形物亦然。
10.
連獲;兼得。
1.出自《淮南子·覽冥訓(xùn)》故蒲且子之連鳥於百仞之上,而詹何之騖魚於大淵之中,此皆得清凈之道,太浩之和也。
2.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弋白鵠,連駕鵝。
3.出自《結(jié)客少年場行》近發(fā)連雙兔,高彎落九烏。
4.出自《七述》仰貫雙鳧,俯連五豝。
11.
遍;滿。
1.出自《古從軍行》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2.出自《寄盧仝》詩國家丁口連四海,豈無農(nóng)夫親耒耜。
3.出自《風(fēng)涇舟中》詩烽火此時連海上,音書何日到山中?
12.
未煉之鉛。
1.出自《史記·貨殖列傳》江南出枏、梓、姜、桂、金、錫、連。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下》鑄作錢布皆用銅,淆以連錫。
3.出自《廣雅·釋器》鉛礦謂之鏈
13.
蠶種紙。
1.出自《農(nóng)桑輯要》將連合于葉上,蛾自緣葉上,或多時不下連,及緣上連背翻過,又不下者,并連棄了,此殘病蛾也。
2.出自《農(nóng)書》將母蛾于連上勻布,所生子環(huán)堆者皆不用,生子數(shù)足,更就連上令覆。
3.出自《本草綱目·蟲一·蠶》蠶初出曰?,蠶紙曰連也。
14.
軍隊的編制單位,由若干排組成。
1.出自《銅墻鐵壁》好一個英俊雄偉的連級干部,怪不得蘭英一看見以后,回來是那么高興!
2.出自《過封鎖線》他們曾經(jīng)伏在公路旁邊的灌木叢中,看見大約兩連的敵人沿公路向西而去。
15.
古代行政區(qū)劃名。
1.出自《國語·齊語》管子於是制國:五家為軌,軌為之長;十軌為里,里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xiāng),鄉(xiāng)有良人焉。
2.出自《管子·乘馬》五家而伍,十家而連,五連而暴,五暴而長,命之曰某鄉(xiāng)。
3.出自《禮記·王制》千里之外設(shè)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
4.出自《贈梁蓮澗先生序》自一族而一鄉(xiāng),遠師管子之內(nèi)政,邇規(guī)近人之團練,有連有伍,誰臂誰指,戢戢井井受法令,仰隸於先生,名之曰保良會。
5.出自《〈盛世危言〉序》籍民為兵,管子連鄉(xiāng)之制也。
16.
古州名。今四川省筠連縣一帶。參見“連州”。
1.出自《新唐書·地理志七下》連州,縣六:當(dāng)為、都寧、邏游、羅龍、加平、清坎。
2.出自《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五·遵義府》筠連縣,本夜郎屬境,唐置羈縻筠連二州,屬戎州都督府。宋因之。元并為筠連州,屬永寧路。明初降州為縣。
17.
連翹的本名。
1.出自《爾雅·釋草》連,異翹。
2.出自《本草綱目·草五·連翹》按《爾雅》云:“連,異翹。”則是本名連,又名異翹,人因合稱為連翹矣。
18.
黃連的省稱。
1.出自《代上饋文》父食連,子食鮮,命之曰犍,女其食己之肺肝。
2.出自《中國歌謠資料·民歌選之三》五更想起雙淚流,六親無靠苦如連。
19.
介詞。表示包括;全部在內(nèi)。
1.出自《太平廣記》余注此經(jīng)以來,一千七百余年,凡傳三人,連子四矣。
2.出自《西游記》有三個徒弟,名喚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連馬五口,欲上西天拜佛取經(jīng)。
3.出自《儒林外史》〔杜少卿〕就叫邵老丫拿鑰匙開了酒房門,帶了兩個小廝進去,從地下取了出來,連壇抬到書房里。
4.出自《長夜》把他們祖上遺留下來的住宅,連佃戶居住的房子一起燒光。
20.
量詞。
1.出自《遼史·太宗紀上》丁未,阻卜貢海東青鶻三十連。
2.出自《酌中志·內(nèi)臣職掌紀略》坐東朝西,房一連,原名協(xié)恭堂。
3.出自《農(nóng)政全書》接工,必有用具:細齒截鋸一連,厚脊利刃小刀一把。
4.出自《醒世姻緣傳》一百六十文錢買了兩個箢子,四十文錢買了副鐵勾擔(dān)仗,三十六文錢釘了一連盤秤。
5.出自《中國通史》雍正九年查禁鐵鍋出口上諭里說:“檢查案冊,見雍正八九年造報夷船出口冊內(nèi),每船所買鐵鍋,少者自一百連至二三百連不等,多者買至五百連,并有至一千連者。查鐵鍋一連,大者一個,小者四五六個不等。每連約重二十斤不等。”
21.
通“璉”。古代盛黍稷的祭器。
1.出自《禮記·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夏后氏之四連,殷之六瑚,周之八簋。
22.
通“槤”。橫木關(guān)柱。
1.出自《楚辭·招魂》網(wǎng)戶朱綴,刻方連些。
23.
通“漣”。流淚貌。
1.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四》管燕連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難用也!”
24.
通“蓮”。即荷。也稱芙蓉、芙蕖、菡萏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淺水中,地下莖肥大而長,有節(jié)。葉子圓形,花大,淡紅色或白色。地下莖叫藕,種子叫蓮子。藕可供食用或制藕粉,蓮子為滋補食品,藕節(jié)、蓮子、荷葉可供藥用。
1.出自《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經(jīng)文》愿生正見除邪見,來生早坐紫金連。
25.
通“憐”。憐憫。
1.出自《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可連富貴嬌奢地,望睹令人心悅暢。
2.出自《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喜覺都城動,悲連子女號。
26.
姓。春秋齊國有大夫連稱。見《左傳·莊公八年》。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連氏,左傳齊大夫連稱之后。又是連氏改為連。望出上黨。
27.
指縫,縫補。
1.出自《天雨花》在賊家三月,緊身衣服都用針線縫連。
2.出自《山鄉(xiāng)巨變》我跟了他,沒有扯過一尺布,連過一件衣。
3.出自《紅花滿山·風(fēng)雪夜》一針針縫呵一線線連,針要縫得牢呵線要連得嚴。
28.
介詞。表示強調(diào),下文常有“多”“也”等與之呼應(yīng),含有甚至于之意。
1.出自《西游記》沒有老孫,你連水也不能彀哩!
2.出自《紅樓夢》探春聽說,一發(fā)動了氣,將頭一扭,說道:“連你也糊涂了!”
3.出自《四世同堂》曬菠菜嗎?連每天吃的菠菜都買不到呢,還買大批的曬起來?
29.
介詞。猶自,從。
1.出自《紅樓夢》連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凈。
30.
通“漣”。微波。參見“連漪”。
1.出自《奉和隨王殿下詩》連漪映余雪,嚴城限深霧。
2.出自《賦得方塘含白水詩》疊浪輕鳧影,連漪寫雁行。
31.
古州名。今廣東省連縣一帶。
1.出自《零陵郡復(fù)乳穴記》石鐘乳,餌之最良者也,楚越之山多產(chǎn)焉。于連于韶者,獨名於世。
1.傳說中的神馬名。又名乘黃。
2.指古代勇士飛廉與中黃伯。
3.見"飛黃騰踏"。
韓愈詩《符讀書城南》‘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飛黃古代傳說中的神馬名)后來用飛黃騰達比喻官職、地位上升得很快。
1.形容馬的飛馳◇多比喻官職地位升得很快。
1.蝗蟲。身體灰褐色﹑黃褐色或綠色。常成群飛翔,吃禾本科農(nóng)作物,大面積出現(xiàn)飛蝗,會造成嚴重的災(zāi)害。
1.飄拂的帷幔。
1.律管中飛動的葭灰,古代以此候測節(jié)氣。
2.飛揚的灰燼。
1.猶天火。指來于自然的火。
2.引火。
1.亦作"飛來禍"。
2.意外的災(zāi)禍。
1.凋零的豆葉。
飛行的工具,由機翼、機身、發(fā)動機等構(gòu)成。種類很多。廣泛用在交通運輸、軍事、農(nóng)業(yè)、探礦、測量等方面。
1.飛機起飛﹑降落﹑停放的場地。也叫機場。
1.猶飛步。疾走。
1.同"打破砂鍋璺到底"。
1.亦作"打破砂鍋璺到底"。
2.璺,坼裂。諧聲為"問",今徑改用"問"。比喻追根究底。語本宋黃庭堅《拙軒頌》"覓巧了不可得,拙從何來?打破沙盆一問,狂子因此眼開,弄巧成拙,為蛇畫足,何況頭上安頭,屋下安屋,畢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1."問到底"的歇后語。
1.見"打破沙鍋問到底"。
1.見"打破沙鍋璺到底"。
1.比喻露出真情。
1.見"打棋譜"。
2.訂出大概的計劃。
1.謂按照棋譜把棋子順次擺出來,從中揣摩學(xué)習(xí)。
1.方言。揩油,占便宜。
1.謂加壓力使氣進入球或輪胎內(nèi)。
2.比喻鼓動。
1.打諢。
清代男子通行的請安禮。行禮時右手下垂,左膝前屈,右膝后彎,上體略前傾。
1.采礦﹑開隧道等爆破工程中,以錘擊釬子,在巖石上或土中鑿孔。
1.謂驢﹑馬前蹄跌倒或幾乎跌倒。
1.行軍或集體出行時先派人到將要停留或到達的地點去辦理食宿等事務(wù)。
1.擲錢游戲。
2.無賴代人挨打所索取的報酬。
3.制造首飾的工錢。
4.舊時賣藝人向觀眾收錢。
1.發(fā)射槍彈。
1.搶劫。
1.獻殷勤。
1.做雜務(wù)勞動。
1.帶有親昵或誘惑的相互嘲弄。多指男女調(diào)情。
1.宋元時軍隊請領(lǐng)軍糧之稱。
1.相傳范仲淹鎮(zhèn)鄱陽時,有一書生來獻詩,自稱是世上最貧寒的人。當(dāng)時風(fēng)行歐陽詢的字,他的《薦福碑》很值錢。范想給書生拓一千本,紙墨都已備好。不料前一天夜里,碑被雷擊碎。事見宋惠洪《冷齋夜話》卷二◇因以"打窮碑"比喻文士時運不佳。
1.泛指現(xiàn)今各種用手打的球類運動。通常指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1.猶打趣。
捉弄取笑;拿別人開玩笑調(diào)皮的人們圍上來,七嘴八舌打趣他。
1.謂教師批閱學(xué)生的描紅或作文,對寫得好的即在旁畫上圓圈。
2.畫人物時勾出臉部。
3.兜圈子。
1.練拳術(shù)。
1.打鼾。
1.干擾;擾亂。
2.受人招待或請人幫助時表示謝意之詞。謂給別人帶來了麻煩。
1.打得火熱。謂男女熱烈相好。
1.見"打灰堆"。
1.放手不管。
1.猶拆散。
2.謂把成套或成包的物件分散。
3.舊謂祭奠后把供品分與眾人。也稱散福。
1.掃除;清理。
1.打死。
2.抹殺;扼殺。
1.上山打獵。
1.謂給別人扇扇子。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