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面積寬廣;距離大。
2.
副詞
距離遠;時間長。
3.
形容詞
闊綽;闊氣;有錢。
4.
形容詞
空泛;不切實際。
5.
名詞
(Kuò)姓。
1.
亦作“濶”。
2.
迂闊;不切實際。
1.出自《孔叢子·論書》孔子曰:“《書》之於事也,遠而不闊,近而不迫,志盡而不怨,辭順而不諂?!?/p>
2.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孟軻〕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
3.出自《讀〈伍子胥傳〉》世人皆悲子胥以忠死,吾獨惜其所以處死者未得也。其諫夫差,語皆闊於事情。
3.
隔絕;斷絕。
1.出自《贈尚書郎顧彥先》詩形影曠不接,所托聲與音。音聲日夜闊,何用慰吾心?
2.出自《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
4.
闊別;久別。
1.出自《漢書·諸葛豐傳》京師為之語曰:“間何闊,逢諸葛?!?/p>
2.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
3.出自《與王定國書》更相闊數年,索我閬風之上矣。
4.出自《西游記》我們一向久闊尊顏,有失恭敬。
5.
稀少;缺乏。
1.出自《漢書·溝洫志》頃所以闊無大害者,以屯氏河通,兩川分流也。
2.出自《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皇后自知罪惡深大,朝請希闊,失婦道。
3.出自《文選·顏延之〈北使洛〉詩》在昔輟期運,經始闊圣賢。伊谷絕津濟,臺館無尺椽。
6.
寬廣;闊大。
1.出自《封禪文》懷生之類,沾濡浸潤。協氣橫流,武節猋逝。邇??游原,遐闊泳沫。
2.出自《為顧彥先贈婦》詩游宦久不歸,山川修且闊。
3.出自《田家三詠》黃犢歸來莎草闊,綠桑采盡竹梯閑。
4.出自《記賀龍》他那闊而甜潤的聲調帶著一種草原意味。
7.
寬緩;寬簡。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下》興(費興)到部,欲令明曉告盜賊歸田里,假貸犁牛種食,闊其租賦,幾可以解釋安集。
2.出自《文選·傅毅〈舞賦〉》舒恢炱之廣度兮,闊細體之苛縟。
8.
形容胸襟開闊,才思廣博。參見“闊達”。
1.出自《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詩若人才思闊,溟漲浸絕島。
2.出自《隨園詩話》山能使人澹,湖能使人闊。
9.
豪奢;榮顯。
1.出自《天地賦》何陰陽之難測,偉二儀之奓闊。
2.出自《兩般秋雨庵隨筆·經語詼諧》今日某家喪事,從未見有如是之闊者。
3.出自《航線》真比我們團長還穿得闊!
10.
長度。
1.出自《寄微之》詩有山萬丈高,有江千里闊。
2.出自《說岳全傳》這黃河,有名的叫做“九曲黃河”,環繞九千里闊。
11.
借指圓徑長度。
1.出自《燕京歲時記·潭柘寺》有銀杏樹者,俗曰帝王樹,高十余丈,闊數十圍,實千百年物也。
12.
疏遠;背離。
1.出自《詩·邶風·擊鼓》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2.出自《太玄·斷》爾仇不闊,乃后有鉞。
1.指時間。
1.合于節氣的音律。古時設十二管,以察八音之清濁,謂之律呂。認為律呂不正則諸氣不和。
1.佛教密宗中的一種儀式。
1.不時之命。
2.朝廷的命令。
3.猶時機。
4.指命運。
1.時下的眼光。
1.古代按時驅除疫鬼的儀式。難,通"儺"。
1.應時而鳴的鳥。
1.猶時賢。
2.合于時宜的儀態或裝束。
1.指天子有事時,諸侯派遣使臣來聘問。
1.指報刊上評論時事的文章。
1.發展過程中的一段時間。
1.氣候;天氣。
2.時疫。
3.氣運。
1.指農具。
2.當時流行的器具。
1.隨節候而出現的鳥。
1.時世清平,四方安定。
1.亦作"時趣"。
2.猶時勢。
3.猶時尚,時俗。
1.當時的祥瑞。指瑞雪。
1.指時雨。潤,雨水。
1.四時和順。
1.美好的景色。
1.按節令供應的膳食。
1.猶即上。
外在行為模式很快流傳于社會的現象。如衣著、發型、語言等方面的一種異乎尋常的亞文化及其行為模式,往往很快吸引許多人競相模仿,廣為流傳。
1.當代的儒者。
1.常常。
1.四季應時的食品。
1.時代。
1.入時或時髦的裝飾打扮。
1.新式。
①最近期內的大事時事報告|觸及時事。②適應潮流的事審時事,辨功苦。
1.適時。
1.當時或當代名手。
1.應時的蔬菜。
1.按時成熟。
1.指夏天的炎熱。
1.猶順時。
1.即刻;迅速。
2.運動的物體在某一方向上一小時內所經過的距離。
1.四時安好。舊時書信末端的祝頌語。
1.指四時田獵。
1.時人的視聽。
1.指當時所用的銅錢。
1.時世艱難。
1.當代的君主。
1.指法令。
1.應時的美味。
旬報。1896年8月創刊于上海。梁啟超任總主編,汪康年任總經理。以宣傳維新變法、救國圖強為宗旨,發行最多時達一萬七千份。1898年停刊,由汪康年改為《昌言報》出版。
1.指一定時間內的事物。
2.應時的作物。
3.應時的食物。
4.時節景物。
1.謂農閑。
2.時間間隔。
1.暇時。
1.即時憲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