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水沖破堤防。
1.出自《國語·周語上》川壅而潰,傷人必多。
2.出自《漢書·文帝紀》齊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大水潰出。
3.出自《默觚上·學篇六》針芒泄元氣,蟻漏潰江河。
2.
亂流;漫溢。
1.出自《光祿大夫靳公墓志銘》時河道大壞,自蕭縣以下,黃水四潰,不復歸海。
3.
水合流。
1.出自《文選·宋玉〈高唐賦〉》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并入。
4.
敗逃,散亂。
1.出自《左傳·僖公四年》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
2.出自《三國演義》玄德軍中一齊鳴金,左右兩軍齊出,玄德麾軍回軍復殺,三路夾攻,賊眾大潰。
3.出自《書信集·致許壽裳》但彼局內潰已久,無可救藥,只能聽之而已。
5.
毀壞。
1.出自《墨子·非攻下》攘殺其牲牷,燔潰其祖廟。
2.出自《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去縛系柱,燒刀灼潰兩目,生割兩股。
3.出自《圣武記》潛遣死士,繞寨西小徑潰其柵。
6.
盛怒貌。
1.出自《詩·邶風,谷風》有洸有潰,既詒我肆。
2.出自《馳射賦》旝動鼓震,噪聲雷潰。
7.
爛。
1.出自《素問·五常政大論》其動瘍涌分潰癰腫。
2.出自《吳都賦》蒲陶亂潰,若榴競裂。
3.出自《露營之歌》濕云低暗,足潰汗滴氣喘難。
4.出自《論衡·幸偶》氣結閼積,聚為癰,潰為疽,創,流血出膿。
8.
通“遂”。達到。
1.出自《詩·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
1.佛教語。謂以一燈點燃千百盞燈。比喻以佛法度化無數眾生。
1.見"無窮無盡"。
1.猶言沒完沒了。
1.不予禁止。
2.不算違禁。
1.沒有常規或法度。
2.謂不能用通常的言語文字表述。
1.見"無精打彩"。
1.見"無精打彩"。
1.形容不高興,提不起勁兒。
1.見"無脛而至"。
1.沒有腿而能行走。脛,小腿。比喻事物不依外力而能迅速傳開。
1.猶無脛而行。常以喻良才不招而自至愛賢者之門。
1.見"無脛而行"。
1.不爭,沒有競爭。
2.不可爭衡;無比。
1.沒有窮盡;沒有邊際。
1.沒有酒。
2.沒有喝醉。
1.沒有舊交情。
1.謂不分是舊交或是新交。語本《尚書大傳》卷二上"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新。"一本作"毋故毋私"。
1.無災禍;無過失。
2.謂過由自取,無所怨咎。
1.謂無過惡可言,亦無良善足稱。
1.沒有救兵。
2.不加補救。
3.無所救助。
1.沒有拘束,沒有阻礙。形容悠然自得。
1.自由自在,不受約束。
1.沒有依據或證據。
2.無所依憑。
1.漢女官名。為十四等女官中之最下一等。
1.亦作"無倦"。
2.不懈怠;不厭煩。
1.未睡醒。
2.沒有知覺。
1.不斷;不盡。
1.喻無才。駿,良馬。戰國時燕昭王欲招納賢士以振興國家,郭隗對他說從前有人以五百金購買已死千里馬之首,不期年而千里馬三至,大王如欲招納賢士,不妨"先從隗始"。昭王為筑黃金臺而師之,于是天下賢士紛紛至燕。事見《戰國策.燕策一》◇用為自謙無才之典。
1.猶言無可人意處,無可取處。常用為謙詞。
1.沒有斧頭。
2.沒有枝丫。
1.猶言無可無不可。
2.不能,無法。
3.猶言沒有可以。
1.沒有可以相比的。
1.見"無可比象"。
1.沒有什么可與譬比。
1.無所不可,都能做到。
2.猶言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情緒激動至極。
1.沒有什么可以批評指責的。
1.沒有可過分責難的。
1.沒有什么可以忌諱掩飾的。
1.病情危急,無藥可治。常比喻人情事勢等敗壞到無法挽救。
1.沒法形容。
1.亦作"無可奈"。
2.無可奈何。
1.見"無可那"。
不得已;沒有辦法禍成矣,無可奈何|無可奈何花落去。
1.毫無辦法,只能任花飄落。比喻大好春光即將消逝。
2.比喻某種力量或勢力無可挽回地沒落。
1.見"無可奈何"。
1.沒有什么辦法。
1.《論語.微子》"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于是,無可無不可。"邢昺疏"我之所行,則與此逸民異,亦不必進,亦不必退,唯義所在。"后多用來指對人對事不拘成見。亦泛指對事依違兩可或沒有主見。
1.沒有什么可以爭辯的。
1.猶言沒話可說。
1.確鑿不容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