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腰的兩側與大腿之間的部分。
1.
兩股之間。參見“胯下”。
1.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至國……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
2.
指衣服掩蔽股脛的部分。
1.出自《中華古今注·武臣缺胯襖子》隋文帝征遼,詔武臣服缺胯襖子,取軍用,如服有所妨也。
3.
古量詞。用于以玉為飾的革帶。
1.出自《新唐書·李彥芳傳》靖(李靖)破蕭銑時,所賜于闐玉帶十三胯,七方六園,胯各附環,以金固之,所以佩物者。
2.出自《志雅堂雜鈔·寶器》有人以玉帶一胯求售於胡存齋。
4.
古量詞。用于茶葉。
1.出自《雞肋編》〔韓岊知剛〕云茶樹高丈余者,極難得。其大樹二月初因雷迸出白芽,肥大長半寸許,采之浸水中,俟及半斤,方剝去外包,取其心如針細,僅可蒸研以成一胯,故謂之“水芽”。
2.出自《金史·食貨志五》所須雜物,泗州場歲供進新茶千胯,荔支五百斤。
1.見"進退維谷"。
1.見"進退維谷"。
1.謂進退兩難而動輒得咎。
1.進退都處于危急境地。
1.見"進退維亟"。
1.謂進退兩難而無法應付。
1.謂前進后退均無所憑依,處境窘迫。
1.前進后退均無路可走。謂處境困難。
1.同"進退無路"。
1.前進后退均無容身之處。比喻處境困難。
1.同"進退無路"。
1.謂前進﹑后退均無所憑依。
1.見"進退消息"。
1.增減;變化。
1.前進后退均合規矩。
1.謂盈虧有規律。
2.謂前進和后退都有規律。
1.謂前進后退動作均合法度。
1.謂前進后退動作均合法度。
1.謂前進和后退均從容不費力。
1.見"進退格"。
1.見"進退有度"。
1.前進后退均合規矩。
1.猶言進退兩難。
1.進駐。
1.前往,前進。
1.指仕進的希望。
1.進兵圍攻。
加法中每位數等于基數時向前一位數進一,例如在十進位的算法中,個位滿十,在十位中加一,百位滿十,在千位中加一。
1.謂女子出嫁到夫家。
1.唐時南詔語王妃的音譯。
1.進攻襲擊。
1.謂進奉皇帝專用的玉璽。
1.謂進升職位并屬上級機構管轄。
1.謂封建時代官僚貴族向皇帝進獻水果魚蝦等時鮮物品。
2.謂向尊長者進獻時鮮物品。
1.謂進薦賢能之士。
2.古冠名。
3.星名。
1.猶言進賢任能。
1.蒼耳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葈耳》。
1.安車。
1.猶言進賢黜佞。
1.猶言進賢黜佞。
1.進用賢良,黜退奸佞。
1.猶言進賢任能。
1.古時朝見皇帝的一種禮帽。原為儒者所戴,唐時百官皆戴用。
1.猶言進賢任能。
1.猶言進賢黜佞。
1.進薦任用賢能之士。
1.猶言進賢黜佞。
1.星名。舊云進賢星現,主卿相進賢任能。
1.謂職位進升而貴顯。
1.猶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