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手指或細小的東西從里面往外挖。
2.
動詞
雕刻(花紋)。
3.
動詞
不必要地深究;向一個狹窄的方面深求。
4.
形容詞
吝嗇;小氣。
5.
動詞
彎曲手指或用帶彎兒的器物扒住凹處。
1.
提起。參見“摳衣”。
1.出自《聊齋志異·大力將軍》見殿前有古鐘,大於兩石甕……使數人摳耳,力掀舉之,無少動。
2.
探取,投擲。指藏鉤之戲。
1.出自《列子·黃帝》以瓦摳者巧,以鉤摳者憚,以黃金摳者惛。
3.
鎖拿,捆綁。
1.出自《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當下奉旨飛馬到貢院橋孫婆店前,左右的一索摳住孫婆。
2.出自《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差官教放了孫婆,將孫二摳住。
4.
挖,掏。
1.出自《西游記》摳眼睛,捻鼻子。
2.出自《紅樓夢》只見一個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著根別頭的簪子在地上摳土。
3.出自《紅旗譜》我費了多少年的籌謀,費了多少心血,才把大銅鐘砸碎,把四十八畝官地摳在咱的手里。
4.出自《朝野僉載》郎將裴仁基曰:“臣能制之。”遂攘袂向前,去十余步,踴身騰上,一手撮耳,一手摳目,馬戰不敢動,乃鞴乘之。
5.出自《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提起匕首向胸膛上一刀,直刺到臍下。將匕首銜在口中,雙手拍開,把五臟六腑,摳將出來。
5.
眼窩凹進。
1.出自《醒世恒言·蘇小妹三難新郎》東坡因小妹雙眼微摳,復答云:“幾回拭臉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
2.出自《官場現形記》外國人不過長的樣子是個高鼻子,摳眼睛。
6.
鉆研;向一個狹窄的方面探求。
1.出自《暴風驟雨》元茂屯百分之八十的人們參加了斗爭,大伙動手摳政治。
2.出自《劉伯承回憶錄·治軍必先治校》當時,有人認為軍事術語的統一工作,是細枝末節,是挑字眼摳名詞的工作。
3.出自《正氣歌》你們只會死摳條條框框,不理解領導的意圖。
7.
吝嗇。
1.出自《花城》他這摳老頭別的都舍不得花錢,買人參可舍得。
1.挑撥。
2.調笑。
1.頓足。形容十分激動。
2.傾跌貌。
1.猶打疊。收拾。
1.爭斗。
①整理;準備打疊行裝。②調整;振作打疊精神來應付。
1.掐去某些作物的頂尖,使之增產。也稱打尖。
1.拿定。
1.使人動心;使人感動。
2.敲動,敲起。
1.用器物挖孔。
2.引申為鉆空子,找機會。
1.亦作"打篤磨"。
2.盤旋;徘徊。
1.見"打獨磨"。
1.見"打賭賽"。
1.就某件事猜測其結果以賭輸贏。
1.謂有話只悶在心里,不說出來。
1.說人家的短處。
2.克扣。
3.做短工。
1.做短工,做臨時工。
1.使物體折裂;使活動停止。
2.判決;處理。
3.宋代鼓曲名。
1.作伴,在一起。
1.戲曲武打或武術表演中的二人徒手或使用兵器對打。每一套都有一定的章法。亦以指武術表演。
1.小睡。多指坐著或靠著斷續地入睡。
1.謂成批出賣。
2.打總。
1.打顫,發抖。
1.用暴力搶奪。
1.賭氣。垜,借作"賭"。
1.呃逆;噯氣。
1.附耳小語。
①差遣;派出這件事他打發秘書去辦了。②支走;使離開終于把他打發了。③度過;消磨(時間)他整天呆在電視機前打發光陰。
1.放明礬于濁水,不斷攪動,使之澄清。
1.徘徊。
1.見"打鳳牢龍"。
1.亦作"打鳳撈龍"。
2.喻安排圈套使強有力的對手中計。
3.喻設法尋找合適的人選。
1.奪取富人的財產,救濟窮人。
1.鉆營,活動。
1.用棍子打人,攔路搶劫。比喻奪取別人利益。
1.作詩文打草稿。
2.盤算,籌劃。
1.呃逆的通稱。噯氣的通稱。
1.舊時夜間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鑼報時。
1.做工。
1.合股開公司。
1.供養;照應。
1.彎下身子作揖。表示恭敬。
1.舊時禮節,彎身抱拳,上下擺動,表示恭敬。
1.同"打恭"。
1.見"打恭作揖"。
兩手在胸前合握表示敬意或謝意他走到臺上向觀眾打拱致謝。
1.見"打恭作揖"。
1.購買。
1.擊鼓。
2.特指敲打小鼓收買廢雜舊貨的小販。
3.形容心里忐忑不安。
1.西瓜的一個品種,果實較小,種子多而大。栽培這種瓜,主要為收它的種子供食用。亦指這種瓜的果實。吃時多用手打開,故名。
1.舊時的一種迷信活動。用兩塊蚌殼或兩片竹片投擲,觀其俯仰以占卜吉兇。
2.猶打趣,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