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草木的枝莖。
2.
名詞
斧子的柄。
3.
名詞
(Kē)姓。
4.
見“柯爾克孜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龍江。
1.
常綠喬木。葉全緣或有齒缺,螺旋狀排列;花單性,雌雄同株;果實為堅果,隔年成熟;木材堅硬,供建筑、制器物之用。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柯樹》。
2.
草木的枝莖。
1.出自《禮記·禮器》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2.出自《韓非子·喻老》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
3.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浸石菌於重涯,濯靈芝以朱柯。
4.出自《送石賡歸寧》詩忽隨雁南飛,當此葉辭柯。
5.出自《贈吳興公》詩逝水無回瀾,落花難上柯。
3.
斧柄。
1.出自《詩·豳風·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2.出自《國語·晉語八》今若大其柯,去其枝葉,絕其本根,可以少閑。
3.出自《檄吳將校部曲文》有斧無柯,何以自濟。
4.出自《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九年》辛讜言於杜慆,請出求救於淮浙。夜,帥敢死士十人,執長柯斧,乘小舟,潛往斫賊水寨而出。
5.出自《西游記》停柯住斧出林外,趨步將身上石崖。
4.
古為長三尺之稱。引申為法則。
1.出自《周禮·考工記·車人》車人為車,柯長三尺,博三寸,厚一寸有半……轂長半柯,其圍一柯有半,輻長一柯有半。
2.出自《爾雅·釋詁》柯……法也。
3.出自《詩經稗疏·豳風》上古之事質,不別立尺度,即以斧斤之柄為則。柯長三尺,博三寸,厚一寸有半,凡為車之事,皆以此為尺度,故《爾雅》曰:“柯,法也。”
5.
碗、盂一類的器物。
1.出自《荀子·正論》故魯人以榶,衛人用柯,齊人用一革。
2.出自《方言》盂,宋、楚、魏之間或謂之碗,碗謂之盂……盂謂之柯。
6.
同“閜”。大耳杯。
1.出自江陵鳳凰山八號漢墓竹簡柯二雙。
7.
指船。
1.出自《泛水曲》閱芳無留瞬,弄桂不停柯。水上秋日鮮,西山碧峨峨。
8.
古地名。春秋衛地。在今河南省內黃縣東北。
1.出自《春秋·莊公十三年》冬,公會齊侯,盟於柯。
9.
姓。
1.出自《廣韻?歌韻》柯,姓。吳公子柯盧之后,何氏姓苑云:吳人也。又虜姓。后魏書柯拔氏后改為柯氏。望在河南。
1.謂事情尚未顯出跡象﹑征兆。
2.尚未形成。
1.尚未顯露的禍患。
1.見"未芽"。
1.亦作"未牙"。還沒發生;還沒萌動。
2.尚未發芽。
未盡;沒完夜未央|艷陽春景未央天。
1.即未央宮。
1.宮殿名。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北長安故城內西南隅『高帝七年建,常為朝見之處。新莽末毀。東漢末董卓復葺未央殿。唐未央宮在禁苑中,至唐末毀。
1.亦作"未壹"。沒有統一。
2.不完備。
3.不一一詳述。多用于書信。
1.見"未一"。
1.不止;未畢。
1.不易;難于。
1.難得的人才。
1.無由,無從。
1.猶不須。
2.猶不算;不是。
3.猶不曾。
4.不應當。
1.無由。
1.沒有;不曾有。
2.謂尚未成形。
在下雨前把窩棚綁牢。謂事先做好預防、準備未雨綢繆,不可大意。
1.未得到賞識和重用;未發跡。
1.未始。舊指天地未辟的鴻蒙狀態。
1.指兒童乳齒未脫。
1.不曾。
1.尚未顯出跡象。
1.數學名詞。指代數式或方程中數值需要經過運算才能確定的數。亦喻指尚未了解的事物。
1.萬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學識膚淺。
1.舊指女子尚未許配。
1.不足,不能。
2.猶言算不得。
1.謂無關緊要,不值得重視。
1.指嬰兒未滿周歲。
1.帝王郊祀天地祖宗時,用以書神位之版。
1.謂在下位而議論高官主管的政事。語出《孟子.萬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
1.指官位等級。
2.依次排定的位置。
3.謂所在位置。
1.官位門第。
1.職位權限。
2.指地位,身分。
1.爵位與名號。
1.指官職爵位。
1.謂官位達于人臣的最高一級。
2.泛指身為重臣,官位很高。
1.官職品級。
2.泛指等級﹑等次。
1.官位和容貌。
2.指顯達者的儀態。
1.見"位著"。
1.官位,職務。
1.地位與權勢。
1.官位聲望。
1.元代對皇室的后妃﹑諸王﹑公主等貴戚的稱呼。
2.對官宦人家守門者的敬稱。
1.名位與事跡。
1.官職級別。
1.猶業果。指死者在三界中所居地位及所受果報。
2.名位與功業。
3.指社會地位及從事的職業。
1.處在某個位置上。
1.官位和待遇。
一種記數法則。記數時,同一個數字由于所在位置不同,表示的數也不同。如在十進制中3”記在個位上表示三個一;在百位上就表示三個百。常用的位值制記數法,除十進制外,還有二進制、八進制等。
1.官爵和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