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使視線接觸人、物或朝著某方向。
2.
動詞
觀察并加以判斷。
3.
動詞
訪問,拜望。
4.
動詞
看待;對待;照料。
5.
動詞
醫生診治病人;病人讓醫生診治。
6.
動詞
用在表示動作或變化的詞或詞組前面,表示預見到某種變化趨勢,或者提醒對方注意可能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某種不好的事情或情況。
7.
助詞
用在動詞或動詞結構后面,表示試一試(前面的動詞常用重疊式)。
8.
動詞
決定于;取決于。
1.
探望;問候。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梁車為鄴令,其姊往看之。
2.出自《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3.出自《家》覺民動身到琴的家里去,覺慧走另一條路去看一個朋友。
2.
以視線接觸人或事物。
1.出自《世說新語·規箴》殷覬病困,看人政見半面。
2.出自《水滸傳》﹝王慶﹞接了銀子,來到單身房里,拆開紙包,看那銀子果是雪厾,將等子稱時,反重三四分。
3.出自《不惑集·給子女的幾封家信三》他們看書、看報、聽戲文。
3.
觀察;估量。
1.出自《晉書·刑法志》古人有言:善為政者,看人設教。
2.出自《貞觀政要·論仁義》太宗曰:“朕看古來帝王,以仁義為治者,國祚延長。”
3.出自《書信集·致蕭軍、蕭紅》被壓迫的時候,大抵有這現象,我看是不足悲觀的。
4.
對待;看待。
1.出自《詠史》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
2.出自《西游記》二大王平日看你甚好,我推一句兒在你身上。
3.出自《歌謠的起源與發展》我們只須當他們是在論“最古的歌謠”的起源看,便很有用。
5.
款待。
1.出自《敦煌變文集·下女夫詞》賊來須打,客來須看,報道姑嫂,出來相看。
2.出自《田家留客行》木臼新舂雪花白,急炊香飯來看客。
6.
照料;料理;備辦。
1.出自《范張雞黍》哥哥!我要回你酒,待我去看些按酒來。
2.出自《西游記》﹝老者﹞將唐僧請到里面,即喚老妻與兒女都來相見……又命看茶。
3.出自《長生殿·收京》左右看香案過來,就此拜發表文。
4.出自河北梆子《喜榮歸》與爺看衣巾侍候!
7.
觀賞;賞玩。
1.出自《醉后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斗健且登樓。
2.出自《寄廬山白大師》詩一秋同看月,無夜不論詩。
3.出自《隋唐演義》看瓊花樂盡隋終。
8.
診視疾病;請醫生治病。參見“看病”。
1.出自《朝野僉載》杭州刺史裴有敞疾甚,令錢塘縣主簿夏榮看之。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你可五鼓動身,拿此請帖去請馮先生早來看痘。
3.出自《儒林外史》我這里竟拿十兩銀子與你,你回去做些生意,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4.出自《大年初一》他住了不到半月院,不但看了腰病,還治了眼睛的結膜炎和割了兩個雞眼。
9.
揀;選擇。
1.出自《贈溪翁》詩看日和仙藥,書符救病人。
2.出自《記賀龍》“老實說吧!”他憤憤不平地嚷道,“我騎馬跌跤,也要看年看月呢!同志,十來歲就騎起馬的呀!”
10.
聽見;聞聽。
1.出自《夜宿西閣曉呈元二十一曹長》詩看君話王室,感動幾銷憂。
2.出自《裴度還帶》日月雖明,不照覆盆之下,看說此一事韓公實是冤枉。
11.
取決。
1.出自《入衡州》詩兵革自久遠,興衰看帝王。
12.
提醒對方小心、注意之詞。猶提防。
1.出自《西游記》那里走!看打!
2.出自《紅樓夢》你身上才好些,別出來了,看著了風。
3.出自《寒夜》“快吃罷,看冷了啊。”母親還在旁邊催促他。
13.
用在動詞或動詞結構后面,表示先試試之意。
1.出自《齊民要術·作菹藏生菜法》嘗看,若不大澀,杬子汁至一升。
2.出自《敦煌變文集·廬山遠公話》身上有何伎藝?消得五百貫錢。至甚不多,略說身上伎藝看。
3.出自《景德傳燈錄·潭州溈山靈佑禪師》師忽問仰山:“汝春閑有話未圓,今試道看!”
4.出自《比目魚·冤褫》是樁甚么事,你且講一講看。
5.出自《上海的早晨》我給你想想辦法看。
1.儉樸謙遜。
1.勒索敲剝。
1.見"刻峭"。
1.亦作"刻陗"。高峻;挺拔。
2.苛刻;嚴酷。
3.文筆峻拔。
1.苛刻嚴厲;尖刻。
1.猶頃刻。謂時間短暫。
1.嚴格要求。
1.屈曲貌。
1.刻毒。
1.雕刻。
1.苛刻;嚴酷。
2.謂文字古奧峭拔。
3.指深刻。
1.限制約束。
1.減省。
1.在石上雕刻。
2.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圖畫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圖畫等。
1.猶即時。
1.刻記,標志。
1.雕刻裝飾。
2.比喻對文辭的過分修飾潤色。
3.古代婦女的一種梳理方式。以膠刷鬢發,使齊整如刻畫。
1.苛刻狠戾。
1.雕﹑刻的技法。
2.指雕刻者。
1.一意營私。
1.專心誦讀。
1.苛刻繁瑣。
1.猶節儉。
1.剔除。
1.刻印文章。
2.刻于碑碣﹑石壁或器物上的文字。
1.比喻擅長描摹風光。
1.苛刻;刻苦。
目前;眼下~家里有事,暫時不能離開。
1.猶刻舟。
1.時限。
1.石刻人像。
1.雕刻。
2.形容(山石或樓臺)棱角分明,崢嶸峭拔。
3.苛刻,嚴酷。
4.侵害;剝奪。
5.節儉。 6.剪裁;刪節。 7.謂造語工巧,文筆峻拔。
1.謂銘記于心。
1.象牙雕刻。
1.方言。猶吝嗇鬼,小氣鬼。
用盡心思~求工ㄧ~經營。
1.雕刻印章。
2.雕版印刷。
3.比喻印象極深,不易磨滅。
1.刀刻斧鑿。
1.苛刻暴躁。
1.嚴加責備;嚴格要求。
1.傷害;殘害。
1.修飾琢磨章句。
1.據晉王嘉《拾遺記.周靈王》載,浮提國獻神通﹑善書二人,出肘間四寸金壺,內貯黑汁如淳漆,佐老子撰《道德經》,"晝夜精勤,形勞神倦。及金壺汁盡,二人刳心瀝血,以代墨焉。"后因以"刻汁"謂人治學精勤刻苦。
1.中國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用剪刀剪制花樣,稱為"剪紙";用刻刀刻制,則稱為"刻紙"。
2.指剪刻成的作品。
1.猶篤志。志向專一。
1.刻薄妒忌。
1.嚴加整治。
1.真摯懇切。
1."刻舟求劍"之省。
1.嚴酷的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