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可以,能,足以。
2.
動詞
能忍受;能承受,能支持。
3.
名詞
(Kān)姓。
1.
地面突起處。
1.出自《說文·土部》堪,地突也。
2.
指天道。參見“堪輿”。
1.出自《解祟賦》燉堪輿為巘鏊兮,??云漢而成霞。
2.出自《中塘梅林》詩物有據其會,感召驚堪輿。
3.出自《植柘陳翁刲股卷》詩茫茫堪輿內,此意誠苦辛。
4.出自《漢書·揚雄傳上》屬堪輿以壁壘兮,梢夔魖而抶獝狂。
5.出自《文選·揚雄〈甘泉賦〉》堪,天道也;輿,地道也。
3.
勝任。
1.出自《儀禮·士昏禮》對曰:“某之子不教,唯恐弗堪。”
2.出自《國語·周語下》若不堪重,則多作輕而行之。
3.出自《玉篇?土部》堪,任也。
4.
能承受。
1.出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2.出自《寓簡》老病廢忘,豈堪英俊如此責望!
3.出自《走進太陽里去》本來是疲勞不堪的隊伍一時又來了精神。
5.
能夠;可以。
1.出自《書·多方》惟爾多方,罔堪顧之。
2.出自《齊民要術·種桑柘》三年,間斸去,堪為渾心扶老杖。
3.出自《紅樓夢》我正有一門好親事,堪配二弟。
4.出自《長街燈語·中國的“書龍”》這種景象,實在是感人至深,堪稱為中國現代史上的奇跡。
6.
“那堪”的省文。更兼;何況。
1.出自《秋空》詩已覺秋空極,更堪寥泬青。
2.出自《臨江仙》詞舊歡無處再尋蹤,更堪回顧,屏畫九疑峰。
3.出自《更漏子》詞杜陵春,秦樹晚,傷別更堪臨遠。
7.
副詞。表將然,相當于“將”。
1.出自《秋浦歌》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2.出自《吹笛》詩胡騎終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3.出自《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詩葉心朱實堪時落,階面青苔先自生。
8.
通“戡”。征服,平定。
1.出自《墨子·非攻下》夏德大亂,予既卒其命於天矣,往而誅之,必使汝堪之。
9.
通“嵌”。參見“堪巖”。謂山形幽深。
1.出自《古文苑·揚雄〈蜀都賦〉》南則有犍牂潛夷,昆明峨眉,絕限?嵣,堪巖袒翔。
10.
同“龕”。多用以供奉神佛。
1.出自《重登云峰山記》其山上之陽,先有碑碣,東堪石室,亦有銘焉。
11.
通“媅”。
1.出自《墨子·所染》《詩》曰“必擇所堪,必謹所堪”者,此之謂也。
12.
引申為高。參見“堪士”。
1.出自《呂氏春秋·報更》堪士不可以驕恣屈也。
1.兔毫筆。
1.檀樹的一種。一說即白檀。
1.狡兔﹐大兔。
2.一種類鼠的小兔。
1.猶輕微。
1.貪欲。
1.街坊住宅。
1.城市,街市。
1.亦作"市"。
2.城市,街市。
1.市肆店鋪。
1.亦作"俗"。
2.猶世俗。
1.瀍水和澗水的并稱。東周以來的古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瀍水直穿城中,澗水環其西,故多以二水連稱謂其地。
1.瀍水和洛水的并稱。洛陽為東周﹑東漢﹑魏﹑晉等朝都城(今河南省洛陽市,地處瀍水兩岸﹑洛水之北)。故多以二水連稱謂其地。
1.瀍水和邙山的并稱。東周以來的古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位于瀍水兩岸﹑邙山之南。山水間多古王侯陵墓,因以山水名指稱帝王陵墓。
1.地名。在安徽蕪湖西江中﹐高十丈﹐周九畝有奇。磯上舊有靈澤夫人(俗傳即三國時劉備妻﹑孫權妹)祠。
1.傳說中為害魚類的水中動物。
1.錯雜貌。
1.混雜。
1.近路,捷徑。
2.謂抄近路。
1.行為不檢點的婦人。
1.從旁插言。
2.謂插言附和。
1.亦作"訛變"。
2.訛誤變易。
1.訛誤差錯。
1.誤稱。
〈書〉(文字)錯誤;舛誤校訂粗疏,~甚多。
1.亦作"訛竄"。
2.訛誤雜廁。
1.亦作"訛錯"。
2.錯誤。
1.謂蠹蝕錯訛。
〈書〉訛脫。
1.見"訛奪"。
1.謂為妖術所惑。
1.不正的風習。
1.誤稱。
1.荒誕虛幻。
1.亦作"訛混"。
2.訛錯混亂。
1.亦作"訛火"。
2.怪火。
3.指磷火。
1.錯亂的簡策。
〈方〉訛詐。
1.誤謬失實。
1.錯誤和脫漏。
1.錯亂。
1.謂音譯的訛誤和省略。
2.錯誤和漏略。
1.亦作"訛落"。
2.猶訛脫。
錯誤;差錯。
1.耍賴哄鬧。
1.乖邪貌。
1.亦作"訛僻"。
2.訛誤。僻﹐誤。
1.訛賴欺騙。
1.敲詐﹑勒索他人錢財。
1.謂或動或臥。語出《詩.小雅.無羊》﹕"或寢或訛。"毛傳﹕"訛﹐動也。"
1.亦作"訛闕"。亦作"訛缺"。
2.錯誤﹑殘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