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書里指獐子。
1.
亦作“麏”。亦作“麕”。
2.
春秋時國名。為楚所滅。在今湖北省鄖縣西。
1.出自《左傳·文公十一年》楚子伐麇。
2.出自《太平御覽》鄖鄉,古麇國也。
3.
春秋時地名。
1.出自《左傳·定公五年》吳師居麇。
4.
獐子。
1.出自《詩·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2.出自《左傳·哀公十四年》逢澤有介麇焉。
3.出自《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白鹿麇麚兮,或騰或倚。
4.出自《黃州再祭文與可文》仁施草木,信及麚麇。
5.出自《上朱笥河先生》詩假如公有煙霞思,此必弟子相追隨,前驅猿猱后麇麋。
1.交接搭訕。
2.猶配合。
①把經手的事務移交給接替的人~工作。②囑咐他一再~我們要注意工程質量。③把事情或意見向有關的人說明;把錯誤或罪行坦白出來~政策 ㄧ~問題。也作交待。
1.呈送的單據。
1.應對;抵擋。
1.褲襠。
1.同黨;朋黨。
2.指親戚朋友。
1.剪刀。
指交際來往的事打~ㄧ我和他曾有過幾次~。
1.果真是,果然是。
1.見"果蔬"。
1.亦作"果疏"。
2.瓜果蔬菜的統稱。
1.謂果實成熟,果蒂自然脫落。亦以比喻時機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1.即酒石酸。廣布于植物體中,葡萄和梨中含量很多,有幫助消化和緩瀉作用??晒┽t藥及工業用。
1.瓜果。
1.猶言如愿以償。
1.貪食無厭。
1.佛教名詞。謂修行得道已證正果之位。與"因位"對言。
1.果敢仗義。
1.亦稱"果馬"。亦稱"果騮"。
2.一種矮小的馬。因乘之可行于果樹之下,故名。
1.一種矮小的牛。因乘之可行于果樹之下,故稱。
1.即果下馬。
1.以果制品作餡制成的餅。
1.即果餡餅。
1.謂賞罰嚴明。
1.以果斷的行動培養高尚的道德。
1.應驗。
2.謂果然得到驗證。
1.果決而有才能。
1.遂意,如愿。
1.果斷勇猛。
1.猶暴躁。
1.一種供鮮食的甘蔗。其特點是汁多清甜,脆嫩爽口。我國果蔗按皮色可分青皮﹑紅皮﹑紫皮三種,產地主要在廣東﹑浙江﹑福建等省。
1.佛教語。謂果地之證悟。果與因相對而言,在因位之修行曰因修,依因修而證果地曰果證。
1.果敢正直。
1.果子。
1.果斷之志。
2.遂志,快意。
1.指臘八粥。
1.果品與菜肴。泛指飲食。
1.宴飲時陳放酒食果品的桌子。
1.結果實的花。謂觀賞價值不高的花。
1.動物名。又稱花面貍﹑白額靈貓。產于東南亞及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大小像家貓,嗜食谷物﹑果實﹑小鳥﹑昆蟲等。肉可食,味鮮美;毛皮可制裘。
1.盤纏,旅費。
1.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彝族的舊稱。
1.猓猓。
1.見"猓然"。
1.以槨覆棺,并加涂飾。
1.亦作"槨柩"。
2.棺材。
1.亦作"槨室"。
2.墓穴。
1.舉行喪奠禮儀時設在帷帳中的神坐之席。
1.見"蜾匾"。
1.亦作"蜾扁"。
2.篆書的一體。形略扁﹐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