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可以舒卷(juǎn)的書畫。
2.
量詞
古時書籍寫在簡帛或紙上,卷起來收藏,因此書籍的數量論卷,一部書可以分成若干卷,每卷的文字自成起訖,后代仍用來指全書的一部分。
3.
名詞
(~兒)卷子;試卷。
4.
名詞
案卷,機關里分類匯存的檔案,文件。
5.
名詞
(Juàn)姓。
1.
書籍或字畫的卷軸。
1.出自《金樓子·雜記上》有人讀書握卷而輒睡者。梁朝有名士呼書卷為黃奶,此蓋見其美神養性如奶媼也。
2.出自《與陳給事書》并獻近所為《復志賦》已下十首為一卷,卷有標軸。
3.出自《題湘陰女郎畫竹》詩妝閣流風洗黛痕,管夫人法卷中存。
4.出自《書林清話·書之稱卷》帛之為書,便於舒卷,故一書謂之幾卷。凡古書,以一篇作一卷。《漢書·藝文志》有稱若干篇者,竹也;有稱若干卷者,帛也。
2.
泛指書籍;書本。
1.出自《與子儼等書》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2.出自《南史·司馬?傳》?少傳家業,強力專精,手不釋卷。
3.出自《游梁瑣記·顧家蘅》﹝顧生﹞每見客左手把卷,右手攜壺,怡如也。
4.出自《真話集·三論講真話》讀完小說,我不能不掩卷深思。
3.
全書的一部分。
1.出自《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凡書,唐以前皆為卷軸,蓋今所謂一卷,即古之一軸。
2.出自《三墳補遺下》《漢·藝文志》“《史記》百三十篇”,即今百三十卷,此篇與卷同也。《尚書》四十六卷,實五十七篇,此篇統於卷也。
4.
考卷;試卷。
1.出自《宋史·選舉志一》凡廷試,帝親閱卷累日。
2.出自《我與我的世界·我的童年》她的作文,總是我替她代筆,幾乎沒有了我就交不得卷了。
5.
案卷;檔案。參見“卷宗”。
1.出自《元典章·臺綱二·刷卷須見首尾》被刷人員顧知已便,就行另作卷宗。
2.出自《嘯亭雜錄·廣賡虞之死》﹝廣興﹞少聰敏,熟于案牘,每對客背卷宗,如瓶瀉水,不余一字。
3.出自《從頭越》鄭輝很善于處理案頭的各種材料,他迅速地翻閱著一個個卷宗。
6.
通“券”。券契,契約。
1.出自《新齊諧·蔡書生》杭州北關外有一屋,鬼屢見,人不敢居,扃鎖甚固。書生蔡姓者,將買其宅,人危之,蔡不聽。卷成,家人不敢入。
7.
通“倦”。
1.出自《墨子·節用中》是以終身不饜,歿世而不卷。
2.出自《歸鳥》詩矰繳奚施,已卷安勞?
8.
姓。
1.出自《通志·氏族五》卷氏,音倦。望出瑯邪。
2.出自《陳留風俗傳》陳留太守瑯邪卷基。本圈氏,因避仇去口。
9.
古縣名有西捲,西漢置。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下》日南郡……縣五:朱吾,比景,盧容,西卷,象林。
10.
指自己所寫的文稿。
1.出自《五總志》項斯未聞達時,因以卷謁江西楊敬之,楊苦愛之。
11.
用作量詞,指書籍的冊,本。
1.出自《春》她非常愛讀那些小說,常常捧著一卷書讀到深夜。
1.稟告官府﹐請求開脫。
1.亦作"稟畏"。
2.猶敬畏。
1.謂得知下級報告。
1.向尊長詢問事情。
1.亦作"稟餼"。
2.指祿米。
1.向尊長道謝。
1.亦作"稟形"。
2.謂天賦的形貌。
1.天生秀麗。
1.見"稟恤"。
1.猶受學。
1.猶敬仰。謂敬奉仰從。
1.亦作"稟議"。
2.下屬就上官提出的議案發表意見或建議。
1.猶承應;遵從。
1.糧倉。稟﹐有屋的倉;庾﹐露天無屋的倉。
1.亦作"稟知"。
2.謂將事情或情況告知尊長。
1.天性真摯。
1.指天賦的資質。
1.猶稟姿。
1.向帝王陳述﹐說明。
1.方言。差不多。
1.謂包括各方面。
1.相比。
1.靠近邊界。亦指靠近邊界的地區。
1.聚合兵力。
2.兼并原本不屬于自己統轄的軍隊。
1.一齊稱道。
2.相提并論。
1.兼程。
1.齊頭并進。
1.群居。
1.一同流傳。
1.兩船并合。
2.并排著兩只船。
1.同床。
1.聚合。
1.同時存在而不沖突。
1.收拾料理。
1.亦稱"并州刀"。
2.即并州剪。
1.指兩朵花并排地長在同一個莖上。
一蒂兩花的荷花。比喻恩愛夫妻。
1.歸并堆疊。
2.收拾料理。
由正在患的病引起另一種病并發癥。
1.由正在患的一種疾病引起另一種疾病﹐后者即為前者的并發癥。也稱合并癥。
1.古代傳說中的雙頭獸。
1.廣為覆庇。
1.猶并比。
1.猶隔并。謂水旱失調。
1.指君民一起耕作。
1.車并行。
1.同跡。
1.合并﹐合而為一。
1.與王后并列。謂妾媵擬同于王后。
1.古代取箭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