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剖開木料、石料、鋼材等的工具。主要部分是具有許多尖齒的薄鋼片。
1.出自《墨子·備城門》門者,皆無得挾斧斤鑿鋸椎。
2.出自《天工開物·鋸》凡鋸,熟鐵鍛成薄條,不鋼,亦不淬健。
2.
古代刑具名。
1.出自《國語·魯語上》中刑用刀鋸。
2.出自《漢書·刑法志》中刑用刀鋸。
3.出自《文心雕龍·諸子》申商刀鋸以制理,鬼谷唇吻以策勛。
3.
以鋸斷物。
1.出自《鹽鐵論·除狹》或至鋸頸殺不辜而不能止。
2.出自《齊民要術·種麻子》《泛勝之書》曰……其樹大者,以鋸鋸之。
3.出自《梓人傳》顧而指曰鋸彼,執鋸者趨而左。
4.
指鋸形物。參見“鋸牙”、“鋸齒”。
1.出自《拂舞詞》下有狂蛟鋸為尾,裂帆截棹磨霜齒。
5.
指像拉鋸似地反復拉動。
1.出自《鶴林玉露》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2.出自《好人田木瓜》白天上地勞動,黑夜就在這間小正房里看報,鋸胡胡。
6.
?類,農具名。參見“鋸欘”。
1.出自《管子·小匡》惡金以鑄斤斧,鋤夷、鋸欘,試諸木土。
7.
戈戟之類兵器。
1.出自《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郾王戈》名戈為鋸,殆從戈之磬折倨句為義歟?
2.出自《殷契粹編考釋》鋸字在古本戈之別名,存世有燕昭王戈,文曰“郾王戠作五牧鋸”,其證。
3.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荀子二》鋸,雄戟,胡中有??者。詳予所著《雙劍誃圖錄考釋》。近世易州所出郾戟多稱鋸。
1.奉獻酒食等以示犒勞。
2.奉獻供品祭祀。
1.犒賞;獻酒食款待人。
1.露出笑容。
2.猶見笑。被人笑話。
3.故作笑容以取悅于人。
1.以新收獲的谷物﹑果品等先祭神靈,后自享用的一種風俗。
2.指勞動者將新鮮的收獲物獻給統治者。
1.獻出自身的血液。多供醫療上輸血之用。
1.進言;進獻意見。
2.指所進獻的意見。
1.推薦賢者。
1.謂奉贈財物。
2.指饋贈品。
1.提出疑問。
1.呈獻技藝;表演技藝。
2.稱科舉應試。
1.陳述意見;建議。
1.為討好別人而細心伺候﹑奉承。
1.猶獻酒。
1.指古祭禮中主人獻酒于侑尸者(即陪侍"尸"之人)。
2.勸酒助興。
1.奉承阿諛。
1.春秋時楚人卞和得寶玉,先后獻給楚厲王﹑武王,都被認為欺詐,被截去雙腳。到楚文王即位,和抱玉璞哭于荊山下,楚王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寶玉。事見《韓非子.和氏》◇因以"獻玉"為典,謂向君主或朝廷獻才智。
1.指進獻食物給皇上。
1.獻酒。
1.古稱酒席上的主人。
1.謂古祭禮中主人向司祭人進酒。
2.進獻祝詞。
1.謂觀裸狀之罪。
2.呈現某種形態;做出某種姿態。
3.投獻的狀紙。
1.即犧尊。祭祀用的一種酒器。
1.捕鳥的網。
2.借喻法網。
1.少年兒童因分泌紊亂而引起的體質虛弱﹐易患結核﹑淋巴結腫大﹑濕疹等癥。
1.機體各組織的表皮中能制造和分泌某種液體物質的細胞﹐如組成汗腺﹑唾液腺等的細胞。
1.敏捷勇猛。
1.輕狂急躁。
1.敏捷勇猛。
1.文雅安詳。僩,通"嫻"。
1.輕忽拋棄。
1.敏捷輕浮。
2.輕捷。
1.亦作"僴然"。
2.狂妄貌;自大貌。
1.亦作"僴瑟"。
2.莊敬寬厚。語出《詩.衛風.淇奧》"瑟兮僩兮,赫兮唅兮。"毛傳"瑟,矜莊貌;僩,寛大也。"孔穎達疏"瑟,矜莊,是外貌莊嚴也。僴,寛大,是內心寛裕。"僩,一本作"僴"。
1.謂僅依耳聞,不察實情。僩,通"剽"。掠取。
1.輕捷。
1.敏捷快速。
1.文雅。僩,通"嫻"。
1.敏捷勇敢。
1.舉止失態。
1.無知貌。
1.肥。
1.炮彈的一種。彈壁薄﹐內裝黑色炸藥和小鉛球或鋼球﹐彈頭裝有定時的引信﹐能在預定的目標上空及其附近爆炸﹐殺傷敵軍的密集人馬。也叫榴霰彈﹑子母彈﹑群子彈。
1.雪珠和雪花。
2.借指霰雪落地聲。
1.雪珠。
1.方言。鄉下;鄉間。
1.鄉下佬。
1.方言。鄉村。
1.方言。鄉村。
1.橫行鄉里的惡霸。
1.指鄉試中式的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