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堅硬的鐵。一說,兵器名,即雄戟。許維遹集釋引于省吾曰:“鉅,兵器也。鉅應讀作鋸,鉅鋸雙聲疊韻字。”
1.出自《荀子·議兵》宛巨鐵釶,慘如蜂蠆。
2.出自《韓詩外傳》昔楚人蛟革犀兕以為甲,堅如金石,宛鉅鐵釶,慘若蜂蠆。
2.
鉤子。
1.出自《文選·潘岳〈西征賦〉》於是弛青鯤於網巨,解赪鯉於黏徽。
3.
大;巨大。
1.出自《禮記·三年問》創鉅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
2.出自《漢書·齊悼惠王劉肥傳》齊臨菑十萬戶,市租千金,人眾殷富,鉅於長安。
3.出自《靈物賦》有物於此,制之則留,縱之則去,卷之則小,舒之則鉅……吾不知其何物,聊志之於茲賦。
4.出自《書信集·致臺靜農》劉翰怡刻本,價鉅而難得,然實不佳。
4.
通“詎”。豈;怎么。一說通“遽”。急速。楊倞注:“鉅與遽同。
1.出自《荀子·正論》今俳優侏儒狎徒,詈侮而不斗者,是豈鉅知見侮之為不辱哉?
2.出自《戰國策·楚策一》今王以用之於越矣,而忘之於秦,臣以為王鉅速忘矣!
5.
通“距”。距離。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十陣》武者在旌旗,是人者在兵,故必疏鉅閑,多其旌旗羽旄。
6.
通“拒”。參見“鉅黍”。
1.出自《荀子·性惡》繁弱、巨黍,古之良弓也。
7.
通“虡”。懸掛鐘磬的架子的兩側立柱。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撞千石之鐘,立萬石之鉅。
1.老松樹皮中的聚脂。
1.飛傳的捷報。
1.指金黃色的太陽。
2.在器物表面黏貼金粉。
3.用作裝飾的金箔。
1.直生枝條。
1.寶鏡名。
2.仙精。
3.道家的一種丹藥。
1.指日光。
2.寶劍名。
1.比喻明月。
1.飛書。
1.投擲火炬。
1.神獸名。
1.游目俯視。
1.飛行客。比喻箭。
2.指仙人。
1.飛入空中。
1.策馬飛馳。
1.謂策馬飛馳。
2.快跑的馬。
1.猶飛越。
①非常迅速漁船鼓著白帆,~地向遠處駛去 ㄧ日子過得~,轉眼又是一年。②非常鋒利鐮刀磨得~。
1.山峰名。也稱靈鷲峰。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與靈隱寺隔溪相對,高二百多米。峭壁巖洞中有五代至元代的造像三百多尊。
2.宋徽宗時,于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景龍山側筑一土山,名艮岳,其中一山峰名飛來峰。
突然發生的意外災禍。
1.見"飛禍"。
1.南京市朝天宮﹑靈谷寺各有一具剪形鐵器,重千斤以上。傳說是從天外飛來的;據考證是古代向高處運送建筑材料的工具,作用同今起重機。
1.洶涌的波浪。
1.揚起的大波。
1.見"飛?"。
1.謂非常鋒利。
1.飄動的白絹。
1.亦作"飛煉"。
2.謂去除丹砂中的雜質以煉丹。
1.凌空飛架的橋。
1.同"飛芻挽粟"。
1.謂相隔較遠的鄰居。
1.即飛魚。指文鰩魚。
〈方〉①特別靈活或靈敏腦子~。②特別靈驗這藥治感冒,~。
1.水流直瀉而下。
2.瀑布。
1.快速飛行。
2.指瀑布﹐飛泉。
3.流星。南朝梁江淹《蕭驃騎讓封第三表》"則天變彰于飛流﹐地眚見于震壓。"《魏書.術藝傳.張淵》"及其災異之興﹐出無常所﹐歸邪繽紛﹐飛流電舉。"一說﹐指飛星和流星。兩者微異。魏收注"飛﹐飛星也。流﹐流星也。飛星與流星各異飛星焱去而跡絶﹐流星跡存而不滅。"
1.散布謠言,惡意中傷。
1.飛的龍。
2.比喻帝王。
3.傳說中的人名。
4.對人的美喻。
5.鳥名。 6.指駿馬。 7.特指唐代御廄中右膊印飛字﹑左項印龍形的馬。 8.樂章名。 9.即山魈。 10.仙藥名。
1.唐代御廄名。
1.比喻帝王在位。語本《易.干》"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謂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1.攻城用的一種樓車。
2.高樓。
1.船上的小樓。
1.古地名。
1.飛廬。
1.飛翔的鸞鳥。
2.閣名。
1.謂英俊才識之士。
1.高張的網。
1.謂飛閃而過。
①機器上安裝的大而重的輪子。利用它的慣性使機器旋轉均勻。②(~兒)自行車后輪上裝的傳動齒輪。
1.指磨面時飛落下來混有塵土的面。
1.快馬。
2.策馬飛奔。
3.星名。由"室"﹑"壁"二星宿所合成,在寶瓶宿之北。
1.古錢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