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狹窄的道路;小路。
2.
名詞
直徑,兩端以圓周為界,通過圓心的線段。
3.
副詞
副詞,表示直接前往某處或直接做某件事。
4.
名詞
比喻達到目的的方法。
1.
亦作“陘”。
2.
比喻能達到某種目的的不正當門路。
1.出自《論語·雍也》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
3.
直徑。
1.出自《周髀算經(jīng)》四極徑八十一萬里,周二百四十三萬里。
2.出自《隋書·律歷志上》古之九數(shù),圓周率三,圓徑率一,其術(shù)疏舛。
3.出自《顏氏家訓·歸心》一星之徑,大者百里。
4.
捷速。
1.出自《荀子·修身》凡治氣養(yǎng)心之術(shù),莫徑由禮,莫要得師,莫神一好。
2.出自《戰(zhàn)國策·燕策二》王若欲攻之,則必舉天下而圖之。舉天下而圖之,莫徑于結(jié)趙矣。
3.出自《忠恕違道不遠》何其言之簡而功之徑也!
4.出自《池北偶談·談異七·賢妾》妾于暗中手一杖,開門徑出,以杖擊賊。
5.
直接;一直。
1.出自《上書諫吳王》夫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
2.出自《世說新語·傷逝》〔王子猷〕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
3.出自《校書郎王公夷仲墓志銘》守方宴賓,卒不顧,沖幕徑上,雜坐妄語。
4.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只聽得對過門環(huán)珰的一聲,走出一個丫鬟來,徑望店里走進。
5.出自《書信集·致許壽裳》關(guān)于兒童心理學書,內(nèi)山書店中甚少,只見兩種,似亦非大佳,已囑其徑寄,并代付書價矣。
6.
即;就。
1.出自《史記·滑稽列傳》賜酒大王之前,執(zhí)法在旁,御史在后,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凡此之輩,殺之之道非一,重者或徑取其首領(lǐng)及其妻子。
7.
硬;極力。
1.出自《敦煌變文集·燕子賦》叢中逢一鳥,稱名自雀兒。搖頭徑野說,語裏事艕。
2.出自《敦煌變文集·燕子賦》頭似獨舂鳥,身如七(漆)??形。緣身豆汁染,腳手似針釘。恒常事皂大(袋),徑欲漫胡瓶。
8.
步道;小路。
1.出自《說文·彳部》徑,步道也。
2.出自《周禮·地官·遂人》夫間有遂,遂上有徑。
3.出自《史記·高祖本紀》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愿還。”
4.出自《花月痕》沿山又走有一里多路,向西樹林里,卻有一徑。
5.出自《答張徹》詩游寺去陟??,尋徑返穿汀。
9.
泛指道路。
1.出自《辯亡論下》重山積險,陸無長轂之徑。
2.出自《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不至此地數(shù)十年,青山如故,村落已非舊徑矣。
10.
泛指從業(yè)行事的途徑。
1.出自《鹽鐵論·水旱》本末異徑,一家數(shù)事,而治生之道乃備。今縣官鑄農(nóng)器,使民務本,不營于末,則無饑寒之累,鹽鐵何為而罷?
2.出自《讀孟子》真西山先生因《史記》言孟子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遂以七篇之言一一比之《中庸》,此宋儒之勤也。雖然,圣賢之學有所自,則可矣。若一一比之,不為后世附托而無實者開一徑歟?
1.棕絲編制的靸鞋。
1.像棕毛一樣的顏色。
1.亦作"?扇"。
2.用蒲葵葉制成的扇,俗稱芭蕉扇。因棕櫚有蒲葵異名,故誤稱棕扇。
1.見"棕筍"。
1.亦作"棕榻"。
2.棕繃床。
1.棕絲制的地毯。
1.亦作"棕箱"。
2.外層包有棕毛織物的箱子。
1.亦作"棕鞋"。
2.用棕絲編制的鞋。
1.動物名。哺乳綱,熊科。體大,長約二米,高約一米。通常呈褐色;耳有黑褐色長毛;胸部有一寬白紋,延伸至肩部前面;前后肢黑色。生活在北溫帶山林地區(qū)。雜食性。有冬眠現(xiàn)象。肉可食,膽入藥,皮可制革,熊掌尤為珍貴。我國所產(chǎn)的馬熊,為棕熊的一個亞種。
1.肩輿的一種。
1.棕皮。
2.用棕絲編織的蓑衣。
1.亦作"?帚"。
2.棕絲編扎的用具。用于刷粉﹑塵﹑漿糊等。
1.亦作"?竹"。亦作"棕竹"。
2.常綠叢生灌木,葉形略似棕櫚,但質(zhì)薄尖細如竹葉。多栽培供觀賞。干雖細镲羫可制手杖﹑傘柄等。
1.形容山勢高峻。
2.形容云氣﹑霧氣等聚積的樣子。
1.高聳繁茂。
1.網(wǎng)眼細密的魚網(wǎng)。
同‘局促 ’。
1.指塵世的事情。
①腳印;泛指事情留下的痕跡不見蹤跡|這里有老虎出沒的蹤跡。②追蹤;跟蹤蹤跡而至|劉氏因密令人往青州蹤跡之,果有州民麻氏。
1.途徑。
1.蹤紀聲響。
1.亦作"蹤行"。
2.猶言跟著走。
1.亦作"蹤緒"。
2.蹤跡,頭緒。
1.亦作"蹤繇"。
2.見"蹤由"。
蹤紀形影毫無蹤影|不見蹤影|我到處找你,未見你的蹤影。
1.亦作"蹤由"。亦作"蹤繇"。
2.蹤跡;行跡。
3.原由;情由。
1.蹤影;跡象。
1.猶蹤跡。
1.鬃毛。
1.舊時謂修補磁窯器皿的工匠。因其所持工具主要以馬鬃制成,故名。
1.束發(fā)為髻。
1.即發(fā)晶。
1.馬頸部的長毛。
1.馬﹑豬等動物頸部的長毛。
1.氈帽。
1.用鬃毛制成的刷子。
1.謂頭上披著長毛。
1.愚昧無知。
1.瘋癲,精神失常。
1.呆笨。
1.呆笨遲鈍,不靈敏。
1.傻孩子。
1.迂愚剛直。
1.癡傻。
2.幼稚而天真可愛。
1.傻男子。
1.愚笨遲鈍。
1.猶愚昧。
1.愚笨而言語遲鈍。吶,通"訥"。
1.傻女子。
1.見"騣女癡男"。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