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線、繩、草等條狀物打結或編織。
1.出自《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
2.出自《論衡·幸偶》蜘蛛結網,蜚蟲過之。
3.出自《三洲詞》李娘十六青絲發,畫帶雙花為君結。
4.出自《銅墻鐵壁》她已經照文工團女同志的樣子結起了兩條小辮。
2.
指結成之物。
1.出自《左傳·昭公十一年》衣有襘,帶有結。
2.出自《論衡·實知》兒說善解結,結無有不可解。
3.出自《河傳》詞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別,故國音書絕。
3.
比喻疑難困惑的關鍵。
1.出自《薦禰衡表》解疑釋結,臨敵有余。
2.出自《喜雨》詩何由見寧歲,解我憂思結。
4.
系;扎縛。
1.出自《楚辭·九歌·山鬼》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
2.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王生老人,曰“吾襪解”,顧謂張廷尉:“為我結襪!”釋之跪而結之。
3.出自《舟中》詩結纜排魚網,連檣并米船。
4.出自《擬兒歌》羊肉店!羊肉香!羊肉店里結著一只大綿羊。
5.
連接。
1.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結云閣,冠南山。
2.出自《水經注·淮水》慎水又東流……其陂首受淮川,左結鴻陂。
3.出自《抱樸子·正郭》巷結朱輪之軌,堂列赤紱之客。
6.
聯結;結合。
1.出自《左傳·文公十二年》所以借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
2.出自《送鄭尚書序》依險阻,結黨仇,機毒矢以待將吏,撞搪呼號以相和應。
3.出自《明史·熊鼎傳》江西寇亂,鼎結鄉兵自守。
7.
聚合;凝聚。
1.出自《淮南子·泛論訓》不結於一跡之涂,凝滯而不化。
2.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3.出自《奏彈曹景宗》寔由郢州刺史臣景宗受命致討,不時言邁,故使猬結蟻聚,水草有依。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時河冰方結,觚棱如鋒刃,顱骨破裂,僅奄奄存一息。
8.
形容憂愁、氣憤積聚不得發泄。
1.出自《詩·檜風·素冠》庶見素韠兮,我心蘊結兮。
2.出自《論衡·幸偶》氣結閼積,聚為癰,潰為疽創,流血出膿。
3.出自《古決絕詞》噫春冰之將泮,何余懷之獨結。
4.出自《〈寄小讀者〉四版自序》朗潤園池中春冰已泮,而我懷仍結。
9.
建造;構筑。
1.出自《后漢書·段颎傳》〔段炯〕乃遣千人於西縣結木為柵,廣二十步,長四十里,遮之。
2.出自《飲酒》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3.出自《水經注·淮水》對岸山上,結二城以防津要。
4.出自《送吳顯道》詩飛空結樓臺,影動杳裊沖融間。
10.
植物長出(果實或種子)。
1.出自《桃賦》華落實結,與時剛柔。
2.出自《少年行》巢燕養雛渾已盡,江花結子已無多。
3.出自《母親》家里園子里的柑子已經結得很大了。
11.
屈曲;盤旋。
1.出自《禮記·月令》〔仲冬之月〕蕓始生,荔挺出,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
2.出自《楚辭·劉向〈九嘆·遠游〉》結余軫於西山兮,橫飛谷以南征。
12.
結束;終了。
1.出自《淮南子·繆稱訓》故君子行思乎其所結。
2.出自《智囊補·兵智·王陽明》按《陳眉公見聞錄》,謂宸濠之敗,雖結于江西,而實潰于安慶。
3.出自《圣武記》未幾,定國死于景線,于是桂藩之局結。
4.出自《北京人》這有什么希奇,叫愫小姐再畫一張不結了么?
13.
判決;治罪。
1.出自《后漢書·楊震傳》事下御史丞按驗,有此數事,以結延年,坐怨望非謗政治不道棄市。
2.出自《漢書·酷吏傳·嚴延年》事下御史丞按驗,有此數事,以結延年,坐怨望非謗政治不道棄市。
14.
量詞。猶捆。
1.出自《朱子語類》向見州郡納稅,數萬鈔總作一結。忽錯其數,更無推尋處。其后有一某官乃立法,三二十鈔作一結。
15.
揪住,扭住。
1.出自《水滸傳》那婆子約莫到縣前左側,把宋江一把結住。
2.出自《好逑傳》鐵公子哪肯放手,卻喜得離縣衙不遠,又人多,便抬的抬,捉的捉,你扭我結,一齊闖到縣前。
3.出自《銅墻鐵壁》〔石得富〕使勁結住繩子圪塔。
16.
姓。金有結什角。見《金史》本傳。
1.出自《世本?張澍稡集補注本》雝段,結姓。
17.
舊時表明保證負責或承認了結的文書。
1.出自《后漢書·劉般傳》又以郡國牛疫,通使區種增耕,而吏下檢結,多失其實,百姓患之。
2.出自《客杭日記》到省中領文書,取回甘結。
1.為世所用。
2.世代的資望;先代的功業。
3.世間的資財。
4.代代憑借。
1.帝王的廟號之一。言其文治武功為一世之宗。
1.帝王的廟號之一。一般用于開國之君。
2.指祖先。
1.佛陀的尊稱。
1.同"世胙"。
2.國運。
1.謂世代享有封爵。
1.舊指記載官吏名籍的簿冊。亦借指仕途,官場。
1.謂在朝廷任職。
1.《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哉蘧迫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后因以"仕道"謂身逢治世則出仕,不茍求功名富貴。
1.為官。
1.指官宦人家。
1.舊指記載官吏名籍的簿冊。
1.謂仕宦之家。
1.入仕,做官。
2.指在仕途中進取。
3.謂求取功名之路。
1.士林。舊指士大夫階層。仕,通"士"。
1.指一般的官屬。
2.指曾任官職者。
1.指官職,職務。
1.進身為官之路。
2.指官場。
1.指仕宦之家。
①官宦貴族家的女子王孫蹴fed1#仕女秋千|命孤單難諧仕女姻。②以封建貴族女子為題材的國畫工仕女人物|既畫人物、仕女,也畫山水、花鳥。
1.謂才貌雙絕的女中領袖。
以封建社會上層婦女為題材的中國畫,一般為工筆畫。
1.亦稱"仕女畫"。以中國封建社會中上層婦女生活為題材的圖畫。
2.舊時比喻大家閨秀安閑舒適的生活環境。
1.謂因貧窮而入仕求祿。語本《孟子.萬章下》"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娶妻非為養也,而有時乎為養。為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惡乎宜乎?抱關擊柝。"
1.亦作"仕途"。
2.謂仕進之路。
3.指官場。
升官的路徑學些仕途經濟文章|仕途日塞。
1.出仕和退隱。
2.舊謂居官而不親公務。
1.指出仕或隱退。
1.仕宦之人。亦泛指文人﹑學子。
1.謂求取別人憐愛。
1.商賈的戶籍。
1.掌管市場的官員。
1.古代中國對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稱。亦指海外貿易。
2.市舶使或市舶司的省稱。
1.舊時存放進口物資的官庫。
1.官名。唐代在廣州等地設市舶使,掌海外貿易﹑關稅等。
官署名。負責管理出入海港船舶、商務等。唐代在廣州設市舶使,宋代于廣州、泉州、明州(治今浙江寧波)、杭州、密州(治今山東膠縣)等地設提舉市舶司,置提舉官。元代、明代稱市舶提舉司。
1.即市舶司。
1.謂市場上商人不要謊價。賈,同"價"。
1.一種質地比較細密的平紋棉布。
1.碼頭上的集市。步,通"埠"。
1.猶商埠。
1.市內商業集中之處。古代常于此處決人犯。
1.指古籍中的坊間刻本。
店鋪集中之處觀市廛風┚埃山居良有異乎市廛。
1.市廛。
1.亦作"市倡"。
2.都市中的妓女。
1.古官名。職掌同市令『代于長安置東西市令,于都邑置市長。
2.城市的行政首長。
①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亦作商品買賣的場所。反映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關系。可按商品品種、地區、行業、發達程度等分類。隨著商品交換和生產的發展而產生,直到資本主義社會成為占統治地位的經濟現象。參見市場經濟”。②借指流行的范圍、地位這種觀點在工薪階層還是有一定市場的。
企業以市場需求為中心來安排生產經營活動的營銷新觀念。相對于過去以企業為中心的舊觀念而言∷心是事事處處以得到顧客的滿意為目標,從而擴大銷售,獲取最大利潤。
由價值規律自發地調節經濟的運行。即由供求變化引起價格漲落,調節社會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各個部門的分配,調節生產和流通。符合商品經濟的客觀要求,能夠比較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使企業的生產經營與市場直接聯系起來,促進競爭。但市場調節具有盲目性一面,因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有必要加強宏觀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