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代過山用的交通工具。
1.出自《漢書·嚴助傳》今發兵行數千里,資衣糧,入越地,輿轎而隃領,拖舟而入水,行數百千里。
2.出自《水滸傳》小嘍啰抬過七乘山轎,七個人都上轎子,一徑投南山水寨里來。
3.出自《故事新編·理水》我走旱路坐車,走水路坐船,走泥路坐橇,走山路坐轎。
2.
肩輿。轎子。
1.出自《涑水記聞》嘗欲往老子祠,乘小轎過天津橋。
2.出自《儒林外史》〔趙先生〕下了轎,同眾人作揖。
3.出自《癸巳類稿·轎釋名》轎者,車深輿,無輪有后轅者也……亦謂之兜子,亦謂之簥,而今名曰轎。古今異名,同一物也。轎者,橋也。狀如橋,中空離地也。其他名,則各從其時也。
1.郁悶。
1.郁結在胸中的悶氣。
1.憂郁煩悶。
1.依違隨人,曲從迎合。
1.憂戚。
1.郁悶貌。
1.郁悶不暢。
1.憂懼。
1.憂郁不快。
1.憂郁,愁悶。
2.積滯郁結。
1.郁悶。
1.猶嗚咽。
1.憂郁。
1.同"挹彼注茲"。
1.謂將彼器的液體傾注于此器。《詩.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罍。"孔穎達疏"可挹彼大器之水﹐注之此小器之中。"后亦以喻取一方以補另一方。
1.《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孔穎達疏"言維此天上,其南則有箕星,不可以簸揚米粟;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不可以挹?其酒漿。"因以"挹斗揚箕"謂徒有虛名。
1.謙抑。
1.捧取。
1.牽念,羨慕。
1.中制。謂抑按合于宮商。
1.汲取。
1.收取勝景。
1.汲取,承受。
1.減少;縮小。
2.貶抑。
3.謙遜。
1.謙抑,退讓。
1.傳揚。
1.細致貌。
2.謙遜貌。
1.舀取盈滿的液體。喻謙退。語本漢王符《潛夫論.遏利》"是以持盈之道,挹而損之,則亦可以免于亢龍之悔,乾坤之愆矣。"
1.謂取有馀以補不足。
1.抑郁不得志。
1.憤懣怨恨。
1.見"挹彼注茲"。
1.汲取。
1.木名。
2.栭柱。
1.嘆息。
1.受潮而霉爛變質。
1.謂以干布等物敷濕處吸干。
1.謂潮濕霉爛。
1.被淚水沾濕。
1.潤濕貌。
2.形容香氣濃郁。
1.潮濕氣悶,不通風。
1.充實邊境。
1.增加兵力;增援。
1.多招訕謗。
1.直接或間接有益于人類的昆蟲。如吐絲的蠶,釀蜜和傳播花粉的蜜蜂,捕食農業害蟲的螳螂﹑瓢蟲﹑蜻蜓等。
1.給牛馬牲口加草料。
1.猶好處。
1.增加封邑。
1.蟲名。又稱無舌。中醫入藥。
1.更加;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