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擾亂;打擾。
2.
動詞
用工具或手在混合物中轉動,使均勻或散熱等。
3.
動詞
混雜。
1.
亦作“捁”。
2.
攪拌;攪動。
1.出自《博物志》煎麻油,水氣盡,無煙不復沸,則還冷,可內手攪之。
2.出自《送無本師歸范陽》詩獰飚攪空衢,天地與頓撼。
3.出自《水滸傳》次后吳用去松林里取出藥來,抖在瓢里,只做走來饒他酒吃,把瓢去兜時,藥已攪在酒里。
4.出自《念奴嬌·昆侖》詞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5.出自《報施》這是驚慌和喜悅,辛酸和甜蜜,過去和未來,現實和夢想,攪在一起的。
3.
擾亂,打擾。
1.出自《詩·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
2.出自《嘆逝賦》指彼日之方除,豈茲情之足攪。
3.出自《水滸傳》你也須認的灑家,卻恁地教甚么人在間壁吱吱的哭,攪俺弟兄們吃酒。
4.出自《紅樓夢》原該歇了,又攪得你勞了半日神。
5.出自《雷雨》鳳兒這孩子難過一天了,你攪他干什么?
4.
纏繞。
1.出自《臺灣外記》一說芝龍與陳衷紀、陳勛等十人,各乘一舟,亡臺灣為盜,風引桅帶,攪而為一。
2.出自《白洋淀紀事·正月》兩匹馬追跑著,并排著跑,德發身上披的紅綢攪在多兒的腰里,扯也扯不開。
5.
胡鬧;戲弄。
1.出自《兒女英雄傳》怎么這位爺送起這個來了?他還是河員送禮,還是看墳的打抽豐來了?這不是攪嗎!
2.出自《兒女英雄傳》我的太爺,你老這可是攪我咧!
6.
搞;弄。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講究實業的地方,用了這種人,那里會攪得好!
2.出自《譚九先生的工作》你答允替我攪個委員,你又連不上勁。
7.
治,治理。
1.出自《新方言·釋言》今人謂亂之曰攪,其謂治之亦曰攪,此猶古訓以亂為治矣。要之,今人言攪以代作為等語。
1.對父為國君者的稱呼。
2.特稱天子。
1.懷念。
1.愛慕依戀的心情。
1.眷愛欣喜。
1.寵愛。
1.恩寵體貼。
1.回視貌。焉,詞尾。
1.亦作"瞔言"。
2.回顧貌。言,詞尾。
1.亦作"瞔倚"。
2.寵愛并倚重。
1.殊遇;特殊的恩寵和眷顧。
1.夫妻。
1.亦作"眷佑"。亦作"眷佑"。
2.眷顧佑助。
1.眷愛稱許。
1.亦作"瞔遇"。
2.殊遇;優待。
1.猶宅眷。女眷。
1.寵愛并倚重。
1.指親友中熟識的人。
1.恩寵和知遇。亦泛指相知。
1.愛重;器重。
1.亦作"眷矚"。
2.見"眷屬"。
1.眷念期待。
〈書〉關懷深承~。
1.側目相視貌。
1.側目表示忿怒。
1.矯捷果敢。
1.勇猛果斷。
1.輕捷勇猛。
1.急疾。
2.勇猛捷速。
1.方言。膘勁。猶架子。傲慢,瞧不起人的樣子。
1.疾速貌。
1.慻悍輕捷。
1.猶慻悍。
1.俠士;刺客。
1.矯捷勇猛。
1.氣勢勁猛貌。
1.輕薄;輕佻。
1.聰慧。
1.狡猾。
1.靈巧敏捷。
1.狡猾,巧詐。
2.巧妙。
1.輕佻,不莊重。
1.輕佻浮滑的人。
1.嘴唇圓合而上翹。表示生氣。
1.硬。
1.折毛之筆﹐禿筆。
1.舊時妓院中的男幫工。
1.見"撅皇城﹐撾怨鼓"。
1.到皇城去擊鼓鳴冤。猶言告御狀。
1.掘深坑。比喻設計害人。
1.見"撅坑撅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