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較濃的液體。
2.
動詞
用米湯或粉漿等浸潤紗、布、衣服等,使干后平整硬實。
3.
名詞
特指稻麥等植物在成熟過程中果實顆粒里的液狀物質。
1.
古代一種微酸的飲料。
1.出自《詩·小雅·大東》或以其酒,不以其漿。
2.出自《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飲之物:一曰清,二曰醫,三曰漿,四曰酏。
3.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薛公藏於賣漿家。
4.出自《醋葫蘆》俗話孟婆湯,既非酒醴又非漿。
2.
汁液。
1.出自《楚辭·招魂》胹鱉炮羔,有柘漿些。
2.出自又如:豆漿,米漿,樹漿。
3.
指水或其他食物湯汁。
1.出自《貧也樂》詩黃埃赤日長安道,倦客無漿馬無草。
2.出自《古今小說·窮馬周遭際賣??媼》恰好王媼說起馬秀才,分明是饑時飯,渴時漿,正搔著癢處。
3.出自《池北偶談·談異七·鬼粥硯》叟已候門,見王曰:“渴乎?有漿可飲。”
4.
衣物洗凈后,浸以米汁,干后使之平挺。
1.出自《日長三十韻寄趙賓》敗絮薰還曝,麄??洗更漿。
2.出自《西游記》你且放心,與我們漿漿衣服,曬曬關文。
5.
粘著。
1.出自《鶯歌?!?/span>那木車輪揚起的塵土、沙粒和牛尾巴濺起的污水、稀爛糞便,不斷地飛到人的臉上、頭發里和衣領里,和汗水一道漿著了。
6.
借指賣漿之家。
1.出自《莊子·則陽》孔子之楚,舍於蟻丘之漿。
1.晩間敘談。
1.夜間會合;夜間聚會。
2.猶晩會。
1.天剛黑的時候。
1.指夜晚孤寂愁苦的情思。
1.夜里。
1.夜間禁止通行。
1.雄黃的別名。見清厲荃《事物異名錄.藥材下.石類》。
1.指月光。
2.夜晚的景色。
1.夜間警戒。
1.指夜間嫖賭之類的聚會。
1.猶夜警。
1.夜間的時刻。
1.夜晚來訪的客人。指阿諛逢迎之人。
2.唐李涉有詩名,曾過九江,至皖口,遇盜。其豪首請涉題詩。涉作詩"春雨蕭蕭江上村,緑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事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李涉》。《全唐詩》錄此詩,題作《井欄砂宿遇夜客》◇來因以夜客為盜賊的代稱。
1.夜間學習的課業。
1.夜晚的天空。
1.入夜。
2.夜間;昨夜。
3.昨天。
4.魏文帝愛妾薛靈蕓的別名。
1.多年生纏繞藤本。葉對生,卵圓狀心臟形。夏秋開花,花冠呈高腳碟狀,黃綠色,香氣濃,夜間尤盛,故稱。分布于熱帶亞洲,我國華東和華南地區常見栽培。除供觀賞外,花可炒茶,也可作饌;根和花供藥用,能平肝明目。
2.晩香玉或月下香的別稱。
1.漢時我國西南地區古國名。在今貴州省西北部及云南﹑四川二省部分地區。
1.從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時間。
1.方言。昨天。
1.夜間的時刻。漏,古代滴水記時的器具。
1.黑夜漫長。比喻苦難歲月。
又稱雀盲”。視網膜視細胞層功能紊亂而引起的暗適應視力障礙。在明亮光線下,可看得很清楚,但在黑暗環境中,則昏暗一片,寸步難行。遺傳性夜盲中最常見的為視網膜色素變性◇天性夜盲中最常見的為維生素a缺乏癥,多發生于營養不良的孩童。
1.即夜盲癥。
1.眼病名。俗稱"雀瞽",又稱"雀盲"。因缺乏維生素a而使視網膜上的視紫質減少所引起,癥狀是在夜間光線不充足的地方視力很差或完全不能看見東西。
1.貓頭鷹的別名。
2.比喻喜歡晩睡的人。
1.祭月壇名。
2.月亮。
3.珠玉名。
1.見"夜光表"。
1.傳說中夜間能發光的簾。
1.傳說中一種能發光的苔。色呈金黃。
1.傳說中夜間發光的犀角。
1.傳說中夜間發光的拐杖。
1.夜間發光之枕。
黑夜里能放光的珍珠,傳說中的寶物夜明珠其光如燭。
1.亦作"夜暝"。
2.猶黑夜。
1.見"夜冥"。
1.病名。睡眠時遺尿,多見于小兒。
1.夜間用的便盆。
1.猶夜魂。
2.指月亮。
1.儒家謂晩上靜思所產生的良知善念。
2.夜間的清涼之氣。
3.黑暗﹑陰森的氣氛。
1.謂夜間加班。
2.猶夜班。
1.前一日。
1.猶夜光。
2.夜間的景色。
1.晩飯。
1.猶深夜。
1.夜間的時刻。
1.發生在夜間的日蝕。
2.夜餐。
1.巡夜的小吏。
1.黑暗的房間。
2.墓穴。
1.猶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