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鋻”。
2.
硬。
1.出自《易·坤》履霜堅冰至。
2.出自《呂氏春秋·任地》凡耕之道……堅者耕之。
3.出自《說文?臤部》堅,剛也。
4.出自《默觚上?學篇三》竹能破堅土,不旬日而等身。
5.出自《逸周書?時訓》大寒之日,雞始乳,又五日,鷙鳥厲,又五日,水澤腹堅。
3.
牢固。
1.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2.出自《平淮西碑》皆曰蔡帥之不廷授,於今五十年,傳三姓四將,其樹本堅,兵利卒頑,不與他等。
4.
引申為團結。
1.出自馬王堆 漢 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自趙獻書于齊王章(一)》燕王甚兌(悅),其于齊循善。事卬曲盡從王,王堅三晉亦從王,王取秦楚亦從王。
5.
謂牢固堅硬之物。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
2.出自《漢書·食貨志上》千里游敖,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
3.出自《吳都賦》士有陷堅之銳,俗有節概之風。
4.出自《《本草綱目·介·鱉甲》[主治]》療溫瘧,血瘕腰痛,小兒脅下堅。
6.
充實。
1.出自《詩·大雅·生民》實發實秀,實堅實好。
2.出自《呂氏春秋·任地》子能使穗大而堅均乎?
3.出自《和劉原父從幸后苑觀稻呈經筵諸公》擢莖蒙德茂,養實以時堅。
7.
強勁;堅強。
1.出自《詩·大雅·行葦》敦弓既堅,??既鈞。
2.出自《管子·地員》其人堅勁。
3.出自《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8.
安定,穩定。
1.出自《史記·留侯世家》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
9.
堅決,不改變。
1.出自馬王堆 漢 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章(四)》夏后堅欲為先薛公得平陵,愿王之勿聽也。
2.出自《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及陛下堅不許辭,方敢受命。
10.
姓。《史記·酷吏列傳》有堅盧。
1.出自《通志?氏族略》堅氏,見姓苑。
1.指血統疏遠的宗族人員。
1.高遠豪放。
1.遠方來的書信。
1.使遠地的人信服。
1.指王畿以外的地方。
1.抱負遠大。
1.亦作"遠?"。
2.遠大的氣度。
1.晉高僧慧遠,居廬山東林寺,世人稱為遠公。
1.障蔽。
1.翅膀。
1.障蔽,遮護。
1.作戰時部隊的兩翼。
1.助成;助長。
1.輔翼隨從。
1.維護保全。
1.輔佐擁戴。
1.鳥張翼疾飛貌。
2.輕盈貌。
1.猶倚憑。馮,"憑"的古字。
1.猶擁戴。
1.輔佐,扶助。
1.輔佐。
1.同"翼翮"。
1.翅膀。
1.添上翅膀的老虎。多用以喻氣焰囂張的惡人。
1.保護;佐助。
1.謂如兩翼相夾。
1.輔助。
1.維護圣教。
1.語出《書.大誥》"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棄基。"孔傳"其父敬事創業,而子不能繼成其功,其肯言我有后﹑不棄我基業乎?"后以"翼考"為先父之美稱。
1.宮名。明代貴妃所居。因以為貴妃的代稱。
1.輔佐。
2.指輔政之重任。
1.分列兩旁。
1.以翼覆卵。喻撫育。
1.鳥展翅貌。常用以形容自然飄逸﹑恭謹端好之狀。亦用以形容山石或亭臺等建筑物高聳開張之狀。
1.明日,次日。翼,通"翌"。
1.形容姿態端好,如鳥類展翅之狀。
1.輔助善行。
1.冠名。唐貞觀中,太宗采古制為翼善冠,自服之。朔望視朝,以常服及帛練裙襦通著之。若服裦褶,又與平巾幘通用。見宋王溥《唐會要.輿服上》﹑《舊唐書.輿服志》。明永樂三年,定皇帝常服冠以烏紗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見《明史.輿服志二》。
1.路寢旁的左右室。
通稱蝙蝠”。哺乳綱的一目。能飛的哺乳動物。前肢變為翼,故名。指間、前肢與后肢間、后肢間有翼膜,胸肌發達,龍骨突起。分大蝙蝠和小蝙蝠兩大類。主要在夜間活動,大多依靠回聲定位判定外界物體及自身的位置。齒細小而尖銳,一般以昆蟲為食,也有吃果實、花蜜或花粉以及食魚、吸血的。
1.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鳥七宿中的第六宿,凡二十二星。為驚蟄節子初三刻的中星。按,后世藝人所祀之神亦名"翼宿星",又名"小兒星"﹑"老郎星"。神像作白面兒童狀,而帶微須。
1.謂屋瓦整齊鋪列,如鳥翼相覆。
1.護衛。
1.輔佐宣揚。
1.恭敬謹慎貌。
2.整齊貌。
3.莊嚴雄偉貌。
4.蕃盛貌;隆盛貌。
5.眾多貌。 6.飛動貌。
1.形容恭敬小心,絲毫不敢疏忽懈怠。
1.猶承運。意為承奉天命。
1.亦作"翼贊"。
2.輔佐。
3.指帝王的輔弼之臣。
1.謂如鳥展翅。形容分布貌。
1.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軫宿。古為楚之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