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朝的東都。在今河南省洛陽市。
1.出自《左傳·桓公七年》秋,鄭人、齊人、衛人伐盟向。王遷盟向之民于郟。
2.
古縣名。春秋鄭邑,后屬楚。故地在今河南省郟縣。
1.出自《左傳·昭公元年》楚公子圍使公子黑肱、伯州犁城犨、櫟、郟。
3.
通“夾”。夾持。
1.出自《隸續·漢成皋令任伯嗣碑》衢路委蛇,郟河阻山。
4.
山名。即北邙山。參見“郟鄏”。
1.出自《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郟鄏。
2.出自《送張玉笥中丞擢河道少司空隨召陛見》詩周室保厘分郟鄏,漢家底績念宣房。
3.出自《觀往吟》祈天承命郟鄏鼎,子胥范增見何隘!
5.
姓。春秋時有郟張。見《左傳·哀公九年》。
1.猶絕妙。
1.不同的名號或名稱。
2.區別名分。
1.特殊恩寵的誥命。
1.不同的名稱。
2.不同的眼睛。
1.特殊的才能。
2.指有特殊才能的人。不同的才能。
1.異族的配偶。
1.奇異的種類。
2.不同的品類。
3.逾越常制的官爵品位。
1.奇特。
2.指奇特之物。差異。
1.不同的器用。
2.不同的器物。
1.趨向不同。
1.異趣。
1.超群,出眾。
1.遠方異域。
1.特殊的光榮。
1.特別美麗的色彩。
2.絕色。指女子特別美麗的姿色。
3.借指美女。不同的顏色。
1.特殊的賞賜。
1.謂崇尚不同。
1.猶很,非常。形容程度深。
1.稍勝;略勝。
2.特別優美。
3.指特別的勝境。
1.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事情。
2.特異的事物。
3.不同的職守。
1.不同的途徑。
1.謂壽數不同。
2.異乎尋常的際遇;特例。
1.異端邪說。
1.謂帝王對臣下的特別恩寵。
1.斬首的死刑。
1.風俗﹑習俗不同。
2.指風俗不同的遠方。
3.異于流俗。
1.特殊;與眾不同。
1.亦作"殊庭"。
1.異域。指仙人的居處。
2.旅館。
1.亦作"殊途"。
2.異途,不同途徑。
1.語出《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孔穎達疏"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于一,但初時殊異其涂路也。"本謂由不同途徑達到同一目的地◇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結果。
1.猶殊途同歸。
1.猶殊途同歸。
1.見"殊涂"。
通過不同道路,達到同一目的地。比喻方法不同,結果相同他們兩人的研究方法不相一致,但殊途同歸,得出了完全相同的結論。
1.異地。
1.謂奇偉之物。
1.不同形體的文字。
1.文采奇特的雁頸毛。
2.指頸毛文采奇特的雁。
1.特別的恩惠。
1.用處不同。
2.志趣不同。
1.指奇珍異物。
1.群趨交馳。形容山脈不同的走向。
1.特別的封賜。
1.不同的趨向。鄉,通"向"。
1.奇異的狀貌;不同的狀貌。
1.不同尋常的祥瑞。
1.特別的封賞。效,授予官爵。
2.特殊的功勛。
1.異心。不同的志趣﹑認識和思想感情。
1.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