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雨止天晴。
1.出自《書·洪范》乃命卜筮,曰雨,曰霽。
2.出自《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詩雁聲遠天末,涼氣生霽后。
3.出自《魚鬼》雨霽的第一天,我就出發巡視去了。
2.
泛指風霜雨雪停止,天氣晴好。
1.出自《晏子春秋·諫上二十》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
2.出自《淮南子·本經》氛霧霜雪不霽,而萬物燋夭。
3.出自《博物志》武王伐紂至盟津,渡河,大風波。武王操鉞秉麾麾之,風波立霽。
4.出自《竹葉舟》況值暮冬天道,雨雪雖霽,寒威轉添。
5.出自《國民之薪膽》將來歐洲戰云若霽,此風雨摧零之中華國徽,究因橫暴之侵陵,作何顏色?
3.
明朗,晴朗。
1.出自《何九于客舍集》詩山月空霽時,江明高樓曉。
2.出自《和崔舍人詠月二十韻》未高蒸遠氣,半上霽孤形。
3.出自《宜人鄭氏墓志銘》乾道丙戌秋分,月霽。
4.
收斂威怒之貌而呈和悅之色。
1.出自《漢書·魏相傳》相心善其言,為霽威嚴。
2.出自《博異志·張遵言》夜叉等霽獰毒,為戚施之顏,肘行而前。
3.出自《夷堅乙志·蔡侍郎》主者怒稍霽,押令退立。
4.出自《聊齋志異·小謝》生獎慰之,顏始霽。
5.出自《馮大少爺》生妻陳氏,聞老人歸,挈子問起居,老人見孫,色霽。
1.喻著作無價值或無人理解﹐不被重視。
1.長安城門之一。
1.攻占。
1.傾覆敗亡。
1.亡國。
1.倒置酒杯。形容盡飲。
2.倒置酒杯。表示戒酒。
3.倒置酒杯。比喻事極易辦成。
1.古池名。
1.以整紙或絹覆襯裝裱破舊的書畫。
覆蓋森林~占全省面積三分之一以上。
1.審批核準公文。
1.覆蓋蔭庇。
1.掩蔽;覆蓋。
2.隱瞞。
1.亦作"覆蔀"。
2.覆蓋。
1.喻著作毫無價值或不被人重視。亦用以表示自謙。
2.猶覆盆。
1.見"覆部"。
1.遮掩隱藏。
1.試策后﹐審核對策的內容。
1.再一次檢查或審查。
1.傾毀鳥巢。
2.喻覆滅。
1.傾覆其巢﹐破碎其卵。喻徹底毀滅。
1.同"覆巢毀卵"。
鳥窩翻落下來不會有完好的鳥蛋。比喻整體覆滅,個體不能幸免。
1.鳥巢翻倒了就沒有不碎的鳥蛋。比喻滅門之禍﹐無一幸免。
1.翻車。
2.比喻失敗的教訓。
1.前面的車翻倒了﹐后面的車繼續按舊車轍行進。猶言重蹈覆轍。
1.見"覆遫"。
1.亦作"覆坼"。
2.突擊檢查。亦謂檢察探視。
1.亦作"覆燾"。
2.猶覆被。謂施恩﹐加惠。
1.重復紛雜。
1.指遼俗再生禮儀。
1.謂掃蕩平定。
1.見"覆幬"。
1.天地轉換了位置。常比喻巨大的變化。
1.佛教語。顛倒的道理。謂顛倒真理。
1.傾覆;翻倒。
1.猶覆餸。
2.指誤事失職的權臣。
1.審定。
1.護短﹐掩蓋缺點或錯誤。
1.指狀如覆盂的山丘。
1.傾覆翻倒。
2.指反復無常。
1.覆育。指鳥類孵卵。
①覆蓋的面積森林的~日益減少。②泛指涉及或影響到的范圍擴大法制教育的~。
1.《易.鼎》"鼎折足﹐覆公餸。"后以"覆公折足"比喻不勝重任﹐敗壞公事。
1.亡國。
1.覆蓋包裹。
1.遮掩過失。
1.古代指有繪畫﹑雕刻等裝飾的天花板。
1.倒去肉醬。《禮記.檀弓上》"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進使者而問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謂孔子痛子路被醢于衛,不忍食其相似之物,故命棄之◇用以表示師生間的深厚情誼。
1.回信。
1.見"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