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墻。
2.
名詞
某些物體上作用像圍墻的部分。
3.
名詞
壁壘,軍營的圍墻。
4.
名詞
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七宿。
5.
名詞
(Bì)姓。
1.
墻壁。大都以磚土為之,也有用木板做的。
1.出自《儀禮·特牲饋食禮》饎爨在西壁。
2.出自《絕句》舍下筍穿壁,庭中藤刺檐。
3.出自《耆舊續(xù)聞》靖康元年,余以事至合流鎮(zhèn),見人家壁間,有唐明皇御注《道德經(jīng)》。
4.出自《水滸傳》唐牛兒捏腳捏手,上到樓上,板壁縫里張時,見宋江和婆惜兩個都低著頭。
5.出自《紅樓夢》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6.出自《菩薩蠻·大柏地》詞當(dāng)年鏖戰(zhàn)急,彈洞前村壁。
7.出自《茶干》有的醬缸當(dāng)中掏出一個深洞,如一小井。原汁的醬油從井壁滲出,這就是所謂“抽油”。
2.
軍壘。
1.出自《史記·項羽本紀(jì)》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
2.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
3.出自《曹成王碑》王即假為使者,從一騎,踔五百里,抵良壁。
3.
堅守營壘;駐守。
1.出自《史記·荊燕世家》楚兵擊劉賈,賈輒壁不肯與戰(zhàn),而與彭越相保。
2.出自《新唐書·竇建德傳》其下魏刀兒號“歷山飛”,壁深澤,眾十萬。
3.出自《清史稿·太祖紀(jì)》杜松留師壁薩爾滸,而自攻吉林崖。
4.
陡峭如墻的山石。
1.出自《琴賦》丹崖險巇,青壁萬尋。
2.出自《隋書·豆盧??傳》其山絕壁千尋,由來乏水,諸羌苦之。
3.出自《青陽峽》詩林迥硤角來,天窄壁面削。
5.
面;邊。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diào)》向松亭那畔,花溪這壁,粉墻掩映,幾間寮舍,半亞朱扉。
2.出自《一枝花·杭州景》曲看了這壁,覷了那壁,縱有丹青下不得筆。
3.出自《紅樓夢》寶玉一壁走,一壁看。
4.出自《火災(zāi)·云翳》他想起了,便取出信箋來,一壁磨墨,一壁凝想。
6.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參見“壁宿”。
1.出自《孫子·火攻》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fēng)起之日也。
2.出自《櫝記·二十八宿星數(shù)》東方角二星,亢四星,氐四星,房四星,心三星,尾九星,箕四星,斗六星,牛六星,女四星,虛二星,危三星,室二星,壁二星,奎十六星。
7.
指某些類似墻壁的物體。
1.出自如:胃壁;鍋爐壁。
8.
謂陡峭高峻聳立如壁。參見“壁立”。
1.出自《虎牙行》詩壁立石城橫塞起,金錯旌竿滿云直。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wǎng)簾。
1.帝王的威嚴(yán)。
1.帝王的儀仗﹑侍衛(wèi)。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yán)。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nèi)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fēng)。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dāng)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guān)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