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書〉突然;急速。
2.
名詞
(Huò)姓。
3.
見“揮霍”。任意花錢。
4.
見“霍霍”模擬磨刀的聲音。
5.
見“霍亂”。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由霍亂弧菌引起,多通過不結食品傳染,患者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重者可危及生命。
1.
鳥急飛的聲音。
1.出自《玉篇·雨部》霍,鳥飛急疾皃也。
2.
消除;消散。
1.出自《荀子·議兵》勞苦煩辱則必奔,霍焉離耳,下反制其上。
2.出自《虎頭牌》霍不了我心頭怨,趁不了我平生愿。
3.出自《凰求鳳·聞捷》相公為甚么沉疴著體,無故霍然,其中必有原故,快些講來。
3.
引申為疾速,急速。
1.出自《大人賦》煥然霧除,霍然云消。
2.出自《河橋賦》曙色霍開,濟者相排。
3.出自《水滸傳》秦明吃了一驚,不敢向前追趕,霍地撥回馬。
4.出自《上海的早晨》湯阿英見余靜滿足她的要求,霍地站了起來。
4.
圍繞貌;拱衛貌。
1.出自《爾雅·釋山》大山宮小山,霍。
2.出自《白虎通·巡狩》南方霍山者。霍之為言護也。言萬物護也。
3.出自《酬李唐臣贈山水短軸》詩大山宮,小山霍,欲識山高觀石腳。
5.
霍亂。
1.出自《四月二十八日記與王正仲及舍弟飲》詩仲氏又發霍,洞下忽焉甚。
6.
指鶴。
1.出自《墨子·經說下》麋與霍孰高?
7.
借為“矐”。眼睛失明。亦謂使眼睛失明。
1.出自《四菩薩閣記》吾眼可霍,吾足可斫,吾畫不可奪。
8.
通“藿”。豆葉。
1.出自《漢書·鮑宣傳》使奴從賓客漿酒肉霍。
9.
象聲詞。
1.出自《老殘游記》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
2.出自《白求恩大夫》門霍的開了。一進門是一個空闊的大院落。
10.
山名。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
1.出自《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
11.
山名。今安徽省潛山縣境內的天柱山。
1.出自《文選·郭璞〈江賦〉》衡霍磊落以連鎖,巫廬嵬崫而比嶠。
12.
古國名。始封之君為周武王之弟叔處,春秋時為晉所滅。約當今山西省霍縣西南。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晉是以大。
2.出自《書·蔡仲之命》降霍叔於庶人
13.
姓。漢有霍去病。見《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1.出自《廣韻?鐸韻》霍,姓。武王弟霍叔之后。
1.傳送歌聲。
2.傳授歌曲。
1.舊時謂訂婚時交換年庚帖。
1.解釋經籍的文字。
1.擊鼓通報。
1.傳遞著觀看。
1.驛站客舍。
1.謂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諸侯舉行隆重儀式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組,古代官員系印的絲帶,轉指官印。
1.古謂帝王傳位給子孫或讓位給他人。
1.秦以后皇帝世代相傳的印章。又稱秦璽,唐改稱傳國寶。相傳秦始皇得藍田玉,雕為印,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李斯所寫篆文"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秦亡歸漢◇來封建王朝以璽有"受命于天"之文,爭以得璽為符瑞。秦璽已亡,歷代多自刻制,文亦有同有異。
1.謂子孫襲封。
2.舊時藏族地區一種為土司﹑守備﹑土官傳達號令的人。
1.舊時謂訂婚時男女兩家互送約書和信物。
2.指明司禮監承皇帝意旨,以朱筆批復內閣送呈文書。
1.傳聲呼喊。
2.謂口語相傳。
3.傳喚。
1.傳遞花朵。宴會時的一種游戲。
1.游戲的一種。宴會上,人們隨鼓聲傳遞花,至鼓聲止時,花在誰手即為負,罰飲酒。
1.中醫謂病邪轉移變化。
2.輸送轉化。
1.把一方的話傳到另一方。
1.見"傳聲筒"。
公安、司法機關通知訴訟當事人或其他特定人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到案的措施。須出示有關的證明文件。
1.古代邊塞夜間舉火﹑逐站相傳以報敵情,謂之傳火。
2.舊時寒食節禁煙后重行舉火。古代宮中取火以賜近臣,再傳遞民家,故稱。
1.俗謂雞生傳染病后,蔓延開來。
1.傳命召集。
1.祖上傳下來的圖籍。指領土。
1.經書的注釋。
2.泛指記載的文字。
3.文體名。亦單稱傳。記載人物事跡的文字。一般由他人記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稱"自傳"。傳記大體分兩大類一類是以記述翔實史事為主的史傳或一般紀傳文字;另一類屬文學范圍,以史實為根據,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
1.正史記述人物的兩種體裁"紀"和"傳"的合稱。亦泛指史傳。
1.繼承。
1.傳家事于子孫。
2.傳給子孫或子孫世代相傳。
1.家中世代相傳的珍貴物品。
2.用作比喻。
1.謂《詩經》的注解。《詩經》注有漢毛公傳與鄭玄箋。清馬瑞辰有《毛詩傳箋通釋》。
1.召見。
1.傳遞令箭。古代北方少數民族起兵令眾,以傳箭為號。
2.引申為傳令。
3.報時。古用銅壺滴漏計時,看水平面箭上的刻度,即知時刻。
1.傳授講解。
1.掌傳教令的郡吏。
2.傳布教義。
1.傳布命令的旗幟。
1.即傳教士。
1.基督教會派出去傳教的人。
1.佛教謂向信徒傳授戒律,舉行受戒儀式。參見"五戒"﹑"八戒"﹑"十戒"。
1.傳授經學。
2.今喻指傳授經驗。
3.中醫稱傷寒病的變化過程。
1.古代禮儀,帝王車駕啟行時,左右侍者傳聲,以示警清道,叫作傳警。
2.傳遞警報。
1.傳車驛馬。亦指乘傳車驛馬的使者。
2.猶言供役使,奔走。
1.傳遞著觀看。
1.逮捕審問。
1.輾轉刻印。
1.猶舉白。謂飲酒盡,以空杯示人。
1.傳送糧餉。
1.唐韓翃《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謂寒食節宮中鉆新火燃燭,以賜貴戚近臣,然后傳之于民。
1.依次慰勞。
1.傳記和誄文。傳,用以記述死者的事紀德行;誄,用以表示哀悼之情。
1.傳舍的官吏。
1.謂承傳領受。
1.傳達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