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喧豗”。〈書〉喧鬧。
2.
動詞
撞擊。
3.
名詞
姓。
1.
亦作“拻”。
2.
喧鬧。
1.出自《蜀道難》詩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2.出自《次韻耿憲大風》云埋月缺暈寒灰,飚發聲如巨象豗。
3.出自《五人墓行》五人大呼奮臂起,形勢欻忽豗羹螗。
4.出自《西林招看菊小飲分得開字》詩醉醒無不可,肯學俗喧豗。
3.
拱土。
1.出自《朝野僉載》象乃伏,令人騎入深山,以鼻豗土,得象牙數十以報之。
4.
通“虺”。疲極而病。
1.出自《胡笳十八拍》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饑豗兮筋力單。
5.
撞擊;相斗。
1.出自《文選·木華〈海賦〉》?泊柏而迆飏,磊匒匌而相豗。
2.出自《詠雪贈張籍》岸類長蛇攪,陵猶巨象豗。
3.出自《開愁歌》主人勸我養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4.出自《己酉八月十八日觀潮作》詩滿空煙霧走玉龍,萬里川源豗白象。
5.出自《天門阻風》詩老子惟高枕,東西任擊豗。
6.
姓。古有豗傀氏,后有豗氏傀氏。見宋羅泌《路史·前紀四》。
1.出自《路史·前紀四》豗傀氏后有豗氏、傀氏。
1.暫攝原任。
1.代理或兼攝。
1.在文件末尾簽署。
1.在文書上題署官銜。
1.在文書上簽名﹐押字。
1.謂上書議事。因上書須署名﹐故稱。
1.代理官職。舊時官印最重要﹐同于官位﹐故名。
1.謂任用官吏。
1.即薯蕷。通稱山藥。
1.署理官職。
1.在紙末簽名。以簽押皆在文末﹐故有此稱。《南史·蔡廓傳》載蔡廓征為吏部尚書﹐"〔録尚書徐羨之〕曰'黃門郎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復厝懷﹐自此以上﹐故宜共參同異。'郭曰'我不能為徐干木署紙尾。'遂不拜。干木﹐羨之小字也。迅黃紙﹐録尚書與吏部尚書連名﹐故郭言署紙尾也。"
1.署印。因官印皆刻篆文﹐故名。
1.在文書上簽名。因簽名是為了防止作偽﹐字亦常為行草書﹐故亦名押字或畫押。
1.對他人的蔑稱。意謂低微下賤的人。
2.指鼠類。
又稱鼠標定位器”。一種常用的計算機輸入設備。外形像老鼠。用戶將其在平面上移動時,可控制計算機顯示屏幕上的光標進行移動,方便地進行菜單選擇及其他操作。
1.指鼠瘺。
1.即火浣布。據《海內十洲記.炎洲》載炎洲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獸﹐大如鼠﹐毛長三四寸﹐或赤或白。取其毛緝以為布﹐時人號為火浣布﹐后人稱之為"鼠布"。
1.如老鼠行走。形容畏懼而小心謹慎。
1.鼬鼠的別稱。
1.指小葉的馬齒莧。
1.病名。俗稱"老鼠瘡"。中醫指瘰疬。參見"鼠瘺"。
1.見"鼠竄狼奔"。
1.像老鼠那樣驚慌逃走。
2.老鼠奔竄。
1.形容紛紛跑散。
1.像鼠狗那樣奔竄偷盜。
1.形容倉皇亂逃。
1.鼠之膽。
2.比喻怯懦的膽量。
1.扶植。
2.樹立,建樹。
1.樹木的種類。如針葉種﹑闊葉種等。
2.樹木的種子。
1.樹棵。指單棵的樹。
1.樹木砍伐或死亡后殘留在地上直立的一段。
1.指啄木鳥。
1.古代諸侯立為世子的嫡子。
2.即樹。
1.古代帝王屬車最后一乘建豹尾,故后以"豎豹尾"指建帝王之業。
2.指建立大功業。
1.猶小臣。
1.見"豎刁"。
1.古管樂器a,同"笛"。
1.亦作"豎刀"。
2.春秋時齊桓公的宦官寺人貂諛事桓公,頗受寵信。桓公卒,諸公子爭立,寺人貂等恃寵爭權,殺群吏,立公子無虧,齊國因此發生內亂。見《左傳.桓公十七年》◇世用"豎刁"或"豎刀"蔑稱寺人貂。亦以泛指閹宦奸臣。
1.即豎刁。
1.豎子,小人。
1.低賤的人。
1.《景德傳燈錄.齊安禪師》"有講來參,師問云'坐主,蕰何事業?'對云'講《華嚴經》。'師云'有幾種法界?'對云'廣說則重重無盡,略說有四種法界。'師豎起拂子,云'遮個是第幾種法界?'坐主沉吟,徐思其對。"本謂高僧談禪說理時豎起拂塵,用以難倒對方◇有"豎拂"一語本此。
1.一種直立的較高的柜子,前面開門,有的裝有隔板或若干抽屜,多用來存放衣物等。
1.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1.貧民所穿的短窄粗衣。
1.指宦官。
1.亦作"豎井"。
2.指直接通到地面的礦井。井筒是垂直的。提升礦物的稱主井,通風﹑排水﹑輸送人員或材料的叫輔井。又名立井。
1.古撥弦樂器。箜篌的一種。
1.樹立;建樹。
2.亦作"豎立"。使物體與地面垂直。
1.吳地俗諱,以傘為豎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