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喧豗”。〈書〉喧鬧。
2.
動詞
撞擊。
3.
名詞
姓。
1.
亦作“拻”。
2.
喧鬧。
1.出自《蜀道難》詩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2.出自《次韻耿憲大風》云埋月缺暈寒灰,飚發聲如巨象豗。
3.出自《五人墓行》五人大呼奮臂起,形勢欻忽豗羹螗。
4.出自《西林招看菊小飲分得開字》詩醉醒無不可,肯學俗喧豗。
3.
拱土。
1.出自《朝野僉載》象乃伏,令人騎入深山,以鼻豗土,得象牙數十以報之。
4.
通“虺”。疲極而病。
1.出自《胡笳十八拍》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饑豗兮筋力單。
5.
撞擊;相斗。
1.出自《文選·木華〈海賦〉》?泊柏而迆飏,磊匒匌而相豗。
2.出自《詠雪贈張籍》岸類長蛇攪,陵猶巨象豗。
3.出自《開愁歌》主人勸我養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4.出自《己酉八月十八日觀潮作》詩滿空煙霧走玉龍,萬里川源豗白象。
5.出自《天門阻風》詩老子惟高枕,東西任擊豗。
6.
姓。古有豗傀氏,后有豗氏傀氏。見宋羅泌《路史·前紀四》。
1.出自《路史·前紀四》豗傀氏后有豗氏、傀氏。
1.即鶻。鶻鳥性猛鷙兇殘﹐故稱。
2.喻肆毒的讒人。
3.喻勇猛善戰的人。
4.借指霜鶻的眼睛。
1.秋天的山谷。
1.指能傲霜而立的植物的莖干。
1.玉管。
1.孀居的女子臥室。霜﹐通"孀"。
2.指孀居的女子。
1.經霜成熟的果實。
2.指橄欖。橄欖入口味苦澀﹐又稱諫果﹐故稱。
1.白色的云海。
1.霜凍造成的災害。
1.寒光閃閃貌。
1.指白雁。
1.白色獸毛。
2.借指白兔。
3.指毛筆。
4.白色須發。
5.白色的光芒‘光。
1.像霜一樣潔白。
1.指經霜后的禾稼。
1.白鶴。
1.霜色。
2.喻月光﹐月色。
3.喻指色澤明亮的織物。
1.經霜后變成紅色。
2.指經霜后變成的紅色。
1.霜雁。
在嚴霜后棉鈴始吐絮的棉花。其纖維品質差,顏色黃,不能紡成強韌的細紗,經濟價值低。棉花生產上可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以促進正常生長發育,減少霜后花。
1.下霜季節。
1.白色縐紗。
1.制糖的人家。
1.亦作"霜華"。
2.即霜。霜為粉末狀結晶。花﹐指物之微細者。故稱。
3.皎潔的月光。
4.閃著寒光的鋒刃。亦指鋒刃閃著的寒光。
5.喻指白色須發。
1.見"霜花"。
1.白發。
1.見"霜輝"。
1.亦作"霜暉"。
2.指月光。
3.白色羽毛。
4.霜毫﹐毛筆。
1.檜柏經霜不凋﹐故稱。
2.喻堅貞高潔。
1.秋日腌制的菜。
1.刀劍的脊。亦借指刀劍。
1.霜天的天際。
1.霜天笳聲。
1.閃耀著寒光的鎧甲。
2.借指軍隊。
1.霜后枯萎的菅草。用以比喻白發。
1.白絹。
1.嚴霜使莊稼歉收。
1.古代御史彈劾大臣的奏章。
2.竹笏。
1.白亮銳利的劍。
2.喻霜摧殘草木的肅殺之性。亦喻指險惡的形勢。
1.猶秋江。
1.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公歷10月23日或24日。這時中國黃河流域一般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于播種三麥等作物。
1.邊寒地區戍卒吹的號角。
1.指竹。
2.猶霜操。堅貞的節操。
1.像霜一樣皎潔。
2.喻品德高潔。
1.形容白而銳利。
2.指白而銳利的爪牙。
1.指白發。
1.明凈如霜雪的泉井。
1.明凈。
1.明鏡。喻明察清廉的官吏。
1.指石臼。一般用來舂米﹐也有用作搗藥的。
1.孀居。夫死守寡。霜﹐通"孀"。
1.傲霜的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