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監視;監督。
1.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余騎奔射殺胡白馬將。
2.出自《漢書·王嘉傳》又為賢治大第,開門鄉北闕,引王渠灌園池,使者護作,賞賜吏卒,甚於治宗廟。
3.出自《舊唐書·李杰傳》杰明年以護橋陵作,賜爵武威子。
2.
救助;保護。
1.出自《史記·蕭相國世家》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
2.出自《春渚紀聞·古斗樣鐵護研》慨惜之余,乃取以漆固而鐵護其外,中固無傷也。
3.出自《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所以才不辭蜀道艱難,護著貴妃遠避。
3.
引申為謹飭。
1.出自《與吳質書》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
2.出自《南史·蕭嗣傳》性驍果,有膽略,倜儻不護細行。
3.出自《唐才子傳·王昌齡》后以不護細行,貶龍標尉。
4.
護理;守護。
1.出自《素問·離合真邪論》其氣以至,適而自護,候吸引針,氣不得出。
5.
袒護;包庇。
1.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仲尼不假蓋於子夏,護其短也。
2.出自《飛刀對箭》孩兒薛驢哥,不肯做莊農的生活,每日家則是刺槍弄棒,舞劍輪叉,我說起來,他母親護在頭里。
3.出自《北京人》你是她的什么?要你這么護著她。
6.
遮蔽;掩蓋。
1.出自《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捉搦歌》粟谷難舂付石臼,弊衣難護付巧婦。
2.出自《環碧齋》詩面面溪光護石苔,軒墀無復有塵埃。
3.出自《銅墻鐵壁》石得富也不管哨兵過來了沒,爬出壕用兩只胳膊護住臉就溜。
7.
總領;統轄。
1.出自《史記·樂毅列傳》樂毅於是并護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濟西。
2.出自《揮麈后錄》遂倚郭仲威為腹心,俾盡護諸將。
3.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引進使、汾州防御使田欽祚護石嶺關屯軍。
8.
占據;侵占。
1.出自《宋書·羊玄保傳》占山護澤,強盜律論。
2.出自《乞罷將官狀》雖於條許差將下兵士,而州縣不得直差,須牒將官,將官往往占護,不肯差撥。
9.
方言。猶孵。給某種物體以熱量,使產生出新的物體來。參見“護霜”。
1.出自《何典》劉打鬼道:“這個不必費心。難道我們坑在屋里護出小銀子來不成!”
10.
古樂曲名。
1.出自《墨子·三辯》湯放桀於大水,環天下自立以為王,事成功立,無大后患,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護》。
2.出自《典引》《武》稱未盡,《護》有慚德。
1.陰晴。
1.指秋冬陰寒季節。
1.陰險奸詐。
1.房宿北二星的中間。
2.迷信謂人死后靈魂所到的地方。
1.背陽的山澗。
1.即陰燧。語出《周禮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
1.指不吉利的日子。
1.私下交結。
1.指炮制藥膏時附著在器壁上的一種膠狀物。
1.陰險狡猾。
1.女子的教化。語本《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教六宮﹐以陰禮教九嬪。"
2.猶陰政。
1.指沉重固密﹐安徐舒靜的氣勢。
2.陰數。
3.陰氣。
1.喻指狡詐兇暴之人。
1.即陰間。
1.謂容色莊重。
1.充滿堵塞。
1.盈滿充實。語本漢揚雄《解嘲》"炎炎者滅,隆隆者絶,觀雷觀火,為盈為實。"
1.指十﹑百﹑萬等整數。
1.盈尺之玉。
1.見"盈庭"。
1.亦作"盈廷"。
2.充滿朝廷。
1.猶滿目。
1.馀味。
1.滿握。握,指一手所能握持的數量。
1.充足有馀;盈馀。
1.猶盛衰。
1.盈滿或虛空。謂發展變化。
2.有馀與不足。
3.盛衰;成敗。
4.指虛實。
5.特指月之圓缺。
1.盈虧。盈滿虧損。
2.指不足之處。
1.充斥;充滿。
1.滿足。
1.見"盈溢"。
1.亦作"盈益"。
2.水滿而溢出。
3.充裕;滿盈。
4.謂放縱,無所顧忌。
5.布滿。 6.指滿足。
1.有馀;多馀。
2.收入中除去開支后的剩馀。
1.充裕。
1.滿月,圓月。指農歷每月十五夜之月。
1.指日月圓滿或虧缺。
1.盈滿;眾多。
2.多長手指。
1.二水名。
1.即滎波。
1.小水源源不斷地流注。
1.小水。
2.水名。
1.波浪回旋涌起貌。
1.小水貌。
2.古澤名。
1.明亮。
1.螢火之光。
2.某些物質受光或其他射線照射時所發出的可見光。
1.一種涂有能產生熒光物質的屏幕。示波器和電視機等都有此裝置,用來顯示波形或圖像。
一種無色熒光染料。能將吸收的紫外光轉而發射為藍色熒光。利用補色原理,黃、藍兩色互補而使泛黃物質變得潔白悅目。用于紡織、造紙、塑料、合成洗滌劑等工業。
1.閃爍的亮光。
1.輝煌。
1.指目之神氣。
2.神魂;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