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巷門。亦泛指門。
1.出自《左傳·成公十七年》齊慶克通于聲孟子,與婦人蒙衣乘輦而入于閎。
2.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乃盟諸僖閎。
3.出自《漢書·揚雄傳下》獨不見夫翠虬絳螭之將登虖天,必聳身於倉梧之淵;不階浮云,翼疾風,虛舉而上升,則不能戟膠葛,騰九閎。
4.出自《新唐書·隱逸傳·張志和》以門隘,為買地大其閎,號回軒巷。
5.出自《聊齋志異·辛十四娘》仰見高閎,以策撾門。
2.
大;宏大。參見“閎大”。
1.出自《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其器閎以奄。
2.出自《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布濩閎澤,延曼太原。
3.
寬廣;恢宏。
1.出自《淮南子·齊俗訓》故其見不遠者,不可與語大;其智不閎者,不可與論至。
2.出自《進學解》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4.
通“泓”。水深。泛指深遠。參見“閎流”。
1.出自《莊子·天下》其於本也,弘大而辟,深閎而肆。
5.
姓。殷周之際有閎夭。見《書·君奭》。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閎氏,周文王四友閎夭之后。漢有廣陵相閎孺。
1.拉雜荒誕。龐,用同"庬"。
1.龐兒,臉龐。
1.亦作"龎兒"。
2.臉龐。
1.見"龐鴻"。
1.亦作"龐洪"。
2.渾然宏大。古人以天體未形成之前,宇宙渾沌一體稱為"龐鴻"。
1.宏大深厚。
1.猶言大福。
1.猶雜亂。龐,用同"庬"。
1.粗大肥壯貌。
2.鼓聲。
1.高大的樣子。
1.亦作"龎然大物"。
2.形容體積大而笨重的東西◇多用來形容表面上很大而實際卻很脆弱的東西。
1.《三國志.蜀志.龐統傳》"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后因以"龐統驥"為稱頌治世之才的典實。
1.拉雜的話。龐,通"庬"。
1.謂普遍安樂。
多而雜亂體系龐雜|走廊里響著龐雜的腳步聲。
1.博雜。
擬聲詞獵鼓逄逄奏,寒冰b02a*b02aO|其地石雜以土,撞之則逄逄然鼓音。
1.謂推廣愛心。
戲劇名詞。劇中人物在一旁評價對手言行、表述本人內心活動或直接說給觀眾聽(假設不為同臺其他人物聽見)的臺詞。中國戲曲中稱為打背供”。
1.完備。
1.邪僻。
1.近側;附近。
1.指偏房﹐妾。
2.局外人。
1.亦作"?勃"。
2.白蒿的別名。
1.亦作"旁礴"。亦作"旁魄"。
2.廣大;宏偉。
3.混同﹐混合。
4.廣被;散布;綿延。
5.充塞;蘊積。
1.見"旁薄"。
1.廣泛參考。
1.左右;旁邊。
1.謂通達于四方。
1.古謂小國朝見大國。與諸侯朝見天子的"正朝"相對。
1.猶諷諭。
1.靠近車子。
1.見"旁期"。
1.從旁邊出來或生出。
2.四出;遍出。
3.別出。
1.橫穿。
1.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名。
1.謂推卸于他人。
1.邊道。
2.借指不正當的門徑。
1.橫出。
1.側面刮風。亦指側面的風。
1.廣布。
1.意外之福。
1.即旁妻。
1.普遍告知。
1.廣泛匡正。
1.附近的山谷。
指置身事外,在一旁觀察袖手旁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局外人比當事者看得更清楚。
社會心理學名詞。在緊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場而產生的對救助行為的抑制作用。旁觀者人數越多,抑制程度越高。產生原因主要有由于眾人在場,社會責任被分散;個人不能確定該怎么做,想看看在場其他人怎么做,而其他人也有類似想法,等等。
1.橫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