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
1.
死的別稱。自周代始,人之死亡,有尊卑之分,“薨”以稱諸侯之死。唐代則以薨稱三品以上大官之死。婦人之死,則從夫稱。
1.出自《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2.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一》凡喪,三品以上稱薨,五品以上稱卒,自六品達于庶人稱死。
3.出自《春秋·隱公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4.出自《曹成王碑》太妃薨,王棄部,隨喪之河南葬。
2.
殺害。
1.出自《洛陽伽藍記·沖覺寺》正光初,元乂秉權,閉太后于后宮,薨懌于下省。
3.
見“薨薨”。象聲詞。眾蟲齊飛聲。象聲詞。眾蟲齊飛聲。亦用來摹擬其他各種聲音,如填土聲、雷聲、鼓聲、水聲等。
1.出自《詩·周南·螽斯》螽斯羽,薨薨兮。
2.出自《詩·齊風·雞鳴》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
3.出自《感遇》嗟爾蜉蝣羽,薨薨亦何為?
4.出自《聚蚊》詩薨薨勿久恃,會有東方白。
5.出自《詩·大雅·綿》救之陾陾,度之薨薨。
6.出自《漢紀·哀帝紀上》建平元年春正月……丁未,有白氣著天,廣處如一匹布,長十余丈,西南行,薨薨如雷,一刻而止。
7.出自《晉問》其響之所應,則潰潰漰漰,洶洶薨薨。
8.出自《湯村開運鹽河雨中督役》詩薨薨曉鼓動,萬指羅溝坑。
1.進謁;朝覲。
1.喻主觀同客觀相符合。
1.猶造就。
1.制作飯菜。
1.草創;開創。
1.亦作"造辭"。
2.造作文詞。
1.見"造詞"。
1.倉猝,匆忙。
①輕率;莽撞此事萬萬不可造次。②倉促;匆忙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自達。
1.流離困頓。語出《論語.里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1.謂提高品德修養。
1.猶造端。
1.謂首先倡導。
1.見"造端倡始"。
1.作惡;做壞事。
1.作惡事而不肯悔改。
采取反抗行動饑民一旦造反,后果不堪設想。
1.做飯。
1.拜訪;訪問。
1.指造福田。佛教謂積善行可得福報,如播種田地,秋獲其實。
2.指給人帶來幸福。
1.敬辭。猶言到府上去。
1.古之善御者,趙之先祖。因獻八駿幸于周穆王。穆王使之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而忘歸。時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千里馬,大破之,因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參閱《史記.趙世家》。
2.星名。又名司馬﹑伯樂。指傳舍南河中五星,屬危宿。參閱《晉書.天文志上》。
1.制作濃湯。
2.一種琉璃碗名。
1.編寫;撰寫。
1.新創立的國家。
2.謂創建國家。
1.指在治理國家方面具有卓異才能的人。
1.見"賊牯子"。
1.亦作"賊古子"。
2.方言。小偷,扒手。
1.賊的骨頭。謂賊性入骨。
2.指小偷。
3.詈詞。用以斥責犯人。
1.指賊人攻擊的目標。
1.指為敵方效力的偽官。
2.詈詞。指禍國害民的官吏。
1.形容行為狡猾詭詐。
1.殘害。
2.指禍害。
1.謂壞人做了壞事,反說他人是壞人。比喻為了逃脫罪責,故意轉移目標。
1.男性賊人。亦用作詈詞。
1.殘暴兇悍。
1.指書法用筆的劣鋒。
1.虎狼般的賊人。
1.謂變化很大,難以捉摸。
1.奸猾之人。
1.破壞,敗壞。
1.詈詞。罵人糊涂。
1.見"賊伙"。
1.亦作"賊伙"。亦作"賊火"。
2.賊人聚集的團伙;賊人的同伙。
1.禍害。
1.詭計。
1.亦作"賊姧"。
2.為奸作惡之徒。
1.指敵人堅固的陣地。
1.見"賊奸"。
1.卑賤;下賤。
2.指操賤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