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火、電或蒸汽使身體暖和或者使東西變熟、變熱或干燥。
2.
動詞
襯托;陪襯;渲染。
1.
燃燒。
1.出自《詩·小雅·白華》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2.
烤。人向火取暖,物向火使熟或干燥。參見“烘焙”。
1.出自《垂絲海棠盛開》詩風攬玉皇紅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
2.出自《水滸傳》小人是牢城營差使人,被雪打濕了衣裳,借此火烘一烘,望乞方便。
3.出自《松子》這個餅是烘的,上面稀稀的有幾顆芝麻。
3.
襯托;渲染。
1.出自《春后微雪一宿而晴》詩朝暾不與同云便,烘作晴空萬縷霞。
2.出自《紅樓夢》那雪浪紙……拿了畫這個,又不托色,又難烘。
4.
映照。
1.出自《初冬雜詠》微風蹙水靴文浪,薄日烘云卵色天。
2.出自《堅瓠補集·獨宿吟》﹝胡仲彜﹞《獨宿吟》:“安眠到曉日烘窗,也算人生自有福。”
3.出自《人面桃花》云霞燦爛烘幽徑,村居寂寞送余春。
5.
(塵埃等)飛揚紛亂的樣子。
1.出自《浣溪沙》詞飲散黃昏人草草,醉容無語立門前。馬嘶塵烘一街煙。
6.
用同“哄”。眾人同時發聲。參見“烘堂”。
1.出自《唐國史補》御史故事:……凡上堂絕言笑,有不可忍,雜端大笑,則合座皆笑,謂之烘堂。烘堂不罰。
2.出自《歸田錄》間以滑稽嘲謔,形於風刺,更相酬酢,往往烘堂絕倒,自謂一時盛事,前此未之有也。
7.
用同“哄”。勸說,勸慰。
1.出自《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眾人和烘孫押司去了。
1.謂剖開肝膽以示真誠。比喻盡心竭力。
1.罷官﹔解職。
1.毀壞﹔敗壞。
2.廢弛﹔廢棄。
1.猶失節。
1.曠廢。
1.互相詆毀﹐互相掣肘。
1.毀壞﹔敗壞。
1.毀壞和僭越。
1.敗壞。
1.毀壞和失落。
1.怠惰﹔怠慢。隳﹐通"惰"。
1.毀傷﹐毀壞。
1.謂隱姓埋名。
1.傾坍﹔倒塌。
1.坍毀破敗。
1.毀損﹔喪失。
騷擾;沖突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阝(右)部
1.衰敗﹔毀敗。
2.消失﹔消沉。
1.滅亡。
1.敗壞紊亂。
1.懈怠。隳﹐通"惰"。
1.猶言灰心喪氣。
1.惡劣的品行。
1.毀傷身形。
1.毀敗﹔廢弛。
1.猶導引。
2.表示指引。
1.丟官。唐孟郊有《大隱坊崔從事鄖以直隳職》詩。
1.廢棄﹐敗壞。
1.強大有力的鯨魚。
1.猶回馬。
1.轉向;往回走。
1.回車,勒轡回行。
①報告(任務、使命等執行的情況)。②報答;酬報做好事不圖~。③報復你這樣惡意攻擊人家,總有一天會遭到~的。
1.猶環抱。
1.舊指陰陽先生用鎮物壓邪,使兇化吉﹑險化夷。
1.指帝王返駕回宮。
1.邪曲不正。
1.轉變。
1.亦作"回飆"。
2.旋轉的狂風。
1.同"回飆"。
1.猶回馬。鑣,用以鉗馬口,古稱勒,俗稱嚼子。
舊時指向上級或長輩報告~父母。
1.樂府曲名。每句六言,第一句用"回波爾時"四字起,故名◇亦為舞曲。
1.唐教坊曲名。又舞曲名,詞牌名。北魏尒朱榮曾與左右連手踏地歌唱《回波樂》,歌辭久佚。其曲調至唐入大曲。現存唐人詞皆為六言絕句體。起句例用"回波爾時"四字。單調二十四字,平韻或仄韻。
1.舞曲名。
1.即圍脖。
1.謂循環相迫變化無常。
2.盤旋回繞。
3.指迂回繞行。
1.即回疆。
修建巷道后進行采掘、裝運等,叫做回采。
1.舊時官府在營建后將剩馀物資變賣回繳國庫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