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減損,消耗。
2.
動詞
〈方〉拖延。
3.
名詞
〈書〉(不好的)音信或消息。
4.
名詞
(Hào)姓。
1.
虧損;消耗。
1.出自《莊子·達生》臣將為??,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
2.出自《抱樸子·極言》夫有盡之物,不能給無已之耗;江河之流,不能盈無底之器也。
3.出自《論淮西事宜狀》金帛糧畜,耗於賞給。
4.出自《上汪瑟庵侍郎書》竊意迂戇之質,百無可為,惟耗升斗祿為讀書自守之資,可以盡年,可以長世。
2.
不足。
1.出自《禮記·王制》用地小大,視年之豐耗。
2.出自《水經注·河水五》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河盛則通津委海,水耗則微涓絕流。
3.
零落。
1.出自《淮南子·時則訓》秋行夏令,華;行春令,榮;行冬令,耗。
4.
損害。
1.出自《韓非子·孤憤》重人也者,無令而擅為,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為重人也。
2.出自《舊唐書·楊元卿傳》元卿潛奉朝廷,內耗少陽之事。
3.出自《司農少卿范子淵可知兗州制》有司言汝治河無狀,耗國勞民,積歲而不成功。
5.
鏟除。參見“耗稻”。
1.出自唐杜甫有《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耗稻向畢清晨遣女奴阿稽豎子阿段往問》詩
6.
消息;音信。今多指壞的消息。
1.出自《韓非子·解老》修身者以此別君子小人,治鄉治邦蒞天下者各以此科適觀息耗,則萬不失一。
2.出自《劇談錄·韋顓梟鳴》放榜之夕,風雪凝冱,報光成名者,絡繹而至,顓略無登第之耗。
3.出自《西廂記諸宮調》張生托貧僧敬問一耗,未審懿旨若何。
4.出自《奈何天·攢羊》探得叛軍的耗,日行二百程途,不眠不醉不呼盧,晝夜趲行在路。
5.出自《青春之歌》她伏在桌上好像突然聽到她熱愛的朋友的死耗一樣痛心地哭了!
6.出自又如:噩耗;兇耗。
7.
禍亂;禍祟。
1.出自《元典章·戶部十·租稅》兩廣這幾年被草賊作耗,百姓失散了。
2.出自《水滸傳》卻說宿太尉次日早朝入內,見天子在披香殿與百官文武計事,正說江南方臘作耗。
3.出自《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或有鬼祟作耗,求他書符鎮宅,遇著吃狗肉,就把箸蘸著狗肉汁,寫個符去,教人貼於大門。
4.出自《三俠五義》你這等見神見鬼的,不是妖精作了耗了?
8.
拖延。
1.出自《兒女英雄傳》這個當兒越耗,雨越不住。
2.出自《黑白李》事情越來越緊了,電車公司已宣布出開車的日子。我不能再耗著了,得告訴黑李去。
9.
方言稱鼠為“耗子”。亦簡稱“耗”。參見“耗子”。
1.出自《紅樓夢》老耗子和眾耗見他這樣,恐他不諳練,又怯懦無力,不準他去。
10.
舊時官府征收錢糧時,以損耗為名,在正額外例有附加部分,稱“耗”。參見“耗羨”。
1.出自《智囊補·明智·周忱》周文襄公巡撫江南,時蘇州逋稅七百九十萬石,公閱牒大異,詢父老皆言吳中豪富有力者,不出耗,并賦之貧民,貧民不能支,盡流徙。
2.出自又如:火耗;耗米。
1.和順的妻子。
1.融洽契合。
1.謂合心稱意。
1.詼諧風趣。
1.使和合柔順。
1.猶玩賞。
1.六書之一。即形聲。意符(即形符)和聲符并用的造字法。
2.謂聲韻諧合。
1.和諧順適。
2.協調。
1.和美。
1.和諧圓熟。
1.詼諧地談說。
1.謂與時俗相諧合。
1.謂順心遂意﹐事可成功。
1.戲謔的言談。
1.和諧婉轉。
1.指小說一類的作品。
1.謂既莊重而又詼諧。
1.謂和諧地相聚。
1.亦作"諧媐"。
2.共同嬉戲。
1.詼諧嬉戲。
1.詼諧嬉戲。
1.戲笑﹔嘻笑。
1.和諧協調。
1.戲笑貌。
1.指詼諧狎褻的事。
1.謂取得一致而贊許。
用詼諧的言語開玩笑被諧謔得滿臉通紅。
1.諧和雅正。
1.詼諧戲謔的話。
1.詼諧俚俗的話語。
1.見"諧熙"。
1.詼諧和悅。
1.諧合的因緣。
字、詞的音相同或相近。如外甥打燈籠--照舅(照舊)”中的舅”與舊”為諧音。
1.猶言微言諷喻。
1.諧辭隱語。
1.應和。
1.俳優。
1.逢迎阿諛。
1.詼諧隱語﹔戲言。
1.猶遭逢。
1.協調允當。
2.允諾。
1.押韻。
外加激勵頻率與振蕩回路固有頻率相一致時,回路電流將達最大的現象。電感和電容串聯的電路諧振時,電抗相消,呈純電阻性,稱為串聯諧振”;電感和電容并聯時,電納相消,稱為并聯諧振”。
1.和協地演奏。
1.傳說中的獸名。
1.一種短嘴的獵狗。
1.潔凈。絜,通"潔"。
2.清白。
1.高潔的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