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廣大,沒有邊際。
2.
名詞
指天。
1.
亦作“昦”。
2.
指廣漠的天宇。參見“昊天”。
1.出自《詩·小雅·巷伯》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2.出自《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平原侯植》哀音下回鵠,馀哇徹清昊。
3.出自《再和潛師》且撼長條餐落英,忍饑未擬窮呼昊。
4.出自《海濤集·離滬之前》清晨入栗林,紫云插晴昊。
3.
通“晧”。光明。
1.出自《秋蟲賦》香殘漏永,月昊樓明。
4.
通“皞”。古帝伏羲太皞氏,《漢書·古今人表》作太昊氏。參見“太皥”。
5.
姓。相傳為昊英氏之后。一說為少昊之后。見漢應劭《風俗通·姓氏下》。明有昊十九。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昊氏,又作皞。《風俗通》云:“昊英氏之后也。”一云少昊之后。
1.山石高峻貌。
1.以破罾與紗線織成的布﹐產于廣東。
1.裝有罾網的漁船。
1.見"摘鈔"。
1.亦作"摘抄"。
2.擇要抄錄。
1.切除體內某一腺體﹑腫瘤等。
1.詞調名。因唐皇甫松詞首句為"摘得新"而得名。
1.采摘。
1.調撥。
1.猶折服。
1.同"摘伏"。
1.語本唐李賢《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后用以喻一掃而空。
1.摘要記錄;摘錄。
1.謂急于用錢﹐臨時告借。
1.摘錄文章詩歌之句。
1.摘取﹑搜尋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1.猶言發掘﹐闡發。
2.猶挑剔。
1.脫離;分離。
1.破碎零散。
1.摘要抄錄;選取抄錄。
1.脫下帽子。
2.比喻除去對斗爭對象所給予的定性處理。
1.猶調撥。
1.見"摘僻"。
1.亦作"摘擗"。
2.拳曲手足。謂自加拘束。
1.揭破;揭開。
1.謂果實等未成熟即采摘。
1.彈奏琵琶。阮咸﹐古琵琶的一種。相傳晉阮咸善奏此樂器﹐故名。簡稱阮。
1.猶言瑟縮。
1.比喻坐享其成。
1.謂摘去頭上首飾。
1.指釋放。
1.謂揭示優缺點。
1.摘除植株枝條頂梢或頂芽的工作。
1.樓名。傳說為商紂王所建﹐極高峻。
1.摘錄要點。
2.謂摘錄下來的要點。
1.清制﹐地方官犯事﹐須即撤職者﹐即由督撫委派人員收取該官印信﹐限日離任﹐叫"摘印"。
1.春秋時﹐楚莊王和群臣夜宴﹐中途燭滅﹐有人在暗中引楚王美人衣﹐美人暗摘其纓(帽帶)﹐以告楚王。楚王命群臣統統摘去纓﹐然后舉火﹐使那人不被發現◇來楚與晉戰﹐其人奮力作戰﹐以報答楚王。見《韓詩外傳》卷七◇因用為宴賓之典。
1.機關單位收發文件時﹐簡摘公文的事由﹐記錄入冊﹐以備查考﹐謂之"摘由"。由﹐事由。
1.猶私語。
1.盲人以杖點地﹐探索道路。喻盲目的行為。
1.摘取髭須。喻輕而易舉。語出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連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1.所居之界域。
上等住宅,達官貴人的住宅王侯多宅第。
1.住宅的基址;宅地。
1.唐代宮中對皇帝的敬稱。
1.居住。
2.住宅。
1.家眷;家屬。多指女眷。
1.私家財庫。
1.謂總領國政。語本《書.舜典》"使宅百揆。"孔傳"使居百揆之官。"
1.猶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