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婦女死了丈夫。
2.
形容詞
淡而無味。
3.
名詞
古代君主的自稱。
4.
形容詞
少;缺少(跟“眾、多”相對)。
5.
形容詞
老而無夫。
1.
少。
1.出自《易·系辭下》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2.出自《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3.出自《懶真子》詩人之言,為用固寡,然大有益於世者,若《長恨歌》是也。
4.出自《花月痕》掌珠姓冷,字寶憐,年十九歲,代北人,寡言笑。
5.出自《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演員上臺之后,不論人數為多為寡,不論動作為繁為簡,亦不論劇中人物原來重量如何差異,隨時隨刻必須求得演員與舞臺間的平衡。
2.
人少。
1.出自《管子·版法》外之有徒,禍乃始牙。眾之所忿,寡不能圖。
2.出自《論衡·間時》敵力角氣,能以小勝大者希;爭強量功,能以寡勝眾者鮮。
3.出自《敦煌變文集·蘇武李陵執別詞》彼晨(眾)我寡,陵擬不戰。
4.出自《兩地書·致許廣平十五》可惜眾寡不敵,終被逼上午門。
3.
指孤陋寡聞的人。
1.出自《論語·泰伯》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
4.
使減少。
1.出自《論語·憲問》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
2.出自《墨子·三辯》子墨子曰:“圣王之命也,多,寡之。”
3.出自《幽憤詩》欲寡其過,謗議沸騰。性不傷物,頻致怨憎。
5.
缺少;沒有。
1.出自《漢書·貢禹傳》天子報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魚之直,守經據古,不阿當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親近生,幾參國政。”
2.出自《利劍》詩故人念我寡徒侶,持用贈我比知音。
3.出自《葉君宗儒墓志銘》而君言:“吾寡兄弟,子同姓,宜為宗。”余謝不敢當,然內嘉其意。
6.
以為軟弱;弱小。
1.出自《左傳·成公十三年》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淆地。
2.出自《豪士賦》落葉俟微風以隕,而風之力蓋寡。
7.
猶孤立。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晉陳之族呼于國曰:“鄢氏、費氏自以為王,專禍楚國,弱寡王室,蒙王與令尹以自利也,令尹盡信之矣,國將如何?”
8.
孤獨;孤單。
1.出自《關中詩》夫行妻寡,父出子孤。
2.出自《東坡夢》俺既是做僧人,命犯著寡宿孤辰。
9.
指喪失配偶。
1.出自《詩·小雅·鴻雁》之子于征,劬勞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齊崔杼生成及強而寡,娶東郭姜生明。
3.出自《小爾雅·廣義》凡無妻無夫通謂之寡。
10.
古代王侯的謙稱。一說寡為至尊之意,并非謙詞。
1.出自《老子》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
2.出自《呂氏春秋·士容》南面稱寡,而不以侈大。
3.出自《顏氏家訓·風操》昔者,王侯自稱孤、寡、不谷,自茲以降,雖孔子圣師,與門人言皆稱名也。
4.出自《后漢書·仲長統傳》寡者,為人上者也;眾者,為人下者也。
5.出自《最錄尚書古文序寫定本》寡者,無二無匹最尊之詞,孤亦無二無匹最尊之詞,人君稱君與夫人曰寡君、寡小君,皆非謙詞。如曰謙詞,“毋壞我高祖寡命”,亦謙乎?“予一人”,亦謙乎?
11.
后漸以專指婦人喪夫。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2.出自《夜譚隨錄·碧碧》女自言宓氏,字碧碧,年十八,嫁前村方氏子,半年而寡。
3.出自《我在仰光的時候》凡是年輕姑娘守了寡了,不說不能再嫁,就是她的臉面,給陌生男子看見了,那就定規要墮地獄,永劫不復人身。
1.稱王的資本﹑條件。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后用"王子航"為雪夜訪友的典實。
1.即王子喬。
武術家∮北滄州人。回族。精摔跤及長拳。1918年在北京以打擂臺方式擊敗號稱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國人康泰爾◇又在濟南、上海等地擊敗美、日、德等國的大力士。解放后從事骨傷科醫學。曾任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著有《拳術二十法》、《祛病延年二十勢》等。
1.傳說中的仙人名『劉向《列仙傳·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間,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見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巔。'至時,果乘鶴駐山頭,望之不可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又謂,王子喬曾至鍾山,獲《九化十變經》,以隱遁日月,游行星辰,后以疾終。其墓在景陵,戰國時有發其墓者,見一劍,正要取視,其僅然上飛去。事見《太平御覽》卷六六五。
2.古曲名。
1.傳說中仙人。
1.舊稱鯉魚額上有王字形紋狀者為王字鯉。
1.稱周天子親率的部隊。
2.稱春秋楚國王族組成的軍隊。
1.帝王的同族;宗室。
1.《漢書.王尊傳》"上以尊為郿令,遷益州刺史。先是瑯琊王陽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嘆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乘此險!'后以病去。及尊為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王陽所畏道邪?'吏對曰'是。'尊叱其馭曰'驅之,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后以"王尊叱馭"喻忠于吏事,不避艱險。
1.見"王尊叱馭"。
1.王者的輔佐,佐君成王業的人。
2.清末稱襄佐恭親王理事的部曹中書為王佐。
1.輔佐帝王創業治國的才能。
2.輔佐帝王創業治國的人才。
1.植物名。又稱"草莣蔻"﹑"白莣蔻"。葉大,披針形,花淡黃色,果實扁球形,種子有芳香氣味。果實和種子可入藥。
1.蟋蟀。
1.以網捕魚。
2.網羅搜集。
1.紡車。
1.以繩索等建成的網狀護衛設施。
1.蜘蛛。
1.用線編結成的網狀口袋,用以貯物。
1.網狀的商業分布點。
1.用線繩等編成的網狀兜子,裝東西用。
1.捕魚及捕鳥獸的工具。
2.指法網。
1.雕刻有網狀花紋的門窗。
2.漁戶。
1.捕魚之網。
1.法網。
1.見"網漁具"。
1.見"網開三面"。
1.《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后因以"網開三面"喻法令寬大,恩澤遍施。
1.上面有網子罩住的提籃。多用于旅行時裝盛零星雜物。
1.《史記.酷吏列傳序》"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網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焌焌,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網漏,謂法網疏寬。吞舟,指大魚,比喻大奸◇因以"網漏吞舟"喻法網疏寬,大奸得脫。
①捕捉魚類或禽獸的器具網羅魚禽。②比喻束縛人的器物布網羅繩之以法。③比喻招納搜求網羅天下賢才|網羅舊聞軼事。
1.覆蓋在大腸表面的脂肪質的薄膜,能使腸的表面滑潤,減少摩擦,并有保護腸壁的作用。
2.視網膜的簡稱。
1.法度刑律。
1.縱線橫線相交所織成的漁網網眼。
2.指法網。
1.球類運動項目之一。球場為長方形,有草地與硬地兩種。中置球網。運動員各占一面,用網球拍來回打球。有單打與雙打兩種。
2.網球運動所用之球。里面用橡膠,外面用毛織品制成。
網球運動時穿用的鞋。鞋面選用帆布;鞋底采用橡膠或樹脂材料,無跟并刻有防滑紋,以防起跑或急停時滑倒。以白色為主,多系帶式。
雙方站在中隔橫網的場地兩邊用球拍往返擊球過網的一項球類運動。球場長2377米,寬823米,有草地和硬地之分。網高0914米。球拍為有柄的橢圓形弦網。運用發球、擊落地球、截擊球、高壓球、挑高球、放短球等技術,互相攻守。球可在空中還擊,也可落地反彈一次后還擊。以四分為一局,六局為一盤,男子比賽一般采用五盤三勝,女子比賽采用三盤二勝。
1.漁夫。
1.小船名。船形似織網之梭,故名。此類小船浙江定海一帶有之,僅容二人。極輕便,二三人便可抬置海灘。
1.網戶,裝飾有網狀雕刻的門窗。
1.漁網之細目。
1.由網片和綱索﹑浮子﹑沉子及其他附屬工具等組成的網魚工具。按作業方式和結構分,主要有拖網﹑圍網﹑刺網﹑張網﹑敷網﹑建網﹑抄網﹑掩網等類。亦省稱"網具"。
1.魚網。
1.即罔兩。
1.系于魚網之底部,使網迅速下沉之物。今多以長約二至三寸之鉛條或其他金屬為之。
1.過去的一般日子。
1.往常。
1.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