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稁”。亦作“蒿”。
2.
禾類植物的莖稈。
1.出自《史記·貨殖列傳》通邑大都,酤一歲千釀……薪稿千車,船長千丈。
2.出自《漢書·蕭何傳》長安地??,上林中多空地,棄,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為獸食。
3.出自《晉書·謝鯤傳》〔謝鯤〕任達不拘,尋坐家僮取官稿除名。
3.
草薦。
1.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應侯席稿請罪。
2.出自《南史·梁始興忠武王憺傳》憺聞喪自投于地,席稿哭泣,不飲不食者數日。
4.
箭桿。
1.出自《長笛賦》特箭稿而莖立兮,獨聆風于極危。
2.出自《周禮·夏官·序官》稿人
5.
文字圖畫的草底。
1.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
2.出自《新唐書·張巡傳》為文章不立稿。
3.出自《高郢傳》〔高郢〕常掌制誥,家無留稿,或勸盍如前人傳制集者,答曰:“王言不可藏私家。”
6.
通“槁”。參見“稾芼”。
1.出自《論衡·卜筮》子路問孔子曰:“豬肩羊膊可以得兆,雚葦稿芼可以得數,何必以蓍龜?”
1.在文學藝術創作上,主張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派別。
1.現實主義的舊譯。
1.抄手,抄胥。
2.擅長寫字或寫文章的人。
1.抄寫書籍。
2.今亦稱著書為寫書。
1.和尚﹑道士拜懺時焚化的祝告文,上面寫有主人家姓氏和拜懺的緣由等。又名"疏頭"。
1.敘述;描述。
1.初學兒童在印好的紅色楷字上描摹習字,謂之"寫順朱兒"。又稱描紅。
1.抒發情思。
1.猶寫真。
1.指書法真紀拓本。
1.縱目遠望。
1.描繪人或物。
1.畫像。
2.鑄像。
1.臨摹。
1.傾注排泄。
1.抒發內心感情。
2.謂描寫人的內心世界。
3.舒心,開心。
1.謂從外形審察病人。
2.畫像,圖寫形貌。
1.寫生畫。
1.猶閃耀。
1.漢代擬定和發出文件謂之寫移。
俗稱粗筆”。與工筆”相對。中國畫技法名。通過簡練放縱的筆致著重表現描繪對象的意態風神的畫法。
1.中國畫的一種。用寫意手法作的畫。
1.畫像;作畫。
2.謂真實的反映,寫照。
1.猶映照。
1.發抒排除憂悶。語出《詩.邶風.泉水》"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1.吳彩鸞書寫《唐韻》的故事。傳說仙女吳彩鸞于唐大和末,遇書生文簫于鐘陵郡,相互愛悅而成夫婦。文簫貧,彩鸞為寫孫愐《唐韻》,售以為生◇二人皆乘虎仙去。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三三引唐裴铏《傳奇.入仙壇》。清吳騫《扶風傳信錄》"憶別深宮七百年,幾經塵劫兩相捐。踏燈忽漫春攜手,寫韻曾看夜擘箋。"或謂吳彩鸞寫《唐韻》為實有其人其事。又后人傅會傳說,于鐘陵建"寫韻亭",或稱"寫韻軒"。宋洪明有《寫韻亭》詩,見宋呂本中《紫薇詩話》。
1.見"寫韻"。
1.見"寫韻"。
1.描畫。
畫人像傳神寫照。引申為真實的刻畫、描寫長城,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寫照。
①畫人的面容、肖像寫真自古難,神藝有深造。也指所畫的肖像不忍重看舊寫真。②對事物如實描繪、逼真表現。
1.用照相方法所制的印刷版。如銅版。
1.照相機。
1.照相機。
1.攝影師。
1.畫像。
2.指描繪實在景物的圖畫。
1.畫像。
1.指訂契約。
1.抒發情志。
1.傾瀉流注。
1.謂依樣仿造建筑。
1.描摹形狀。
2.撰寫訴狀。
1.傾注,倒進去。
1.書寫文字,題字。
2.明代職司抄寫的低級官員。
1.舊稱辦公室為寫字間。
2.書房。
1.辦公﹑寫字等用的桌子,一般有幾個抽屜,有的還有一個小柜子。
1.猶寫成。指作詩文﹑繪畫等。
2.書法和文章。
3.寫文章;創作。
1.燭淚。
1.見"泄泄沓沓"。
1.泄漏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