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鎠”。
2.
鐵和碳的合金。含碳量低于1.7%。常含有錳、硅、磷、硫等雜質。一般用生鐵等煉成。有較高的物理和機械性能,是工業上極重要的材料。
1.出自《列子·湯問》其劍長尺有咫,練鋼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2.出自《夢溪筆談·辯證一》但取精鐵,煅之百余火,每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煉不耗矣,此乃鐵之純精者。
3.出自《本草綱目·金石一·鋼鐵》鋼鐵有三種……有精鐵百煉出鋼者。
3.
堅硬;堅牢。參見“鋼利”、“鋼勻”。
1.出自《唐語林·補遺二》〔曹王皋〕見棬曰:“此至寶也!”指鋼勻之狀,賓佐皆莫曉。
4.
喻主見。
1.出自《創業史》他沒俺振山老大咋呼得厲害,心里可有鋼!
2.出自《創業史》郭世富看著那寬肩闊背的莊稼人,從心底里佩服這個有鋼的人。
1.遇到的天時。
1.接受職事或職務。
2.受所教之事。
3.句子里受動作支配的人或事物。如"我看報"的"報","貓捉老鼠"的"老鼠"。表示受事的名詞不一定做句子的賓語,如"衣服送來了"的"衣服"是受事,但是做句子的主語。
1.娶妻。
1.謂祭祀之前,先申儆戒。
1.猶呼應,傳遞。
2.指學問的傳受。
1.謂接受文化教育。
1.即中暑。患中暑病。有的方言叫發痧。
1.接受委任。
1.收受私賄。
1.接受死的處罰。
2.術士所稱之兇神名。
1.佛教以每年七月十五日為受歲之日⊥尚于夏季安居修學,學畢,增一法臘,故稱。
2.泛指增加一歲。
1.婦女或雌性動物體內受精。
1.古代有授給人民田地的制度,民年二十后可受公家分與的田地,六十歸還。參閱《漢書.食貨志上》﹑《通典.食貨一﹑二》。
1.中聽;好聽。
1.接受他人的叩頭禮。
1.《尚書中候》載,河伯曾以河圖授大禹,后因稱帝王受命登位為受圖。
1.授予封地。
1.接受人家的委托。
1.受污染。
1.承擔放款者所規定的利息。
2.收取的利息。
1.基督教徒接受洗禮。
1.古時接待諸侯的一種禮節。
2.接受祭禮。
3.享受,享用。
1.遭受刑罰。
1.形成身體之形。
1.皇帝對有功臣民賜姓。如婁敬因向漢高祖建議都長安有功,被賜姓劉。
1.猶賦性,生性。
1.謂從師學習。
1.接受訓練。
1.受審問。
1.謂人君納諫。
①跟從老師學習受業于師門。弟子對老師也常自稱受業”。②傳授學業。參見受⑤”。
1.古代謂大臣接受皇帝的遺命以輔政。
1.得到好處;受到利益。
1.方言。謂婦女坐月子。
1.古代大將出征,接受天子所授的符節與斧鉞,稱為"受鉞"。
1.即受胎。婦女或雌性動物體內受精。
1.遭受災害。
1.受到責難或責罰。
1.受人知遇。
1.得到報酬。
1.接受上級委派的職務。
1.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
1.受他人轄制。
1.承受帝位。
1.買主。
1.受到指責;承受罪責。
2.遭受折磨。
1.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
1.接受胙肉。
1.古代天子﹑諸侯冬獵之地。
1.打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