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鎠”。
2.
鐵和碳的合金。含碳量低于1.7%。常含有錳、硅、磷、硫等雜質。一般用生鐵等煉成。有較高的物理和機械性能,是工業上極重要的材料。
1.出自《列子·湯問》其劍長尺有咫,練鋼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
2.出自《夢溪筆談·辯證一》但取精鐵,煅之百余火,每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煉不耗矣,此乃鐵之純精者。
3.出自《本草綱目·金石一·鋼鐵》鋼鐵有三種……有精鐵百煉出鋼者。
3.
堅硬;堅牢。參見“鋼利”、“鋼勻”。
1.出自《唐語林·補遺二》〔曹王皋〕見棬曰:“此至寶也!”指鋼勻之狀,賓佐皆莫曉。
4.
喻主見。
1.出自《創業史》他沒俺振山老大咋呼得厲害,心里可有鋼!
2.出自《創業史》郭世富看著那寬肩闊背的莊稼人,從心底里佩服這個有鋼的人。
1.遙遠;久遠。
1.亦作"悠繆"。
2.荒謬。
1.見"悠謬"。
1.閑適貌;淡泊貌。
2.深遠貌。
3.以形容韻味不盡。
4.久遠貌;遼闊貌。
5.憂傷貌。 6.徐緩貌。
1.謂神態從容,心情閑適。
1.平靜貌;安閑貌。
1.悠揚柔和。
1.遠方。
1.方言。慢慢,有克制。
1.悠揚婉轉。
1.猶閑適。
1.見"悠閑"。
1.久遠。
1.遙遠。
1.猶緩慢。
①聲音高低起伏悅耳而傳播很遠傳來悠揚的歌聲|只聽見墻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②飄忽不定世事悠揚|悠揚歸夢惟燈見,b13fB瀋涯獨酒知。
1.夕陽西下貌。
1.蕩漾。
1.飄逸姣麗貌。
1.飄逸。
1.遼遠。
1.久遠。
2.指聲音徐緩而持久。
1.猶優游。
1.憂傷貌。
①長久;遙遠長夜悠悠|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②憂愁思慮的樣子悠悠我思|悠悠我心。③從容自然的樣子悠悠自得|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④荒謬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⑤眾多悠悠者天下皆是也。
1.飄忽不定貌。
1.遙遠迷離;迷迷糊糊。
2.悠閑懶散;馬馬虎虎。
1.優游自在貌。
1.久與游處。
2.悠閑自在。
1.同"悠然自得"。
1.見"悠游自得"。
1.指空間距離的遼遠。
2.長久;久遠。
3.開闊,廣闊。
4.深刻。
1.悠閑自在。
1.《禮記.曲禮上》"故父子聚麀。"孫希旦集解"聚,共也。麀,牝獸也。父子共麀,言其無別之甚。"后以"麀聚"比喻父子共妻,有如禽獸。
1.牝鹿。
1.嘆息聲。
1.動物啼叫。
2.小兒語。
1.低而雜的聲音。
2.動物啼叫。
1.鳥雜鳴。
1.形容步態優美。
1.憂愁貌。
1.猶鋤耰。
1.泛指從事耕種的人。
1.相及貌。
1.怨咎詆毀。
清代文學家、戲曲家。字同人、展成,號悔庵、艮齋、西堂老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官至翰林院檢討,曾參加編修《明史》。有《西堂全集》、《鶴棲堂稿》。
1.譴責和憎惡。
1.謂明知其為錯誤而有意仿效之。
1.責罰﹐處罰。
1.功績最卓著﹐亦指功績最卓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