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以背載物。
1.出自《詩·小雅·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或負其糇。
2.出自《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四·艷歌何嘗行》吾欲負汝去,毛羽何摧頹。
3.出自《歸去來·浪花十日》早飯后負鴻兒出,步至前山下。
2.
承受;擔(dān)負。
1.出自《莊子·逍遙游》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2.出自《書情題蔡舍人雄》詩愧無橫草功,虛負雨露恩。
3.出自《色盲》他覺得,以他那樣的藐躬,負起生活的重擔(dān),實在是毫無意義的。
3.
謂加,使承受。
1.出自《管子·法禁》廢上之法制者,必負以恥。
2.出自《漢書·英布傳》夫楚兵雖強,天下負之以不義之名,以其背明約而殺義帝也。
4.
所背之物;所承擔(dān)者。
1.出自《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2.出自《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故任益隆者負益重,位益高者責(zé)益深。
3.出自《為爭取國家財政經(jīng)濟狀況的基本好轉(zhuǎn)而斗爭》調(diào)整稅收,酌量減輕民負。
5.
抱持。
1.出自《荀子·不茍》故懷負石而赴河,是行之難為者也。
2.出自《淮南子·說林訓(xùn)》負子而登墻,謂之不祥,為其一人隕而兩人傷。
6.
抱有;享有。
1.出自《報任少卿書》仆少負不羈之行,長無鄉(xiāng)曲之譽。
2.出自《淇上酬薛據(jù)兼寄郭微》詩故交負奇才,逸氣包謇諤。
3.出自《湖南省長沙師范學(xué)?!葱焯亓⑽募登把浴?/span>徐特立同志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是一位素負聲望的老革命家和杰出的教育家。
7.
遭受;蒙受。參見“負恥”、“負辱”。
1.出自《又乙巳春書之一》負一世之謗,頹然未嘗自辯。
8.
連累;拖累。
1.出自《晉書·束晰傳》一人失課,負及郡縣,此人力之可致也。
9.
依,倚靠。
1.出自《儀禮·士喪禮》西面坐,命龜興,授卜人龜,負東扉。
2.出自《為人作造寺疏》今於郢州某山,為十方僧建立招提寺,縈負郊原,面帶城雉,枕倚巖壑,吐納煙云。
10.
依恃;憑借。
1.出自《左傳·襄公十八年》齊環(huán)怙恃其險,負其眾庶。
2.出自《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詩群儒負己才,相賀簡擇精。
3.出自《智囊補·兵智·凱口囤》往往一二梟獍,負其窟穴,草竊為奸者。
11.
背棄;辜負。
1.出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五》負秦之日,太子為糞矣!
2.出自《漢書·田儋傳》榮以負項梁,不肯助楚攻秦,故不得王。
3.出自《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綠陰晝生靜賦詩得靜字》清風(fēng)不負客,意重百金贈。
4.出自《春暖花開》詩春天的主人,不負春光好。
12.
反背。參見“負手”。
1.出自《兒女英雄傳》卻說安老爺急于要看看兒子頭場的文章有望無望;又愁他出來得晚,晉升今日斷趕不回來,只落得負著雙手滿院里一趟一趟的轉(zhuǎn)圈兒。
2.出自《子夜》吳蓀甫負著手踱方步,心里不住地這樣想。
13.
戰(zhàn)敗;失敗。
1.出自《孫子·謀攻》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2.出自《法言·重黎》屈人者克,自屈者負。
3.出自《舟過揚子橋遠望》詩今古戰(zhàn)場誰勝負,華夷險要豈山川?
4.出自《新民晚報》曼西尼在拳擊生涯中僅負一場。
14.
虧欠;拖欠。
1.出自《潛夫論·斷訟》假舉驕奢,以作淫侈,高負千萬,不肯償責(zé)。
2.出自《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至則出贓罪吏九百余人,脫其桎梏,給耒耜與牛,使耕其傍便近地,以償所負。
3.出自《雜興》詩一身逋負愁賒酒,滿眼關(guān)山悔上樓。
4.出自《說文?貝部》負,受貸不償。
15.
債務(wù)。
1.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
2.出自《寒秀草堂筆記》此印現(xiàn)藏潘德輿比部家,蓋守庵荒於博,以此償博負矣。
16.
賠償;補償。
1.出自《韓非子·說林下》宋之富賈有監(jiān)止子者,與人爭買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毀之,負其百金,而理其毀瑕,得千溢焉。
2.出自《遣懷》詩組練去如泥,尺土負百夫。
17.
罪責(zé);過失。
1.出自《漢書·酈食其傳》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
2.出自《麈尾賦》此先都之靈獸,因何負而罹殃。
3.出自《乞以明堂恩補張所男宗本奏》今其身名凋喪,后嗣零落,使臣不言,臣則有負。
18.
慚愧;抱愧。參見“負負”。
1.出自《論衡·道虛》〔盧敖〕離眾遠去,無得道之效,慚於鄉(xiāng)里,負於論議。
19.
憂慮。
1.出自《后漢書·章帝紀》自牛疫已來,谷食連少,良由吏教未至,刺史二千石不以為負。
2.出自《后漢書·和帝紀》在位不以選舉為憂,督察不以發(fā)覺為負,非獨州郡也。
20.
猶洑。游水;泅水。參見“負流”。
1.出自《易林·歸妹之屯》魚欲負流,眾不同心,至德安樂。
21.
古制喪服的一部分。指披在肩背上的粗麻片。
1.出自《儀禮·喪服》負,廣出於適寸。
22.
中醫(yī)術(shù)語。指稱脈象相互克賊。
1.出自《醫(y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合病并病〉》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為順也;負者失也?;ハ嗫速\,名為負也。
23.
古代天文術(shù)語。
1.出自《晉書·天文志中》青赤氣如小半暈狀,在日上為負,負者得地為喜。
24.
與“正”相對。數(shù)學(xué)上指小于零的;物理學(xué)上指得到電子的。
1.出自《停電》這會兒又埋頭專心地弄什么負氧離子發(fā)生器。
2.出自如:負數(shù);負極。
25.
通“倍”。
1.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老子·道經(jīng)》絕聲棄知,民利百負。
2.出自《論衡·順鼓》人相攻擊,氣不相兼,兵不相負,不能取勝。
26.
通“掊”。敲打。
1.出自《莊子·天運》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樸,吾子亦放風(fēng)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杰杰然揭仁義,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
27.
通“孚”。孵育。
1.出自《詩·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28.
通“媍”。老婦人。
1.出自《漢書·高帝紀上》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
2.出自《列女傳·魏曲沃負》曲沃負者,魏大夫如耳母也。
29.
通“伏”。參見“負劍”。
1.出自《徐霞客游記·游天臺山日記》四顧無筏,負奴背而涉。
1.耍脾氣﹐不聽話。
1.偵騎四出。
1.謂把作物的種子均勻地撒在田地里。亦用以喻播種。
1.猶撒嬌。
1.見"撒嬌撒癡"。
1.說粗魯話。村﹐村野。
1.方言。掃視。
1.兇猛﹐厲害。
1.見"撒坫"。
1.亦作"撒阽"。
2.打得火熱。
1.以珍珠等拋散殿上。宋代南海諸國使節(jié)謁見君主時所行的最重禮節(jié)。
1.狡猾耍賴。
地中海第二大島,屬意大利。面積24萬平方千米。全島90%為山地,多火山、地震。是意大利重要牧羊區(qū)。沿岸多柑橘、葡萄、油橄欖等果樹。
1.傳說中謂散布豆類即能變成軍隊的一種魔法。
1.即撒谷豆。參見"撒谷豆"。
1.放對。謂以武力較量。
1.蒙古語。親戚﹐親屬。
1.丟放。
1.輕狂放肆﹐做出瘋瘋癲癲的樣子。
1.日語sakana的音譯。佐酒菜肴。
1.舊時婚俗。新婦下車﹐有陰陽人持斗﹐內(nèi)盛谷﹑豆﹑錢﹑果﹑草節(jié)等物﹐口念咒語﹐望門而撒﹐以破煞神﹐謂之"撒谷豆"或"撒豆谷"。此俗相傳始于漢翼奉。參閱宋高承《事物紀原.吉兇典制.撒豆谷》﹐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
1.使乖;?;^。
又稱黑非洲”。泛指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當(dāng)?shù)鼐用裰饕呛诜N人,語言和歷史文化同撒哈拉以北的居民截然不同。
1.蠻不講理﹐橫行霸道。
1.亦作"撒貨"。亦作"撒活"。
2.蒙古語。即撒花。多引申指以飲食款客或喂飼驢馬。
3.指休息或調(diào)停。
1.因興奮而連跑帶跳。
說謊你老實說,不要撒謊。
1.見"撒和"。
1.見"撒和"。
1.方言﹐著急。
1.恃愛作態(tài)。
1.做出嬌憨的姿態(tài)。
1.方言。撒賴。
1.酒醉后現(xiàn)出瘋瘋癲癲的樣子。
1.決裂。
1.撇開﹐散開。
2.張開﹐放開。
1.見"撒科打諢"。
1.同"插科打諢"。
1.放松口氣。
1.散布干肥。
1.亦作"撒褲腿"。
2.褲腳口寬大的褲子。
1.見"撒褲腳"。
1.猶撒謊。
1.把鞋后幫踩在腳后跟下。
分布于青海、甘肅等地的少數(shù)民族。約88萬人(1990年)。用撒拉語。無文字,通用漢語文。信伊斯蘭教。喜唱撒拉曲、花兒”,流行四人駱駝舞”。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園藝業(yè)較發(fā)達。
1.耍無賴;蠻橫胡鬧。
1.比喻茍且馬虎﹐不負責(zé)任。
1.丟臉。
1.亦作"撒髏"。
2.蒙古語。頭。
1.見"撒婁"。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