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已經結婚的女子;女性的通稱。
2.
名詞
妻。
3.
名詞
兒媳。
4.
名詞
姓。
1.
亦作“媍”。
2.
已婚女子。
1.出自《詩·衛風·氓》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2.出自《曹成王碑》大小之戰,三十有二,取五州十九縣。民老幼婦女不驚,市買不變。
3.出自《全唐詩話》馬上見婦人粗缞,類其妻也。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河間一婦,性佚蕩。然貌至陋,日靚妝倚門,人無顧者。
5.出自《瀧岡阡表》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
3.
泛指婦女。
1.出自《鹽鐵論·救匱》而葛繹、彭侯之等,隳壞其緒,紕亂其紀,毀其客館議堂以為馬廄婦舍。
2.出自《風箏誤·逼婚》老伯,小侄行兵之際,紀律森嚴,不擄民間一婦。
4.
妻。
1.出自《詩·豳風·東山》鸛鳴于垤,婦嘆于室。
2.出自《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陌上桑》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3.出自《蘆浦筆記·歡飲箴》合??以禮,爰有酒食。議者其誰,伊婦之職。
4.出自《聊齋志異·阿英》初,甘翁在時,蓄一鸚鵡甚慧,嘗自投餌。時玨(甘玨)四五歲,問:“飼鳥何為?”父戲曰:“將以為汝婦。”
5.出自《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6.出自《祭左司李員外太夫人文》為婦為母,再朝中宮。搢紳推榮,宗黨是則。
5.
兒媳。
1.出自《左傳·襄公二年》禮無所逆,婦,養姑者也。虧姑以成婦,逆莫大焉。
2.出自《資治通鑒·後周太祖顯德元年》初,符彥卿有女適李守貞之子崇訓,相者言其貴當為天下母。守貞喜曰:“吾婦猶母天下,況我乎!”反意遂決。
3.出自《竇娥冤》嫁的個同住人,他可又拔著短籌,撇的俺婆婦每都把空房守。
4.出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詩我家七十人,諸子愛渠父,諸婦愛渠娘,諸孫愛渠祖。
5.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姑慈而從,婦聽而婉,禮之善物也。
1.原謂不分妻妾,引申為和妻子處于同等地位的妾。
1.謂兩面撥弄﹑攪和。
1.即鼓。
1.同"兩頭白面"。
1.蛇之一種。無毒,尾圓鈍,驟看頗象頭,且有與頭相同的行動習性,故名。古人傳說見之者死『賈誼《新書·春秋》"孫叔敖之為嬰兒也﹐出游而還﹐憂而不食。其母問其故﹐泣而對曰'今日吾見兩頭蛇﹐恐去死無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聞見兩頭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見﹐吾已埋之也。'其母曰'無憂﹐汝不死。吾聞之有陰德者﹐天報之以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上》"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后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下"兩頭蛇﹐嶺外多此類。時有如小指大者﹐長尺余﹐腹下鱗紅皆錦文。一頭有口眼﹐一頭似蛇而無口眼。云兩頭俱能進退,謬也。昔孫叔敖見之不祥,乃殺而埋之。南人見之以為常﹐其禍安在哉?"一說為兩頭分歧的蛇。《尓雅·釋地》"中有枳首蛇焉"晉郭璞注"歧頭蛇也。或曰今江東呼兩頭蛇。為越王約發,亦名弩弦。"
了結~一樁心事。
形容對情況非常清楚,好像指著自己的手掌給人看他對這一帶的地形~。
1.同"了如指掌"。
1.猶言擺脫塵世覊絆,自由自在。
1.猶言辦事迷。指醉心政事。語出《晉書.傅咸傳》"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癡,復為快耳!"
〈方〉(事情)辦完;了結只要這件事一~,我就立刻動身。
1.船名。
〈書〉領悟;明白其中奧妙,尚未~。
1.休止,完了。
1.佛教語。真實之義,最圓滿的義諦。對"不了義"而言。
1.指一種邊唱挽歌邊哭泣的豪飲。
1.盡頭話,屬于一種機智的戲言。
1.率兵。
2.用兵。
1.猜測。
1.放置牲畜食料的食槽。
1.飼養牲畜的草料。
1.元初發行的一種貨幣。因以絲料作合價標準,故稱。
1.料理;整治。
1.嘴巴下部外伸。
1.編排整理。
1.出門人隨身攜帶的用以裝干糧﹑錢物的袋子。
1.料到,估計到。
1.預測到;估計到。
1.估量﹑判斷敵情。
1.即河北省定縣開元寺塔。宋為抵抗遼金,借以瞭望敵情,故名。料,用同"瞭"。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始建,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完成。為八角形磚塔,十一層,高八十余米,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1.準確判斷敵情,采取相應的對策戰勝之。
裝牲口飼料的器具,多用柳條編成,形狀像斗。也說料斗子。
1.喂牲口的黑豆。
1.見"料斗"。
1.估計;忖度。
1.指份量。比喻社會地位。
1.清查復核。
1.瞭高。指登高守望并負有監視犯人責任的苦役。
1.鳥名。慧巧似鸚鵡。
1.估計;揣測。
1.飼養牲口的谷物。
1.對吸食鴉片﹑海洛因之類毒品的人的鄙稱。
1.料質的壺。
1.挑弄虎頭。比喻冒險。
1.捋虎須。比喻冒險。
1.各種料質器物的總稱。
〈書〉料想到中途大雨,原未~。
1.審度。
1.亦作"料柬"。亦作"料簡"。
2.選擇;揀擇。
1.見"料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