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物資多;財產多(跟“貧”“窮”相對)。
2.
形容詞
充裕,多,足。
3.
動詞
使變富。
4.
名詞
(Fù)姓。
5.
形容詞
財產;資源。
1.
亦作“冨”。
2.
充裕;豐厚;多。
1.出自《論語·顏淵》富哉言乎!
2.出自《能改齋漫錄·記詩》李伯時公麟,雅好鐘鼎古文奇字。自夏商以來,先后次第之。聞一器,則捐千金不少靳。所蓄日富。
3.出自《聊齋志異·仙人島》桓因謂曰:“王郎天才,宿構必富,可使鄙人得聞教乎?”
4.出自《宿楚雄》詩沿途急劇繁車馬,滿望蔥蘢富梓材。
3.
使富。使有錢財。
1.出自《論語·子路》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p>
2.出自《史記·佞幸列傳》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謂貧乎?”
3.出自《任將策》太祖之置將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誠,富之以財。
4.出自《初刻拍案驚奇》今日卻富了王生。
4.
通“福”。降福。參見“富謙”。
1.出自《詩·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
2.出自《墨子·非命》〔商湯〕尊天事鬼,是以天鬼富之。
3.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墨子二》按富福古字通。
5.
“富農”的略稱。參見“富農”。
1.出自《富農詩》??寓居堯山南六十里,里有富農,得氏瑯琊,人指其貌:此多藏者也。積粟萬庾,馬牛無算。
2.出自如:地、富出身。
3.出自《新唐書·回鶻傳下》畜,馬至壯大,以善斗者為頭馬,有橐它、牛、羊,牛為多,富農至數千。
4.出自《置辦外國鐵廠機器折》臣料數十年后,中國富農大賈必有仿造洋機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無從為之區處。
5.出自《非洲夜會·酋長的故事》他說他是一九五二年才當選酋長的,當選之前,是一個富農,家里現在還經營著農業。
6.出自《東方》你愛的是地主、富農,恨的是貧下中農
6.
姓。宋有富弼。
1.出自《廣韻?宥韻》富,姓。
7.
財物多(古跟“貧”,今跟“窮”相對)。
1.出自《書·洪范》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終考命。
2.出自《易林·乾之咸》女貴以富,黃金百鎰。
3.出自《赴江陵途中寄贈》詩有司恤經費,未免煩征求。富者既云急,貧者固已流。
4.出自《戒庵老人漫筆·牡丹百詠》《寓圃雜記》記正統間江陰布衣徐頤、常熟上舍魏某兩家甚富,必欲得一京職。
5.出自《小二黑結婚》有個吳先生是在閻錫山部下當過旅長的退職軍官,家里很富。
8.
指財富;財物。
1.出自《廣絕交論》富埒陶白,貲巨程羅,山擅銅陵,家藏金穴。
2.出自《再生緣》〔康信仁〕積祖販賣珠寶,家有十萬之富。
9.
使富。使繁富。
1.出自《非國語跋》吳越之事無他焉,舉一國足以盡之,而反分為二篇,務以相乘,凡其繁蕪蔓衍者甚重,背理去道,以務富其語。
1.這真是,這確是。
1.這樣。指程度﹑方式﹑狀態﹑性質等。
1.表示性狀。猶這種樣子。
2.這一類。
1.指數量少或個體小。
2.代替較小的個體或較少數量的事物。
1.這里。指比較近的處所。
2.這時候。指比較近的時間。
1.猶這個。
1.方言。指說話時的時間。
2.方言。猶言這個地方。
1.亦作"這個"。
2.指示比較近的事物或人。
3.指代事物﹑原因或情況等。
4.表示夸張。
5.表示訓斥。
1.這里。指比較近的處所。
1.見"這堝兒"。
1.見"這堝兒"。
1.現在,目前。
1.見"這會"。
1.現在,目前。
1.這里,這地方。
1.見"這里"。
1.方言。猶言這一帶地方。
1.猶言這些人們。
1.這么。
2.猶這種。
1.見"這"。
1.同"這搭"。
1.這里,這邊。
1.猶言這個時候。
1.表示承上文提出的已成為現實的或已肯定的前提作出推斷。
1.見"這坨兒"。
1.亦作"這陀兒"。
2.這里,這地方。
1.指近期內發生的事情。
1.指近期內發生的事情。
1.見"這壁廂"。
1.猶言這一段時間。
1.指示較近的兩個以上的事物或人。
2.指代比較近的處所。
3.猶言這么一點點大。
1.猶言這一下子。
2.見"這些"。
1.指代比較近的兩個以上的事物。
1.指較近的兩個以上的事物。
1.這樣。
1.猶言這個時候。
1.亦作"這蚤晩"。
2.猶言這個時候。常指時間晩。
1.見"這早晩"。
1.現在,目前。
1.現在,目前。
1.指方式﹑動作或情況。
1.用柘木制的杓子。
1.用柘葉飼養的蠶。
2.指柘蠶絲。
1.用柘木制的杵。
1.柘木做的彈弓。
1.山名。在今江西省金溪縣西,與臨川縣靈谷山相接,舊有宋王安石讀書堂。
1.柘木做的弓。柘樹枝長而堅,宜作弓。
1.亦作"柘館"。
2.漢上林苑中嬪妃所居之館。
3.泛指內宮。
1.山礬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山礬》。
1.用柘木汁染的赤黃色。自隋唐以來為帝王的服色。
2.指柘黃袍。
3.柘木上所生的木耳。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三.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