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翡翠”。①鳥,嘴長而直,有藍色和綠色的羽毛,飛得很快,生活在水邊,吃昆蟲、魚蝦等。種類較多。②玉石,成分是鈉和鋁的硅酸鹽,綠色、藍綠色或白色中帶綠色斑紋,也有紅色、紫色或無色的,有玻璃光澤,硬度6—7,可做裝飾品。③古書上的一種鳥,紅色的叫翡,青綠色的叫翠。
2.
名詞
(Fěi) 姓。
1.
一種赤羽的鳥。按,《說文·羽部》:“翡,赤羽雀也。出郁林。”參見“翡翠”。
1.出自《管子·輕重丁》決瓁洛之水,通之杭莊之間,則屠酤之汁肥流水,則蚊虻巨雄、翡燕小鳥皆歸之。
1.見"潛移默運"。
1.隱逸。
2.秘密逃跑。
3.謂偷襲。
1.亦作"潛意識"。
2.下意識。
1.暗中埋葬。
1.亦作"潛翳"。
2.隱蔽;隱藏。
1.藏翅。比喻蓄志待時。
1.謂人所不知的美德。
1.亦作"潛隱"。
2.潛藏;隱藏。
3.隱居。
1.傳說中的一種海石。
1.亦作"潛穎"。
2.深潛而有光芒。
3.謂萌生的芽穗。
1.隱藏蹤影。
2.攝影用的感光片或感光紙過光之后,在乳劑層中的鹵化銀因光化作用所產生的潛在的影像。
1.猶隱現。
1.亦作"潛游"。
2.安靜游憇。
3.在水中游動。
1.謂暗中對人說。
1.隱藏的美玉。指潔身避世。
1.謂暗中參與。豫,通"與"。
1.潛伏著的水源。
1.出沒。多用以比喻出仕和退隱。
2.謂帝王未登基之時。
1.深謀。
2.悄悄運轉。
1.深藏蘊積。
存在于事物內部尚未顯露出來的潛在的能力|潛在的意識|潛在的敵人。
1.潛伏。
1.亦作"潛珍"。
2.謂龍。
3.隱藏的珍寶。
1.暗中相會。
1.專心致志。
1.猶躲藏。
1.暗流。
1.謂在內部圓轉回旋。
1.隱蔽蹤跡。
2.指潛逃。
1.隱蔽蹤跡。
1.謂藏匿行蹤。
1.隱蔽蹤跡。
1.暗中聚集。
1.暗藏;暗留。
1.古代傳說中的獸名。
從貴州貴陽到廣西柳州。長607千米。柳州至都勻段1944年建成,同年因日軍入侵遭破壞,1956年修復。都勻至貴陽段于1958年建成。是中國西南地區鐵路重要干線。
1.染黑。
2.不潔白;污穢。
1.黑嘴。借指牲畜野獸之類。
戲曲劇種。流行于貴州貴陽、遵義、安順等地。1953年由曲藝貴州揚琴(也叫文琴”)發展而成。曾名文琴戲”,1960年改今稱。唱腔有清板、二板、三板、揚調等。劇目有《秦娘美》、《奢香夫人》等。
1.黑口。
1.亦作"黔?"。
2.即黔嬴。
1.黔首黎民。指百姓。
1.同"黔黎"。
1.據漢劉向《列女傳.魯黔婁妻》載黔婁死,曾子往吊,見以布被覆尸,覆頭則足見,覆足則頭見。曾子曰"斜引其被則斂矣。"黔妻曰"斜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后以"黔婁妻"指安貧樂道的賢德之妻。
1.比喻虛有其表﹑技藝低下的人。
1.同"黔驢之技"。
語出柳宗元《三戒·黔之驢》黔中無驢,有人帶入,放于山下。虎見而懼,觀察良久,未見驢有什么能耐,便試著去招惹,驢怒而用腿踢。虎大喜,曰技止此耳”,便將驢吃了◇用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本領已經用盡,再沒有別的辦法了。
1.平民百姓。
1.貴州省的別稱。貴州本別稱"黔",又因位于國土南部,故名。
指平民百姓哀哀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