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環。
2.
名詞
太陽側面的紅色火焰狀的熾熱氣體;也指月亮兩旁的光暈。
1.
珠玉做的耳飾。也叫瑱、珰。一說為耳珰之垂珠。
1.出自《戰國策·齊策三》薛公欲知王所欲立,乃獻七珥。美其一。明日視美珥所在,勸王立為夫人。
2.出自《文選·枚乘〈七發〉》九寡之珥以為約。
3.出自《城南聯句》酣歡雜弁珥,繁價流金瓊。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母脫簪珥付之去,孝廉弗聞也。
5.出自《寄小讀者》〔那女兒〕頭上、手上戴滿了簪子、耳珥、戒指、鐲子之類,說話時善能作態。
6.出自《后漢書·輿服志下》翦牦蔮,簪珥。珥,耳珰垂珠也。
2.
劍鼻。
1.出自《楚辭·九歌·東皇太一》撫長劍兮玉珥,球鏘鳴兮琳瑯。
2.出自《說文·金部》鐔,劍鼻也
3.
日、月兩旁的光暈。
1.出自《漢書·天文志》暈適背穴,抱珥虹霓。
2.出自《隋書·天文志下》青赤氣圓而小,在日左右為珥……月暈有兩珥。
3.出自《日月光天德賦》重輪重珥,為當代之休祥。
4.出自《清史稿·天文志十三》乾隆二十八年正月辛酉兼兩珥抱氣。
4.
插;戴。
1.出自《鹽鐵論·崇禮》南越以孔雀珥門戶,昆山之旁以玉璞抵烏鵲。
2.出自《文選·左思〈詠史〉之二》金張籍舊業,七葉珥漢貂。
3.出自《新唐書·裴矩傳》諷帝悉召天下奇倡怪伎,大陳端門前,曳錦縠,珥金琲者十余萬。
4.出自《華員外改南司馬部分韻》長安冠蓋者誰子,珥玉紆朱互矜耀。
5.
通“衈”。古代祭祀殺牲取血以供釁禮之用。
1.出自《周禮·夏官·小子》掌珥于社稷,祈于五祀。
2.出自《周禮·秋官·士師》凡刏珥則奉犬牲。
3.出自《通俗編·鬼神》謂既用全牲以祭,復登其首于北牖下也。今人只用牲頭,蓋沿珥祭之制。
1.佛教語。謂散亂不定的淺慧。
1.愚昧昏庸。
1.猛烈擊打。
1.瘋癲病。
1.突發心悸病。
1.志向高遠而處事疏闊。
1.指狂妄卑賤的人。
1.狂妄狡詐。
2.指狂妄狡詐之徒。
3.指叛亂者。
1.發狂似地大叫。
1.迅跑。
1.疾速的節拍。
1.急于進取。
1.迅猛。
1.亦作"狂獧"。
2.指志向高遠的人與拘謹自守的人。
3.狂妄褊急。書疏中常用作謙辭。
4.潔身自好。
5.放縱,不遵禮法。 6.指放縱而不遵禮法的人。 7.指犯分跋扈。
1.狂妄躁動。
1.狂放穎異。
1.放蕩不羈的人。
2.指唐詩人賀知章。因其自號"四明狂客",故稱。
3.楊花的別稱。
1.狂妄狡獪。
1.迷失本性。
1.猛烈。
1.放蕩輕薄。
中國故事片。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攝制。夏衍編劇,程步高導演,胡蝶、龔稼農、夏佩珍主演。30年代初期,長江發大水,小鎮傅莊告急,財主傅柏仁侵吞修堤捐款,攜眷逃往漢口。小學教師劉鐵生率鄉民動用傅家囤積的木材搶險,保住傅莊。傅柏仁回鄉誣陷鐵生,被突然襲來的狂流卷走。
1.狂妄輕率。
2.謂狂放直率。
3.書疏中亦用為自謙之辭。
1.兇猛的犘牛。
1.對年老男子的尊稱。
2.某些地方亦用以稱祖或父以及官員之父。
3.仆人對家主﹑衙役對長官的尊稱。
1.猶老邁。
1.老東家。
1.多年的雇主。
2.指年長一輩的東家。相對"少東家"而言。
1.老東家。
1.詈詞。稱老年人。
1.舊時對農民的賤稱。
2.舊時男妓倚為靠山的人﹐俗稱"老斗"。
1.賭場中的老手。
1.指唐代詩人杜甫﹐以別于杜牧(稱小杜)。
1.年老遲鈍。
1.父親的俗稱。
2.丈夫。
3.老人;老頭。
1.明代內臣中選充寵幸者之稱。
1.最小的兒子。
1.見"老而不死是為賊"。
1.《論語.憲問》"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后以為指斥老而無德者之辭。
1.解放前人民群眾對國民黨法西斯的鄙稱。
2.方言。老辦法﹐舊辦法。
1.舊時群眾對外國殖民主義侵略者之稱。
1.治病的舊方。喻指老辦法。
1.指老而無用的人。亦常用為謔詞。
1.唐宋時稱丞相。
2.對別人父親的譽稱。
1.指道教與佛教。
2.特指清慈禧太后。
清朝敬稱太上皇或皇太后◇專指慈禧太后他別裝糊涂,仗著老佛爺腰把子硬,叫他看!
1.植物名。紫金牛的別名。常綠小灌木﹐高五寸至一尺﹐地下莖橫生﹐秋天結小圓果﹐熟時紅色。中醫入藥。亦作盆栽觀賞。也叫平地木。
1.猶老朽。
1.對老人的尊稱。
2.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1.舊時對地方官的敬稱。謂其愛民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