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進入機體后能跟機體起化學變化,破壞體內組織和生理機能的物質。
2.
名詞
指對思想意識有害的事物。
3.
名詞
毒品。
4.
名詞
指計算機病毒。
5.
形容詞
毒辣;猛烈。
6.
形容詞
對生物體有害的。
7.
動詞
用有毒的東西使人或物受到傷害。
1.
毒物。
1.出自《易·噬嗑》噬臘肉,遇毒。
2.出自《文選·左思〈蜀都賦〉》戟食鐵之獸,射噬毒之鹿。
3.出自《縣齋讀書》詩南方本多毒,北客恒懼侵。
4.出自《紅樓夢》不料說這里的姑娘服毒死了,他就氣得亂嚷亂叫。
2.
投毒。
1.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
2.出自《從軍行》牧馬濱長渭,營軍毒上涇。
3.出自《藥魚》詩何必重傷魚,毒涇猶可作。
3.
用毒物殺害。
1.出自《山海經·西山經》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
2.出自《新唐書·長孫無忌傳》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舉府危駭。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汝父既與他同宿,被他毒了,想就死在那房里的了。
4.
傷害;危害。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莫余毒也已。
2.出自《潛夫論·斷訟》不則髡其夫妻,徙千里外劇縣,乃可以毒其心而絕其后,奸亂絕,則太平興矣。
3.出自《明史·朱紈傳》未幾,海寇大作,毒東南者十余年。
4.出自《誅妖檄文》既盜我邦之珍寶,又毒我國之身靈。
5.
禍患,禍害。
1.出自《書·盤庚上》乃不畏,戎毒於遠邇。
2.出自《文心雕龍·諸子》暨於暴秦烈火,勢炎崑岡,而煙燎之毒,不及諸子。
3.出自《支援江門油業工人通電》吾輩工人,利害與同,豈能任此橫行,長為吾輩工人之大毒。
6.
罪惡。
1.出自《左傳·昭公四年》楚王方侈,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罰,未可知也。
2.出自《懷忠賦》天生彼辛兮,用殲覆於夏家。欲悠悠而罔極,毒浩浩其無涯。
7.
怨恨,憎恨。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行篡》死者不毒,奪者不慍。
2.出自《后漢書·袁紹傳》每念靈帝,令人憤毒。
3.出自《捕蛇者說》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8.
擔憂;患苦。
1.出自《列子·湯問》仙圣毒之,訴之於帝。
2.出自《逸民賦》毒萬物之??嘩兮,聊漁釣於此澤。
3.出自《和穎叔蓬萊閣》海上仙山豪,泛泛隨狂潮。仙人毒其危,禺強資巨鰲。
9.
苦楚。
1.出自《后漢紀·桓帝紀上》欲犯王怒,觸帝禁,伏於兩觀之下,陳寫痛毒之冤,然后登金鑊,入沸湯,雖死而不恨。
2.出自《與朱鄂州書》去歲夏中,其妻一產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死。
3.出自《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之余》自有歷史以來,中國人是……非人類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過。
10.
厚;多。
1.出自《書·微子》天毒降災荒殷邦,方興沈酗於酒。
2.出自《古書疑義舉例·以雙聲疊韻字代本字例》《尚書·微子篇》“天毒降災荒殷國”,《史記·微子世家》作“天篤下災亡殷國”。篤者,厚也,言天厚降災咎以亡殷國也。篤與毒,亡與荒皆疊韻,此以疊韻字代本字之例也。
11.
暴烈;猛烈。
1.出自《國語·吳語》臣觀吳王之色,類有大憂,小則嬖妾、嫡子死,不則國有大難,大則越入吳。將毒,不可與戰。
2.出自《西游記》他兩個只管論那妖精的手段,講那妖精的火毒。
3.出自《暴風驟雨》八月的一天,太陽正毒,母子倆在望不見屯落的大道上走著。
12.
指極盛的熱氣。
1.出自《論衡·言毒》夫毒,太陽之熱氣也。
2.出自《唐語林·豪爽》時暑毒方甚,上在涼殿坐后,水激扇車,風獵衣襟。
3.出自《止賈三兄過禹州書》且七月秋陽方熾,雨潦時行,上冒炎毒,下苦濕蒸。
13.
指酷刑。
1.出自《后漢書·陳禪傳》及至,笞掠無算,五毒畢加。
2.出自《明史·刑法志三》全刑者曰械,曰鐐,曰棍,曰拶,曰夾棍。五毒備具,呼謈聲沸然。
14.
猶甚于。
1.出自《北上行》殺氣毒劍戟,嚴風裂衣裳。
2.出自《送張籍歸江東》詩五月天氣熱,波濤毒於湯。
15.
狠;狠毒。
1.出自《普曜經·降神處胎品》魔王懷毒心,越度一切尊。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父親便將小的毒咬一口,咬落耳朵。
16.
古印度刑法之一。
1.出自《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拒違所犯,恥過飾非,欲究情實,事須案者,凡有四條:水、火、稱、毒……毒則以一羖羊,剖其右髀,隨被訟人所食之分,雜諸毒藥置剖髀中,實則毒發而死,虛則毒歇而穌。
17.
通“熟”。成熟。
1.出自《老子》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18.
通“督”。治理。
1.出自《易·師》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
19.
通“竇”。門戶。
1.出自《莊子·人間世》無門無毒,一宅而寓於不得已,則幾矣。
20.
用同“纛”。大旗。
1.出自《路史·后紀五·疏仡紀一》故五旗五麾六毒,而制其陣。
2.出自《氣英布》兩員將各自尋門路,整彪軀輪巨毒。
21.
特指鴉片、海洛因等毒品。如販毒、吸毒。又喻指對思想意識有害的事物。
1.出自如:封建遺毒。
1.劫掠販賣。
1.副詞。暫且。
1.稍為平息。
1.把事情看得很隨便。
1.奪取。
1.謂掠奪人口。
2.謂簡略地記敘別人的事情。
1.磨礪刀刃。
比較起來,稍微強一些打乒乓他不是你的對手,但是下象棋他卻能比你略勝一籌。
1.相傳唐代詩人白居易,生下來七個月時,就認得"之"﹑"無"兩個字,百試不誤。事見《新唐書.白居易傳》◇遂稱稍為認得幾個字,讀過幾天書的人為"略識之無"。
1.猶稍微。
1.謀略道術。
1.略取和開通。
1.亦作"畧同"。
2.大致相同。
1.簡略的圖畫。
1.約略。
2.稍微。
1.猶遠征。
1.謂致力于某種志向。
1.老死。
1.勉力樹德。語出《書.大禹謨》"皋陶邁種德。"
1.超過眾人。
1.謂繼承﹑效法前人。
1.《文選.班固》"四夷間奏,德廣所及,僸佅兜離,罔不具集。"李善注引《孝經鉤命決》"東夷之樂曰佅,南夷之樂曰任,西夷之樂曰林離,北夷之樂曰僸。"后因以"佅僸"泛指我國古代北方﹑東北方少數民族的音樂。
1.麥子收割完畢的時日。
1.面粉制的餅。
1.方言。用麥稈做的哨子。
1.麥子收割后,遺留在地里的根和莖的基部。
2.指麥子收割以后準備種植或已經種植的(土地或作物)。
一種抗生素。適用于對紅霉素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化膿性皮膚病、呼吸道感染,也有用于尿路感染、慢性前列腺炎者。可有上腹不適、惡心、嘔吐、納差、噯氣、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偶有皮疹。
1.[英melton]用精梳毛紗作經,粗梳毛紗作緯織成的平紋或斜紋織物。表面有平而齊的短毛絨,質地厚實緊密,多用來做冬季服裝。
1.麥餅。用小麥浸泡后連水磨成麥糊(不去麩皮),然后做成餅,貼鍋上燒烤而成。
1.磨碎的麥煮成的飯。《急就篇》卷二"餅餌麥飯甘豆羹。"顏師古注"麥飯﹐磨麥合皮而炊之也;甘豆羹﹐以洮米泔和小豆而煮之也;一曰以小豆為羹﹐不以醯酢﹐其味純甘﹐故曰甘豆羹也。麥飯豆羹皆野人農夫之食耳。"《后漢書.馮異傳》"光武對灶燎衣﹐異復進麥飯﹑菟肩。"宋蘇軾《和子由送將官梁左藏仲通》"城西忽報故人來﹐急掃風軒炊麥飯。"宋陸游《戲詠村居》之一"日長處處鶯聲美﹐歲樂家家麥飯香。"一說﹐大麥鐐豆煮的飯。
2.祭祀用的飯食。
1.見"麥?"。
1.蟲名。節肢動物,體長一寸左右,呈細桿狀﹐胸部有足七對,第二對特別大。生活在海藻上。也叫竹節蟲。
1.麥子割下后捆成的捆子。
1.麥熟季節。指農歷四五月間。
1.指農歷四五月間麥熟時節黃河漲水。
在甘肅省天水市東南麥積山。開鑿于后秦時期,隋、唐、五代、宋、明、清各代均有修鑿。現存窟龕一百九十四個,有造像七千二百多身,壁畫1300多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伊斯蘭教第一圣城。在沙特阿拉伯西部。人口367萬(1976年)。公元570年穆罕默德誕生于此,并在此創立和傳播伊斯蘭教。城內著名的石殿克爾白”,也稱天房”,公元623年被定為穆斯林禮拜方向。從此,麥加成為世界穆斯林朝拜中心,每年朝覲者達百萬以上。
1.即連枷。
1.麥角菌(一種真菌)寄生在禾本科植物的子房內而形成的菌核,外部暗紫色﹐里面灰白色,形狀略像動物的角,含有毒素。有止血和使子宮收斂的作用。
1.脫餾的麥稈。
北美洲第一高峰。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南部。拔6193米。雪峰、冰川相互輝映,綠樹成帶,風景優美。辟有國家公園。
1.用麥釀的酒。
1.天名精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天名精》。
1.指茶芽。形似麥粒,故稱。
1.方言。形容數量多(用于重疊式)。
1.磁通量單位。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jamesclerkmaxwell)而命名。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為1高斯時,垂直于磁力線方向的平面上每平方厘米通過的磁通量就是1麥克斯韋。簡稱麥。
1.麥子將熟未熟﹑青黃不接的時候。
田地里大片麥子被風吹得高低起伏像波浪一樣。
1.麥的顆粒。
2.比喻茶芽。
1.亦作"麥壟"。亦作"麥壟"。
2.麥田。
3.麥田中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