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進熟食的有足蒸器。
1.出自《游宦紀聞》古器之名則有……豆、甗、錠、斝、觚、鬲、鍑。
2.出自《正字通·金部》錠,薦熟物器,上環以通氣之管,中置以蒸飪之具,下致以水火之齊,用類甗。
2.
膏燈。
1.出自《急就篇》鍛鑄鉛錫鐙錠鐎。
3.
錫類金屬。參見“錠器”。
1.出自《廣韻·去徑》錠,錫屬。
4.
舊時用作貨幣的銀塊。
1.出自《輟耕錄·銀錠字號》丞相伯顏號令搜檢將士行李,所得撒花銀子銷鑄作錠,每重五十兩。
2.出自《橋西雜記·錠》《金史·食貨志》:“舊例銀每鋌五十兩。”是稱銀曰鋌之始。至元時,乃改用錠字。考字書中無訓錠為銀者,其字初用作定。《唐書》呂用之紿楊行密曰:“用之有銀五萬定,克城之日,用備麾下一醉之資。”然字亦不古,不如鋌字之義可通也。錢氏大昕《養新錄》:“元時行鈔法,以一貫為定,后移其名于銀,又加金旁。”說似可信,不知《唐書》中已有書作定者矣。
3.出自《盛世危言·鑄銀》紋銀大者為元寶,小者為錠,或重百兩,或重五十兩,以至二、三兩。
5.
紙幣票面金額。
1.出自《元史·羊仁傳》乃遍懇親故,貸得鈔百錠,歷詣諸家求贖之。
2.出自《元故嘉義大夫禮部尚書致仕贈資善大夫江浙等處行中書左丞上護軍追封譙國郡公謚文節汪先生神道碑》先生從容一言,獲鈔一萬錠,米三千斛,民心翕然。
6.
錠狀物。參見“錠藥”。
1.出自《彷徨·肥皂》四銘太太正在斜日光中背著北窗和她八歲的女兒秀兒糊紙錠。
2.出自《為包綱題》詩砂進錠出,煉冶是宜。
7.
量詞。用于成錠狀的東西。
1.出自《后山談叢》秦少游有李廷圭墨半錠。
2.出自《圖畫寶鑒》﹝馬宗英﹞寫古松壁,題云:“磨出一錠兩錠墨,掃出千年萬年樹。”
3.出自《水滸傳》我有一錠大銀,解了十兩小銀使用了。
4.出自《嘯亭雜錄·廓爾喀之降》遂自遣番人與廓爾喀講和,愿歲納元寶一千錠,以贖其地。
8.
用同“釘”。
1.佛教語。梵語yama的音譯。主管地獄之王。
1.炎帝神農氏的省稱。
1.酷熱。
1.灼熱的泉流。
1.暑氣。
1.泛指南方邊遠地區。
1.猶炎暑。氣候極熱。
2.指溫度高。
3.比喻權貴。
4.比喻熱鬧。
1.炎熱的太陽。
1.郁熱潮濕。
1.傳說中的火山。
1.火焰向上;火向上燃燒。
2.指火。
3.指漢之火德。
1.火神。借指南方。
1.神話傳說中的熱石。
1.指南方的樹木。
1.灼熱。
1.酷熱。
1.趙宋自稱以火德王,故稱炎宋。
1.烈炬。
2.炎帝和燧人氏的并稱。
1.炎帝神農氏與帝堯的并稱。
1.形容熱氣上升。
1.指因火德而興的帝業。
1.指西南邊遠地區。
2.泛指南方。
1.酷熱的威勢。
2.比喻權勢。
1.暑氣。
1.指熾烈的日光。
2.比喻高熱。
3.比喻君恩。
1.指紅塵的喧擾。
1.指漢王朝的國祚。
1.炎帝神農氏與黃帝軒轅氏的并稱。
1.炎熱。
1.泛指南方山崖。
1.炎熱的煙氣。
1.灼熱貌。
2.火光猛烈貌。
3.色彩光艷貌。
4.氣勢興盛貌;向上貌。
5.權勢煊赫貌。 6.指功勛卓著。
1.形容權勢煊赫。
1.熾盛貌。
1.火焰。
2.比喻熱烈的情緒。
1.烈日。
1.火勢熾猛;熾烈的火焰。
1.火勢熾烈。比喻軍容威武。
1.泛指南方炎熱之地。
1.泛指南方邊遠地區。
1.猶夏雨。
1.指太陽。
2.指漢王朝的國祚。
1.悶熱。
1.炎熱。
1.暑月。
1.紅色的云。
1.五行家稱以火德而興的帝業之運。舊指劉漢﹑趙宋等皇朝。
1.旱災。
1.南方濕熱致病的瘴氣。
1.亦作"炎焌"。
2.暑熱熏蒸。
3.指炎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