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我國古代稱北方的民族。
2.
名詞
姓。
1.
我國古代民族名。春秋前,長期活動于齊、魯、晉、衛、宋、邢等國之間,與諸國有頻繁的接觸。公元前七世紀時,分為赤狄、白狄、長狄三部,各有支系。因為他們主要居住在北方,故又稱北狄。
1.出自《書·仲虺之誥》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2.出自《禮記·王制》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3.出自《論衡·儒增》儒書言:“衛有忠臣弘演,為衛哀公使,未還,狄人攻哀公而殺之。”
2.
秦漢以后,對北方各少數民族的泛稱。
1.出自《后漢書·班固傳下》今若遣使,恐失南虜親附之歡,而成北狄猜詐之計,不可。
2.出自《三國志·魏志·烏丸鮮卑傳序》后鮮卑大人軻比能復制御群狄,盡收匈奴故地。
3.
古代最低級的官吏。
1.出自《書·顧命》狄設黼扆綴衣。
4.
通“翟”。雉名。
1.出自《周禮·天官·內司服》袆衣揄狄闕狄。
2.出自《史記·夏本紀》貢維土五色,羽畎夏狄。
5.
姓。漢有狄山。見《漢書·張湯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二》狄氏,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城,因氏焉。或言成王封母弟孝伯于狄城。其地在今慈州。魯大夫有狄虒彌,古賢人有狄儀,仲尼弟子有狄黑,衛人也,裔孫漢博士狄山。
6.
指雉類的長尾羽。
1.出自《禮記?樂記》干戚旄狄以舞之。
1.舊俗超度﹑祭祀死者,召來亡靈后祭畢送之使去。
2.猶送喪。
1.送別去者。
2.祭送死者。
1.見"送往迎來"。
1.謂禮葬死者,奉事生者。
1.見"送往事居"。
1.送往者,迎來者。多指應酬客人,接送官員。
2.指娼妓接送嫖客。
1.結尾。
1.謂送交官府審問。
1.指把整席的酒菜作禮送人。
1.猶報喜。
1.舊時戲班為當地權貴義務表演,以求支持。亦指旁人出錢,請戲班為喜慶人家演出。
1.謂送別夏天。
2.舊俗嫁女之后,逢夏季贈送夏令用物給女與婿,謂之"送夏"。
3.指農家于夏忙結束后走訪親友。
1.贈送應時的新鮮食品。如水果﹑魚蝦﹑野味之類。
1.奉送,貢獻。
1.給吊喪的人送上孝服等,讓吊喪的人帶孝。
1.謂死亡。
1.猶送鮮。
1.遞送信件。引申為傳遞消息。
1.到遠行人啟程的地方,和他告別,看他離去。
2.猶餞行。
1.送別死者形骸。
1.猶送喪。
1.傳送帝王宣詔的文書。
1.猶送迎。
1.謂以眼目傳情。
1.猶言眉來眼去。謂男女以眉目傳情。
1.贈送。
1.送到,送往。
1.驅送瘟神。
1.傳送情意。
1.送往迎來。
2.指文筆的宕開與承接。
1.指送迎官員用的款項。
1.見"送款"。
1.傳話。
1.舊俗敬神有用豬頭﹑鮮魚者,送貨人討彩而曰"送元寳"。
詩篇名。唐代王維作。元二為作者友人。安西即安西都護府,治所在龜茲(今新疆庫車)。全文為渭城朝雨b058G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感情真摯,語言含蓄◇被譜入樂曲,稱《渭城曲》,廣為傳唱。
1.送交審閱。
1.送靈柩下葬。
2.葬送,斷送。
1.遞送酒盞以勸飲。
1.謂指揮作戰。
長輩親屬臨終時,在其身邊陪伴照應,死后料理喪事養老送終|子女給父親送終。
1.指就著菜把粥喝下去。
1.指親友鄰里饋贈餅食﹑禽蛋﹑衣料等禮物給產婦家為賀。
1.方言。送歸,送還。
1.舊俗結婚,由女方親友送妝奩至男方,謂之"送妝"。
1.古代傳說能保佑人生子的觀音菩薩。
1.見"送子觀音"。
中國畫。唐代吳道子作。今存此畫一般定為宋摹本。紙本長卷。墨筆。據佛經《太子瑞應本起經》作,畫面是佛祖釋迦牟尼降生為凈飯王太子的情景。構圖可分前后兩段,前段繪天王送子,后段繪凈飯王迎來王子。線條遒勁,以形寫神。
1.指送信。
1.見"送卷頭"。
1.頌揚功德的文體。
2.頌揚或棕的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