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阻攔,遮蔽。
2.
動詞
遮蔽。
3.
名詞
(~兒)遮擋用的東西。
4.
名詞
排擋的簡稱。
5.
名詞
某些儀器和測量裝置用來表明光、電、熱等量的等級。
1.
阻攔。
1.出自《三國演義》玄德苦擋,云長不依,只領五百校刀手而去。
2.出自《兒女英雄傳》縱說有銅墻鐵壁,擋的是不來之賊;如果來了,豈是這塊小小的石頭擋得住的?
3.出自《登記》你光說好的,不說壞的!外邊的閑話你擋得住嗎?
2.
遮蔽。
1.出自《擠垮它》是誰在門口呀,請別擋著亮兒,進來吧!
3.
抵擋。
1.出自《楊家將》生得面若丹朱,眼似銅鈴,兩顴突出,有萬夫不擋之勇。
2.出自《上海的早晨》他本想讓徐義德擋過頭陣,然后他再補充兩句。不料鐵算盤沉默不語,他只好親自出馬了。
4.
間隙。
1.出自《文明小史》依我說,還是趁這個擋里,弄他兩個。
5.
攔水壩。
1.出自《人民文學》山頭溝筑個擋,蓄水又養魚。
6.
排擋(用于改變牽引力的裝置)的簡稱。亦指某些儀器和測量裝置用來表明光、電、熱等量的等級。
1.出自《花城》趙東山把麻袋墊在車輪下面。司機啟動馬達,掛上一擋。老頭和青年們推車廂的推車廂,扳車輪的扳車輪,只聽汽車大吼一聲,從雪坑里沖了出來。
1.高入云霄的大廈。
1.云朵間的縫隙。
1.白云鄉﹐白云聚集之所。指深山中道士修煉或高士隱居之所。
1.如云之翻卷飛馳。形容迅速。
1.祥云。表示吉祥的云彩。
1.高飛。
2.喻施展才能。
3.指行進迅速。
4.比喻四散。
1.指天氣由陰暗轉為明朗。常用以比喻怨憤﹑疑慮得以消除。
1.古管樂器。排簫的一種。
1.高聳入云的樓臺。
1.云端﹔高空。有時用指神話中的仙境。
2.形容閑散如云的心情。
1.比喻高遠的處世態度。
1.指女子作風輕浮﹐愛情不專一。
1.云起。
2.趁時奮起。
也作云蒸霞蔚”。云霧升騰霞彩燦爛。語出《世說新語·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后用以形容絢麗燦爛的景象。
1.形容隨從出行者之多。
2.喻迅捷。
3.猶廣布。
4.猶云游。
1.見"云行雨施"。
1.喻廣施恩澤。
1.語本晉陶潛《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后因用"云岫"指云霧繚繞的峰巒。
1.云車。傳說中仙人的車駕。
2.帝王的車乘。
1.幽遠。
1.高山上的深洞。
1.見"云中雪"。
1.見"云迅"。
1.如云飛駛。形容其快。
1.濃黑的秀發。
2.借指美人。
1.云絲﹔云朵。
1.云霧茶。
1.猶云際。
2.高峻的山崖。
1.與云相接之處﹔高遠之處。
2.曲折的河岸。
1.亦作"云煙"。
2.云霧﹐煙霧。
3.比喻眾多。
4.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5.比喻松林。 6.比喻揮灑自如的墨跡。
1.見"云煙過眼"。
1.登山屐。
1.云霧繚繞的山巒。
1.高峻的山。
2.指云巖寺。
1.云隙﹐云縫。
1.高聳入云的山峰。
1.彩霞。亦以喻艷麗的花朵。
1.亦作"云雁"。
2.高空的飛雁。
3.古代婦女的一種發飾。
1.《史記.秦始皇本紀》﹕"韓非使秦﹐秦用李斯謀﹐留非﹐非死云陽。"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云陽城在雍州云陽縣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宮在焉。"漢桓寬《鹽鐵論.毀學》﹕"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勢﹐志小萬乘﹐及其囚于囹圄﹐車制于云陽之市。"后世詩詞戲曲小說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
2.指云夢澤中高唐之臺。一說為"陽云"之誤。
3.古縣名。指今江蘇省丹陽市。
4.古縣名。故地即秦云陽邑『時改縣﹐屬左馮翊。
5.樹精。 6.秦程邈因罪而囚云陽獄。在獄中﹐增減大篆書筆畫﹐創為隸書﹐始皇善之﹐名其書曰隸書﹐定為八體之一◇因以"云陽"指稱隸字。
1.云車。傳說神仙以云為車。
2.飾有云形圖案的車乘。
1.像云一樣地飄動。
2.比喻動蕩不安。
3.顛沛流離貌。
1.《穆天子傳》卷三載﹕"乙丑﹐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謡。"首句為"白云在天﹐山陵自出。"后人編錄詩集題之曰《白云謠》﹐省稱《云謠》。亦泛指頌歌。
1.指古云夢澤。
1.猶云片﹐云朵。
2.濃密的葉子。
3.木名。
1.云母的一種。
2.藥物的漿汁。
3.指雨水﹑露水。
4.指泉水。
5.古代揚州名酒。亦泛指美酒。
1.指云氣。
2.道教語。指人體內的腎臟膜。
1.道教語。鬢發的別稱。
2.道教語。耳神名。
1.猶言而已,罷了。
2.猶言完了,休止。
1.朝堂上設在戶牖之間的華美的屏風。天子負扆南向而立。因借指天子。
1.猶云屏。簾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