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延遲,拖延。
2.
形容詞
放蕩;放縱;不受約束。
3.
名詞
(Dàng)姓。
1.
亦作“雼”。
2.
穿通;通過。引申為流蕩;游蕩。
1.出自《文選·皇甫謐〈三都賦序〉》而長卿之儔,過以非方之物,寄以中域,虛張異類,托有於無,祖構之士,雷同影附,流宕忘反,非一時也。
3.
放縱;不受拘束。
1.出自《后漢書·孔融傳》〔孔融〕既見操雄詐漸著,數不能堪,故發辭偏宕,多致乖忤。
2.出自《人物志·八觀》依宕似通,行傲過節。
3.出自《金史·姬汝作傳》汝作讀書知義理,性豪宕不拘細行,平日以才量稱。
4.
瀟灑跌蕩。常用以形容詩文風格。
1.出自《浮生六記·閨房記樂》蕓問曰:“各種古文,宗何為是?”余曰:“……昌黎取其渾,柳州取其峭,廬陵取其宕,三蘇取其辯。”
5.
開擴。
1.出自《〈續板橋雜記〉弁言》非遍覽山川形勢之勝,不足以宕心胸。
6.
飄蕩。
1.出自《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我們走出了大中橋,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將船劃到一旁,停了槳由它宕著。
2.出自《滿江紅·蘆笛崖》詞萬耒支援南畝去,千崖通辟東風宕。
7.
吊;懸掛。
1.出自《官場現形記》其時正在隆冬天氣,有的穿件單外褂,有的竟其還是紗的,一個個都釘著黃線織的褂子,有些黃線都已宕了下來。
2.出自《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匯編·憶昭樓洪楊奏稿·申地情形》城中曾有劉姓愿作內應,約期某夜宕出燈一盞為號。
8.
拖延;擱置。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總理出了一會神,道:“再去拿一佰吊來。這一佰吊暫時宕一宕,我再想法子報銷。”
2.出自《監房的一夜》你們的案子這樣宕著,你們不可以做張稟單請求早審嗎?
9.
坑洼。
1.出自《徐霞客游記·楚游日記》兼茅中自時有偃宕,疑為虎穴。
2.出自《農政全書》分工定宕,第從土方。土少者宕長,土多者宕短。
10.
洞穴;洞屋。
1.出自《說文·宀部》宕,一曰洞屋。
11.
引申指空曠。參見“宕冥”。
1.出自《文選·張衡〈思玄賦〉》逾痝鴻於宕冥兮,貫倒景而高厲。
12.
謂昏暗。參見“宕冥”。
1.出自《文選·王褒〈洞簫賦〉》於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體勢,暗於白黑之貌形。
13.
引申謂離開。
1.出自《宋書·袁淑傳》臣聞函車之獸,離山必斃;絕波之鱗,宕流則枯。
1.由旬。
1.[梵yojana]古印度計程單位。一由旬的長度,我國古有八十里﹑六十里﹑四十里等諸說。見《翻譯名義集·數量》。
1.竹名。
1.由旬。
1.說話。
1.游行衍溢。謂縱情游樂。由,通"游"。
1.《詩.小雅》逸篇名。《詩.小雅.由儀序》"《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有其義而亡其辭。"后因以謂萬物之生各得其宜。
1.許由和伯夷的并稱。
1.因而。
1.遵循道義。
1.謂任用之而使其盡力施展才能。
1.愉悅。
2.遲疑﹑猶豫貌。
3.寬舒貌。
1.心神不定貌。
1.斷獄,審理和判處案件。
1.引導;誘導。
1.謂因之而安逸。
2.猶豫不決。
1.緣故。
2.機緣。
3.從循。
1.猶由衷。
1.猶由衷。
也作由中”。出自內心言不由衷|由衷之情|這確實是由衷之言。
1.原由與情況。
1.界尺的別稱。
1.任憑。
1.即游子。由,通"游"。
2.理由;借口。
1.猶自,尚自。由,通"猶"。
據基督教《新約·馬太福音》的記載,猶大受了三十塊銀幣而出賣了老師耶穌,成為叛徒◇常用作叛徒的同義語。
1.侄子或侄女。
1.謂如同父親。
2.泛指父輩。
3.伯父。
1.亦作"猶兀自"。
2.猶言依然是。
1.和順。
1.獸名。即猶。
1.尚可;還可以。
2.謂也可以。
1.謂道之高深奇妙,如龍之變化不可測。語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去,謂弟子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2.指老子。
3.稱有道之士。
1.侄女。
副詞。還要;尚且忌盈害上,鬼神猶且不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1.舒遲貌。
2.微笑自得之貌。
3.尚且。
4.尚且如此。
5.仍然。 6.仍然如此。
1.謂如同別人。
1.如同。
1.舒和貌。
2.還是。
3.亦;尚且。
4.猶如,如同。
1.尚且。
2.仍舊;還是。
1.由此。猶,通"由"。
2.還是。
1.侄孫或侄孫女。
猶太人所信奉的宗教。主要經典為《圣經·舊約全書》。崇拜獨一真神”雅赫維,信仰猶太民族是與神立約的特選子民”,教義教規系由雅赫維通過摩西傳授而來。當代猶太教有正統、改革、保守三大派別。神職人員稱拉比”。12世紀曾有一支猶太人定居中國開封,設立會堂,名其教為天教”或一賜樂業教”。
主要分布在美國、以色列和俄羅斯等國。約1400萬人(1985年)。講希伯來語,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多已改用所在地語言。信猶太教。主要從事放貸業和商業,部分轉入金融業和農業。
古代羅馬帝國鎮壓猶太人起義的戰爭。公元66年猶太人發動反羅馬統治的起義,消滅駐耶路撒冷的羅馬軍隊。70年羅馬軍攻陷耶路撒冷,大批起義者被殺,七萬余猶太人被賣為奴隸。132年猶太人再次發動起義,135年被鎮壓,幾十萬猶太人遇難,幸存者多被迫流亡他鄉,猶太人從此流落到世界各地。
1.見"猶古自"。
1.見"猶閑"。
1.好比說;等于說。
1.見"猶豫"。
1.猶豫不決。